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思考
時間:2022-01-22 10:52:03
導語: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時代背景下,國家對高校的師德師風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2018年11月,教育部印發《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提出倡導希望,劃定基本底線,通過深入研究準則能進一步促進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文章從準則中的“六新”和出臺的背景意義出發,提出落實師德師風建設的建議,通過明確主體責任、加強制度建設、增強教師關注度,以及與各項工作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關鍵詞:師德師風;教師行為準則;高校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是學生成長的“提燈人”,對學生的成長成才有深遠的影響,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至關重要,也是高校教書育人的根本。教育部出臺的《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簡稱為《高校教師職業行為準則》)為高校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規范教師職業行為提供了依據和可操作的方法。全體教師應深刻領會師德師風內涵,將國家對教師師德師風的要求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爭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
1《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中的“六新”
第一,“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準則》是在新時布的,同時也是首次由教育部的通知,與該準則一起的還有另外兩個準則(有關中小學教師、幼兒園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準則),三個文件都強調了“新時代”,說明師德師風建設一直是國家強調的重點,是伴隨著教育的產生而隨之產生的,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要求,隨著時代的變遷,人民群眾對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對應的對教師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時代賦予了教師師德師風不同的內涵,因此文件的名字強調了“新時代”,既是對師德師風建設的延續,又體現了新時代的新要求[1]。第二,“新高度”:第一標準。文件將師德師風提到一個新的高度。強調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素質的第一標準,這個第一標準是直接與教育方針和教育法的規定聯系在一起的。教育要探討“為誰培養人”,“怎么樣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這三個問題至關重要,將師德師風提到一個新的高度,強調其是評價的第一標準,也就是在強調國家培養未來的接班人需要教師過硬的素質和德行。第三,“新精神”:依法依規。國家對于師德師風問題是零容忍,面對師德失范行為需要依法規進行處理。這也強調了師德失范行為不能在學校出現,一旦出現必須要依法依規進行處理,也讓師德失范行為有規可依。第四,“新要求”:底線。文件再次明確了底線的要求,也是對于社會上被重點關切的師德師風問題進行了回應,對高校教學中碰觸底線的行為的界定著重進行了回應。第五,“新措施”:全國教師管理信息系統。新措施中提到的除了大家熟悉的“一票否決”外還有全國教師管理信息系統。在過去如果出現了師德師風失范問題,在一個學校受過處分后教師可能從這個學校離開再去別的學校就職,可能在別的學校還會出現師德師風問題,但是在全國教師管理信息系統啟動后,這種情況就會避免,這一系統就是教師的電子檔案,國家將教師管理與信息化聯系在一起,加強對師德師風的管理,把不符合教師隊伍要求的教師清出教師隊伍。第六,“新機制”。在文件中明確規定了高校要落實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主體責任,要求各高校要將師德師風建設擺在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高度上。高校的校長和書記是第一責任人,高校需要落實這個機制,如果不落實就會依據文件對第一責任人追責。
2《高校教師職業行為準則》出臺的背景意義
首先,準則的出臺有一個歷史背景,就是從來沒有否認廣大高校教師在師德師風建設過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廣大教師總體是好的,但同時也要面對一個問題,尤其是在網絡化時代的今天,個別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識淡薄的教師也是一直存在的。這類教師在放松自我要求甚至出現違反師德的行為的時候,對于整個教師隊伍的破壞是非常大的,曾經出臺過一些規范,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投入很多經費去宣傳,但是在網絡化時代,某些教師的違反師德的行為在網絡上流傳,可能足以讓很多的工作和努力付諸于流水,所以個別教師的失德行為對全體教師或是學校的影響不容忽視。這也是出臺行為準則的背景和要求,總體來說,教師對于我們整個教育的作用效果是好的,我們更應該把那些個別影響整個教師隊伍,給教育帶來破壞的失德教師分離出去。而這一點也是上層在做決策的時候和廣大教師達成一致的地方。其次,新時代文化活動發生變化給教師隊伍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如果我們僅僅將教書理解成教知識的話,就面臨一個特別現實的問題,知識是可以存儲的,可能從單純的知識儲備、機械的記憶上來講,教師可能不如電腦。那為什么說在這個信息化、智能化、人工智能存在的今天,教師的作用還是不可取代的呢?這就涉及到對教師職業的特殊性的理解———學高為師,德高為范,這個德就是師德師風,正是教書過程中教師“德”的作用才真正使得培養學生達到了先成人后成才的目的。