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課教師能力建設路徑研究

時間:2022-09-03 10:32:58

導語:高校思政課教師能力建設路徑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思政課教師能力建設路徑研究

【摘要】當好黨和人民滿意的思政課教師,應在自身能力建設上著重把握好四個著力點:政治定力要有新高度,即堅定理想信念、政治方向、政治信念,提高政治能力;價值追求要有新境界,明確育人能力新定位,具有家國情懷和奉獻精神;創新能力要有新要求,確立育人為本、全面提高、培養健全人格及以學生為本的人才培養觀;師德建設要有新舉措,堅守紅線,塑造為人師表的人格形象;用人格魅力示范、影響、引領學生。

【關鍵詞】高校思政教師;素質;能力建設

在新時代如何加強思政課教師能力建設,怎樣做一個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受學生歡迎的思政課教師,2019年3月18日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重要講話中提出了“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這是學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標準,更是思政課教師提升素質和水平的努力方向,為當好思政課教師提供了基本標尺和遵循的根本原則。本文依據講話精神,結合長期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針對新時代的要求,提出高校思政課教師的能力建設應著重把握好四個著力點。

一、政治定力要有新高度

思政課教師擔負著塑造青年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熱愛、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為此,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場堅定,旗幟鮮明,頭腦清醒,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這塊陣地上,理直氣壯講政治,講大局意識,講馬克思主義信仰,這是對思政課教師的最本質要求。列寧指出:“在任何學校里,最重要的是講課的思想政治方向。這個政治方向由什么來決定呢?完全只能由講課人員來決定。……學校真正的性質和方向是由講課人員決定的。”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高校思政課教師從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是一門具有鮮明意識形態屬性特征的課程。本專業的理論基礎決定了課程的首要任務是要給青年大學生傳遞輸入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體系,教育、培養青年學生確立科學的世界觀,掌握正確的方法論,以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青年學生起到思想引領、價值導向。所以,思政課教師的政治定力要有新高度,即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政治信仰、政治頭腦,提高政治能力,才能用崇高信仰去承載知識技能,從而不辜負培養合格者、建設者之重任。那么如何提升政治定力?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必須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學習。只有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真懂、真信、真教、真行才能在面對諸如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普世價值、個人主義等形形色色的社會思潮時不隨波逐流,底氣十足講馬克思主義,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講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自己的責任田,以鮮明的價值觀及高度政治定力、教育引導學生明是非、辨真偽,傳播正能量,發揮思想引領和價值導向作用;才能利用三尺講臺,教育培養引導青年學生確立正確的三觀,成為信仰堅定、有理想、有抱負、有擔當、負責任,把個人成長成才的實踐,自覺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另一方面政治辨別力、敏銳性要求新時代的思政課教師必須認真學習當代馬克思主義———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思政課教師通過深入學習、理解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著重解決:其一,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其二,落實立德樹人任務;其三,關于師德師風的要求。這樣就能加深理解“九個堅持”、增強“四個意識”、牢固樹立“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著力提升自己講好思政課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進一步明確思政課教師培養人的方向、任務、目標。在教育人、培養人的實踐中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以及“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

二、價值追求要有新境界

高校思政課本質上是要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引導其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治觀。教學難度相對其它課程更大。這在客觀上要求思政課教師具有更好的育人能力和正確的價值追求。教師只有正確看待自己、了解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個人與時代、個人與國家的關系,才能找準定位,提升教學效果。這一系列關系凝聚為個人與國家的關系,即教師個人的家國情懷及價值追求。家國情懷既是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更是對黨和國家、人民忠誠。教師能以民族大義、博大胸懷和社會責任感去教育、培養、引導、影響青年大學生。思政課教師頭腦中只有裝著黨和國家,心中揣著時代與人民,才能既跟上時代潮流又關注社會進步發展,在使命擔當中矢志不渝,面對市場經濟大潮,守住自己的信念不動搖,甘當人梯,把上好思政課教學工作當作一項事業去做,全身心投入,用獻身精神去追求。把熱愛黨、國家、民族和熱愛人民的思想情感融入教育人、培養人的實踐中;牢固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思想,全面關心關愛青年學生成長,當好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引路人。把對黨、對社會主義祖國、對人民的忠誠之情,付諸于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公正評價學生,公平對待學生的實踐,融入引導學生心靈,以較高的學術造詣,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把學生冷暖時刻掛在心上,關愛引導學生,讓學生在獲取知識、心靈交流、排憂解難、釋疑解惑中感悟、提高。思政課教師只有立足于家國情懷、在價值追求上的奉獻精神,才能把握住當今新時代中華民族鮮明主題,在教學中會以青年學生愛國成才實現中國夢的精神動力去教育、培養學生把個人成長夢同中國夢融入一體,與時代同行,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成為有愛國之志、有奮斗精神、獻身精神的時代新人。

