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師德建設論文

時間:2022-03-16 10:59:59

導語:幼兒園教師師德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幼兒園教師師德建設論文

摘要:我國學前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幼兒教師的不可替代性逐漸成為社會共識,幼兒教師的專業性發展也成為教育界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如何使幼兒教師從一名“普通人”成長為“學前教育的專業人員”,成為當今幼兒園及幼兒教師面臨的一大問題。本文從幼兒園管理者的角度出發,提出推動幼兒教師專業性發展的四個策略。

關鍵詞:幼兒教師;專業成長;教師教育

在當今學前教育的發展和改革過程中,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已成為幼兒教育完善和發展的關鍵問題,并會對幼兒園課程改革產生重大影響。建立一支師德高、業務精、結構優的幼兒教師隊伍,是幼兒園高質量發展的根本。

一、營造“幸福校園”的氛圍,推動師德建設

《幼兒教師專業標準》提出“師德為先”的基本理念,強調了教師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幼兒教師師德的建設能夠保障幼兒的人格尊嚴和合法權利,在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同時,也為幼兒樹立了良好的學習榜樣[1]。擁有良好師德的幼兒教師能夠在了解幼兒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尊重每位幼兒的獨立人格,滿足幼兒健康成長的需要,并在不斷學習中促進自身專業知識及經驗的積累。幼兒園要求教師關愛幼兒,首先要給教師以愛的溫暖。相關管理者應堅信“育人之道,愛心為先”“以愛育愛”,關注每位教師的身心健康,每天用經驗和感悟詮釋教育的真諦。例如,幼兒園應通過集體出游、美食分享會、教職工運動會等豐富多彩的工會活動,為教師營造“幸福和諧”的氛圍。幼兒園也可用“共學習”的方式充實教師的師德內涵。比如,開展“品味書香”讀書沙龍系列活動,創立書緣社,設立“教工心理疏導室”,鼓勵教師用心閱讀,互相學習。此外,幼兒通過年度師德人物評選、“身邊的好老師”“好阿姨”等評選活動,樹立師德師風典型,引導教師為人師表,履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幼兒園應充分發揮“好老師”的榜樣引領作用,通過全園職工大會、制作宣傳欄和宣傳海報等形式,組織教師及家長開展“說說身邊的師德故事”的活動,大力宣傳優秀教師事跡。同時為了讓教師有明確的行為準則,幼兒園應匯編教師職業道德的規章制度,并通過與每位新入職教職工簽訂“師德承諾書”、每年教師節舉行宣誓簽名等活動,對教師進行師德教育。