文件中也明確地說明了制定職業行為準則針對的是主要問題、突出問題,劃定基本底線,文件的出臺也體現了對于人民群眾的需求的回應。因為在教育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個案會影響到教師隊伍的形象和建設,因此要回應人民群眾對于師德師風有問題的教師的處理要求,因而出臺了行為準則———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打造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既告訴教師應該怎樣做,也明確地告訴教師不能怎樣做,也就是告訴了教師向前需要努力的方向,向后要注意的底線[2]。第三,教育部行為準則后,全國各地都在落實,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本省的師德師風準則,高校也根據細則要求制定具體的內容。師德師風建設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要制定非常具體的教師職業行為準則以及失范行為處理辦法,其實無論是教育部、省級還是學校制定的各項師德師風行為準則,都是讓教師回歸到對于教育本身的深刻認知。把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結合在一起。全社會要尊重教師,師道尊嚴不是靠外界強加給教師的,是靠教師內心的自信,自律,自尊,自立而實現的,這一點不管是高校的管理者還是教育行政部門都要共同認識的問題,意識到了高校教師職業行為準則的重要性,才能夠繼續理解并把這個準則落實到教師管理的每一個環節,從入口到過程到最后的出口[3]。例如在教師招聘環節也必須貫徹落實好準則,守底線。擬招聘的教師如果有師德師風問題,高校要拒絕,上文中提到的全國教師管理系統就為高校提供了辨別的渠道。同時,教師聘任合同中要明確師德失范“一票否決”,為什么“一票否決”?“一票否決”為何意?———是教師一旦師德失范就不能夠再得到更好的東西,高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堅決查處師德違規行為,態度堅決一查到底,不管涉及到誰,高校要回歸教育的本質,回歸教育的目的。既然一切是為了學生,那么對于有嚴重侵害學生行為的,一經查處,撤銷榮譽稱號同時將獎金追回,撤銷教師資格,清除出教師隊伍,不得再從事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
3落實師德師風建設的建議
高校要積極貫徹教育部關于師德師風建設的精神,扎實開展教師隊伍作風建設工作,專題部署,對教師提出明確要求,抓好學習和紀律教育,深入開展自檢自查,對發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抓早抓小、防微杜漸,針對問題制定有針對性、實效性的整改措施,整章建制,強化執行,建立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3.1明確主體責任,強化師德師風建設。進一步明確責任,強化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道德素質,明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高校的黨委書記和校長要負起師德師風建設責任,明確工作機制后要做到層層把關,問責必嚴。文件中強調師德師風是衡量教師的第一標準,因此,對于師德師風失范問題問責要嚴,學校的書記和校長是第一責任人,現在要主動向上級主管部門做出說明,對學校的師德師風問題要學會自我診斷。“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如果出現師德師風問題,開始時忽視或不重視,不處理不匯報,那么可能會出現大事,所以對高校的管理者提出了要求———學校出現師德失范問題,分管校領導要向學校做出檢討,而且學校應在上級主管部門督導下進行整改,主體責任還體現在出現問題后要“治病”,將處理辦法進行備案,這也是準則頒布后要去做的內容。高校的管理者權力可以下沉,其實責任也可下沉,將責任下沉到院系的行政負責人,讓院系負責人負起師德師風直接領導責任,黨組織主要負責人也負有直接領導責任。黨政同責,那么如果教師出現問題,基礎單位要向學校做出檢討,學校也要處理。這樣只要出現問題,不管是學校層面還是院系層面,都會有問責的行為,這也是主體責任分層發揮作用的體現。對于教師而言,自身要加強師德修養,并且自覺遵守。學校層面把師德師風納入教師教育的重要內容,簡單來說,就是將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結合起來,以德立學。通過責任下沉形成教師個人、院系部、學校三級整頓梯度,教師通過分析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院系部結合日常工作中的問題幫助教師進行整改,學校針對各系部形成的自檢自查總結制定校院的整體整改措施。通過動員大會使全校教師認清形勢,統一思想,充分認識開展教師作風整頓建設的重大意義,真正把教師隊伍作風整頓建設工作落到實處;強化責任,精心組織,確保教師隊伍作風整頓建設取得實效。3.2加強制度建設,建立長效機制。強化教師立德樹人責任,進一步推進師德師風建設,著力提升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可出臺《師德師風標準及考核辦法》,師德師風是教師職業的靈魂,是執教之本。完善師德師風考核制度,是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主要舉措,是全面提升教師師德素養的推動力,可從師德師風考核標準、考核程序、考核等次確定、考核結果運用等方面進行嚴格規定。同時為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榮譽感,準確評價全體教師的師德表現,督促教師自查互查,并為教師獎懲、職務評定及聘任、評選評優、后備干部選拔等提供依據,可制定《師德師風建設規章制度》,從師德師風建設要求、師德師風規范(政治思想規范、業務工作規范、教書育人規范、為人師表規范)、師德師風教育、師德師風考核、師德師風考核結果應用等方面進行規定。實行師德失范行為“一票否決”制。“一票否決”就說明未來可期待的收益沒有了,包括取消在評獎、職務晉升,職稱評審,崗位聘用,工資晉級,干部選任,申報人才計劃,申報科研項目等方面的權利。處理師德師風失范問題時要秉持公平公正,教育與懲處相結合的原則。對師德師風進行處理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證據確鑿,定性準確,處理依據程序進行,手續完備。3.3增強教師關注度,加強教師自身建設。