三、創新能力要有新要求

高校要教育培養適應時展的創新人才,教師必須具備創新能力。思政課教師面對學生復雜多變的思想,教學對象涉及多學科,更要注重自身創新能力的培養提升。培養創新能力,要求教師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有效地運用于教學實踐中,并創新教育理念,確立新時代人才培養觀,創新教學方法。第一,創新教育理念。圍繞“育人為本,全面提高,培養學生健全人格。”這一理念教育培養人格健全的大學生。教書重在育人,青年學生不可能人人成為棟梁之才或社會建設方面專業人才,但一定讓所有學生學會做人、學會處世。因為“教育不是把知識從一個腦袋裝進另外一個腦袋,而是要培養真正的人。”思政課教師要把幫助學生培養“健全人格”的教育思想付諸教學實踐。這樣,我們的教育就可以避免發生吳謝宇弒母等犯罪案件,避免因種種原因大學生自殺案件的不斷發生。第二,確立新時代人才培養觀。堅持以學生為本,通過行之有效的創新工作,去啟迪學生思想,開發學生心智,塑造學生靈魂。既要強調學生的“合格率”,又必須強調“優才率”。“一個學生不可能樣樣都棒,但很少有人樣樣都不行”,教師的責任之一就是善于發現學生閃光點,教育、培養、引導、幫助青年學生都能“形成一種最佳的智力結構組合,在他自己擅長的領域取得更大成績,成為某一方面出色人才”;要引導幫助學生挖掘自身潛能,建立起既適應目標任務要求,又獨具一格的智能結構,讓學生的創造力特點及長處得到有效的發揮。第三、創新教學方法。教師在授課中,要以形象思維為基礎,抽象(邏輯)思維為核心,靈感為關鍵,三者協同作用貫穿全過程,進而達到創新思維的最高層次,不斷優化教學方法。針對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強、抽象思維能力較弱的特征,創新以講故事為切入,以案例為導引,以問題為核心的探究模式教學。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質疑、教師釋疑、師生互動,氣氛活躍。針對當代青年學生對思政理論課教學不滿足于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的現實,大膽嘗試教學方法突出一個“活”字,教學手段突出一個“新”字,諸如在教學中實現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基本理論與專題講座相結合;教師講授與學生討論、辯論、案例分析相結合;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學生課堂臺上演講、朗誦、表演與課下短視頻、微電影拍攝制作相結合,傳統授課與翻轉課堂、慕課相結合等教學方式,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等自媒體,靈活運用VR等新技術。教師要轉變把思政課當作一般專業課程來對待的想法。一個合格的思政課教師,既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又要有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識;不僅要厚今博古,更要兼知中外,具有學科的前瞻性。專業知識深厚,通用知識廣博既能解決學生思想政治理論中所關注的難點、熱點問題,也可以解決好學生所具有的共性、個性問題及切身利益。有利于與學生溝通、交流、提高,切實做好教書育人工作,發揮思政課教師應有的作用。這既是思政課教師創新能力的要求,也是“學高為師”必備的條件。

四、師德建設要有新舉措

一要堅守紅線、樹立為人師表的人格形象。自律要嚴、人格要正是對高校教師為人師表、良好師德的本質要求,而良好師德是教師堅守紅線所在。在高校教師中之所以出現個別思想西化、泛化,師德失范、行為不檢、學術不端等不良行為,實則是缺乏立德樹人的職業道德,脫離了師德紅線。作為思政課教師,承擔著鑄造學生靈魂,指引人生方向的重要使命,教學實踐中深感堅守師德紅線尤為重要。一個思政課教師倘若失去這一紅線,就沒有資格立于三尺講臺之上。為此,以嚴于律己、人格要正為基礎,在實踐中著力錘煉自己的良好師德,不斷塑造為人師表的人格形象。為人師表、良好師德是思政課教師最應具備的情操修養,既是保證教師在處理自己與他人、集體、國家的關系中成為一個不斷自我提升的人,又體現在對所從事的思想教育事業的忠誠和熱愛上。一個好的思政課教師,會以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身的人格魅力彰顯出青年學生榜樣的力量,當好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四個“引路人”。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體現在師德上知行合一、言必行、行必果;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堅持對的,反對錯的;勇于追求真理,思考探索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不斷創新;敢于直面人生和能經受住各種挫折和考驗;與人為善,和諧相處,相互尊重、理解、支持。同時,還要求思政課教師坦然無私,心胸開闊,不斤斤計較;具有奮發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具有吃苦耐勞、勇于拼搏、樂于奉獻的精神;熱愛崗位職業,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完善人格。二要以人格魅力示范、影響、引領學生。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青年學生人格的塑造者,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師自身的道德品行和人格力量。正人先正己,教師身正是人格的基礎,它是對青年學生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關鍵。文以載道,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是學生的示范,他的處世哲學,言談舉止,衣著打扮,都會直接影響著每個學生。只有教師做到了要求學生所做的,才能在教育教學中,用真情激勵學生,用規范言行凈化學生心靈,其人格魅力才能變成一股強大精神力量,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育是心靈與心靈的溝通,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是思維與思維的碰撞,是智慧與智慧的啟迪”。人生的最高境界在于追求真善美,而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靠真理征服人心,靠真心溫暖人心,靠真情換取人心,靠真行引領人心。只要教師直面學生說真話無假話,講真理辨謬論,認認真真做學問,堂堂正正樹人格,以德立身、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自己人格魅力去示范、影響、引領學生去成長,那么學生也就會誠實守信、認真做人,就會善小而為之,惡小而不為;教師所承擔的理想信念就會隨風潛入夜般地嵌入到學生心靈深處,真善美的種子就一定會開花、結果。高校思政課教師,在加強能力建設方面,只要堅持了政治定力的新高度,就為教授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了矢志信仰的支撐,提高上好思政課的思想自覺;明確了育人能力新定位、具有自我價值追求的新境界,就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增進教育人、培養人的行動自覺;創新能力有了新要求,就會以關愛每個學生、寫好每份教案、講好每堂課為基本準則,用心育人,精心育才。體現在教學上就可以解決運用什么樣的智慧、掌握怎樣的方法去上好思政課;而高尚師德、為人師表是教師人格魅力的根本保障,是做好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受學生歡迎的思政課教師的前提。

【參考文獻】

[1]馮利偉,馬風婷,王麗華.師德建設視域下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動態及應對策略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5):129-132.

[2]張桂生.大學生成長探索[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

[3]張桂生.淺談做好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幾個著力點[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11):111-113.

作者:張艷 單位:運城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