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完善

時間:2022-07-09 03:38:11

導語: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完善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完善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2019年3月18日,在京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提出六個方面的要求——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師德是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是教師的核心素質。我國高校師德建設總體狀況良好,但也存在師德建設實踐性不足、師德建設長效建設機制不健全、高校教師師德水平不均衡等問題。

一、對師德建設的重視和傾斜力度不夠。建設一流大學、提高社會影響、拓展生源、提升排位等成為一些高校追求的最高目標。對于師德建設雖然在會議和文件上強調其重要性,但實際操作中,師德擺在了次要和輔助的位置。雖然開展了很多師德教育活動,但是由于在師德培訓的資金投入、政策傾斜等方面,都無法同教師專業技能培訓相比較。在教師專業技能提高的同時,教師的道德素養、政治覺悟和心理素質需要得到重視。

二、實踐性不足。國內各高等院校雖然都有師德建設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但對于院校內各職能部門、二級學院,部署任務多于指導檢查,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下屬各學院部門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待提高。師德建設的重視程度、實踐力度、覆蓋面、教育效果等方面也存在遲滯現象,表象性部署任務和口頭號召多于行動實踐。

三、長效機制有待完善。一是責任單位不明確。雖然各高校都有負責部門和領導機制,但負責牽頭的部門不盡相同,師德建設統籌領導力度和重點也各有差異。二是師德教育體系不完善。在師德教育上,針對全體教師群體開展的少,采用傳達文件、宣講、講座、培訓等開展的多,師德教育內容比較零散,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三是考核機制不健全。目前,高校對師德先進典型的鼓勵多在精神層面,缺乏激勵性,考核指標不完整、隨意性較大,多以定性為主,沒有完整的定量考評體系,缺乏長期穩定的建設機制,事實上的重師能、輕師德現象普遍存在。

四、個體師德參差不齊和扭曲的評價機制并存。目前,某些高校教師論文造假、學術不端等事件,在某種程度上給高校教師的師德建設帶來了某些負面影響。部分教師缺乏理想信念,追逐榮譽利益,有些在課堂上和公共場合隨意散布錯誤觀點和宣泄負面情緒,有些僅把教師當作職業和謀生手段,不思進取,對教學缺乏深入研究的激情,個別教師利欲熏心,急功近利,學術浮躁。某些青年教師認為只要能發論文,能出課題成果,

上課質量好不好無所謂。除個體師德問題外,高校現有的評價體系和學制設計是導致整體輕慢教學的根源,憑論文晉級在高校基本是慣例,而不少學校對教師科研指標越定越高,尤其在重點高校,不僅對刊物發表的要求更高,并且普遍存在負向考核。這意味著如果未能完成指標,考評、獎金都會受影響,迫使教師只能努力朝“論文派”方向發展。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一、全面提升高校師德教育力度。建議教育部門根據《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和《教育部關于高校教師師德失范行為處理的指導意見》完善高校師德規范考評系統,出臺師德專業素養標準及核心指標體系,完善學科德育和課程思政工作,探索建立教師師德榮譽等級制度等,在資金、政策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建好用好“師德檔案”,詳細記錄教師任職期間的師德表現,從把好教師入口、加強教育培訓、完善考核評價、強化黨的領導、用好問責機制等五方面著力,大力加強師德建設,培育高尚師德,引導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二、提高師德建設的實踐性。根據教育部門的要求,制定高校師德建設的上下聯動、檢查指導、理論探討、實踐評價等體系。明確高校黨委書記和校長是師德建設的第一責任人,院系行政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師德建設負直接領導責任。對于高校部門和責任人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師德建設推廣的行為應予以問責,進一步強化不抓師德建設就是失職的意識。對高校當前的師德建設情況進行全面、系統、深入的反思,實現反思與實踐之間的良性互動,不斷改進師德建設實踐,推動師德建設向基層延伸、融入辦學治校全過程,在高校廣泛開展師德建設比學趕超、榜樣教育、師德養成探討等氛圍。

三、建立健全師德建設的長效機制。教育部應對高校師德建設領導機構進行規范,統一師德建設的牽頭部門和任務要求,并對牽頭部門制定考核指標。統一高校師德建設標準和師德教育內容,建立分類評價體系。通過各級平臺對高校教師進行師德建設助推和培養,開展貼近師德建設實踐、貼近自身實際、貼近自我發展需求的多樣化的教研活動。把德作為評價教師素質的第一標準,完善考核辦法,健全長效機制,將師德考核貫穿于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全過程,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績效考核、職稱或職務評聘、崗位聘用和各種榮譽評選的首要內容,實行師德不合格“一票否決”。

四、完善弘揚教師主體價值的職業師德評價體系。教師職業師德考量標準包括諸多方面,教師最大的師德是把課上好。其中就包括精心備課、課堂教風、學生關懷,以及對學生正能量傳輸等。因此,一方面要加強對高校教師教學師德養成的引導和考核。在高校開展針對教師職業師德的培訓或輪訓,對于目前普遍存在的照本宣科式教學、注水式教學、賞析式教學、推銷式教學、海吹式教學等不良風氣進行治理,建議恢復和完善教研活動。另一方面,糾正錯誤的高校論文負向考核和所謂“科研GDP”評價指標。教育部的學科評估表填報內容中對于論文、獎項、人才計劃等填報要求過重首先就應予修改。國家多部委文件,在全國教育機構開展清理“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專項行動,但是否在高校落實,是否會產生新的變異,必須要形成一個強力監督和巡查機制。要在高校廣泛推廣“四個回歸”,即回歸教學、回歸本分、回歸初心、回歸夢想,扭轉高等教育重科研輕教學現象,使高校評價體系回歸正途,回歸教育本質。

作者:錢偉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