二、優化教研內容及模式,提高教師專業素質

隨著幼兒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幼兒教師的角色定位逐漸從課程的忠實執行者向課程的開發者、研究者轉變。幼兒園應以《3~6歲兒童學習與指南》精神為指導,以促進幼兒的成長與發展為宗旨,以解決幼兒教師最實際、具有普遍性的教育問題為中心,不斷優化和更新教學研究的內容及模式,突出教研的實踐性、針對性、延續性等特點。幼兒園應引導教師通過教研,探討那些真實且復雜的實際問題,解決幼兒園教育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讓教師不再認為教研只是走形式,研而無用,而是讓教師感受到教研有用、研了會用,使幼兒園的教研活動成為教師的“學習者共同體”和“專業共同體”。(一)開場預熱游戲,激發教師的興趣。以往的教研通?!伴_門見山”式引出主題,教師剛結束班級工作就投入教研,容易造成“人到心未到”的情況。開場的預熱游戲能夠調動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積極性和興趣,同時營造愉悅寬松的教研氛圍,幫助教師把注意力集中到教研的主題上,并明確自己在教研活動的角色和任務。例如,在一次教研活動中,我園在開場環節設置了“品花生”的小游戲。主持人準備9種花生,要求教師仔細觀察它們的外形、顏色、大小等,然后選擇其中的三種品嘗,最后選擇一種最喜歡的花生和大家交流自己參與的感受。這一游戲的意圖是讓教師通過對各種花生的看、聞、嘗等來體驗到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愛好,從而為沙龍中探討不同幼兒的教育需要適宜的方式方法進行鋪墊。(二)巧用“循環策略”,增強教研延續性。幼兒園教研應遵循“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理念,教研問題主要來源于幼兒園保教工作的實踐。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每個環節都可能存在各式各樣的問題。在教研活動中,教師應結合自己的切身經歷和實踐經驗,獲得對新思想、新策略的真正理解,并有所感悟和提升,再在實際教學中進行實踐運用,做到學以致用,隨后將實踐后的反思及困惑延續到下一次的教研中。因此,每一次的教研并不是一個個毫無聯系的孤立的活動,而是一個循環延續、不斷螺旋上升的研訓一體化及理論和實踐不斷轉化的過程。(三)及時整理經驗,促進資源共享。教研活動后,教師常常會有經驗上的收獲。為了保持教研成果,避免教師因時間過久而遺忘的教研經驗現象的出現,幼兒園可及時梳理集體智慧,及時編匯教研成果,并建立共享平臺,促進教師對教研成果的再學習。幼兒園可在園級層面建立資源庫,將教師在研討活動中的課例按類歸整,并配上活動光盤,讓全體教師共享教研成果;也可對每學年優秀主題資源手冊進行梳理,評選出優秀的主題資源手冊,供教師借閱參考;還可在每學年推選優秀教師分享各方面的經驗并將其作為制度常態化。

三、建立共同的幼兒園發展愿景,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

當前,幼兒教師在專業化發展的道路上存在諸多問題,如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教師易對工作產生倦怠,產生“混日子”的消極工作心態,職業認同度不高,等等。因此,幼兒園應幫助幼兒教師明確職業生涯規劃,加強對幼兒教師的職業引導,建立共同的發展愿景。愿景能指引教師在職業生涯中朝著清晰的目標和方向持續努力,樹立不斷進步、終身學習的理念。在明確教師專業成長目標的同時,幼兒園還應保障幼兒教師的合理權利,為幼兒教師提供充足的資源,讓幼兒教師有機會參與幼兒園的建設,給幼兒教師歸屬感,發揮幼兒教師的專業價值,促進幼兒教師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不斷完善和提高。例如,幼兒園可為不同教齡的教師制定專業成長的具體目標,如1~4年期新教師初步形成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5~10年的成熟期教師初步找到并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和風格;10年期以上的教師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張和保教風格,并起到示范、輻射和引領的作用。制度方面,幼兒園應制定保障性文件及實踐操作要求,如名師考核與責任目標、師徒結對制度、分層培養制度等。四、完善激勵機制,激發教師工作學習的積極性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當人們從低層次的需要過渡到高層次的需要時,他們將產生行為驅動力。因此,為了喚起和保持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驅動力,幼兒園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第一,為幼兒提供展示教育成果、專業能力和個人價值平臺。通過增加各種平臺的展示機會,鼓勵教師主動參與,激發教師工作、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幼兒園可積極組織教學優質課觀摩等活動,鼓勵教師承擔各類大型節日活動的工作,通過平臺多元化、多視角地發揮和調動教師自我成長的主動性。第二,給予教師合理的肯定和認同,從多方面尊重教師的努力,增強幼兒教師工作的成就感和積極性。例如,通過一年一評的園工作先進等活動,激勵優秀教師不斷進步。

綜上所述,如今學前教育越來越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關注。國務院提出通過多種途徑,運用多種有效手段增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幼兒園只有牢牢把握專業發展的目標和方向,采取有針對性的有效策略,才能更有力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龐青.尊重教師專業發展需要,構建多元化園本教研體系[J].學前教育研究,2010(04):68-69.

作者:林鷺 單位:福建省廈門市第一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