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能夠延綿不斷,教師起到關鍵的作用,教師在傳道授業解惑中使學生明理,掌握各項專業技能,讓學生具備立足社會的基礎。但更重要的是,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學識,更要引導學生先成長后成才,為何先成長后成才?只有學生成長了才能承擔起相應的責任,成長的路上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引導得好學生成長得好,加之學識會成為有益社會建設的人才,相反,若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較好的引導,讓學生誤入歧途,即使學生掌握了很好的學識,那也只會給社會帶來負面影響,因此,學生的成長比成才更為重要,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影響占有很重要的份量,教師以健全人格影響學生的人格,用為師的真情實感去喚醒學生的情感,教師的榜樣力量是巨大的。教育使人精神充盈,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正因為這樣不可取代的作用,才更應該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讓優秀的教師作為充實學校的力量,做學生的“提燈人”,引導學生成長成才,將師德師風失范的教師拒之門外,還教育凈土。在此前提下,就需要增強教師對于學校師德師風建設的關注度,可通過學校大會、部門大會、文件學習等渠道宣傳,高校教師往往不太關注學校師德師風建設方面的問題,認為這是學校層面應該考慮的,學校應該承擔師德師風建設的主體責任毋庸置疑,但是教師同樣需要關注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尤其要關注學校要做什么事情、相應的規定是什么,高校加大師德師風建設的力度,對教師既要正向引導,又要規定禁止的行為,時刻為教師敲響“警鐘”,如果有教師不顧國家要求、學校規定觸犯了師德師風的底線,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3.4師德師風建設與各項工作相結合。在師德師風建設上,應該將師德師風建設與教育教學相結合,教育教學是教師的工作重點,也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將師德師風建設融入到教育教學中,可以讓教師在增強學術能力的同時又踐行師德師風,圍繞教育教學中心工作,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主線,有的放矢地開展教育活動[4];把師德師風建設貫穿學校工作的始終,強調師德師風建設在學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把師德師風建設與面向全員相結合,教育活動面向全校每一位教職工,確保人人參與,人人重視,人人知規,人人守責,做到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與師德師風建設全面提高;把師德師風建設與正面教育相結合,加強對廣大教師的人文關懷,以教師為本開展工作,幫助教師解決實際困難,讓教師無后顧之憂,安心教學,以身作則,增強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光榮感,引導廣大教師主動查找和糾正自身存在的問題,不弱化問題、不降低師德師風建設質量,增強教師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自覺性,同時發揮群體作用,相互監督相互提醒,并利用各種表彰活動表彰先進,同時再次強調師德師風的重要性,使全體教師將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把師德師風建設與發揚民主相結合,充分尊重教師的民主權利,竭盡全力調動教師參與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榜樣示范的作用引領教師爭先創優,形成良好氛圍,用學校文化的“潤物”作用感染每位教師,并使教學自覺踐行;把師德師風建設與注重實效相結合,堅持從有利于學校教師隊伍的健康發展、有利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面發展來開展教育活動,充分發揮校內宣傳媒體的作用,形成濃厚的師德建設氛圍。可收看《師德啟示錄》等師德教育記錄片,把師德建設與學習先進模仿人物結合起來,將省級或國家級師德先進個人的事跡進行宣傳,并放置宣傳欄進行展示,充分發揮師德師風典型的榜樣和師范作用,推進高校教師師德水平的提升,同時,切實解決教師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務求實效;把師德師風建設與提升服務意識相結合,在服務意識上,增強服務意識實現教師角色的重要轉換,變“教育者”為“服務者”[5]。與時俱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要面向全體學生組織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加強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的教育,同時提升教師的社會服務能力。
4結語
長期以來,在加強教師隊伍作風建設過程中,各高校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做到了培養教師敬業精神,塑造師德風范,提高育人水平,也打造了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學識廣博、身心健康,能夠勝任課程改革的優良教師隊伍,但高校也應認識到工作中仍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在今后的工作中,高校還需要將繼續堅定不移地把師德師風建設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來抓,正視解決各種問題,為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敬濤.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推進高校教師隊伍建設[J].新長征,2020,(05):44-45.
[2]劭佰東.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內涵[J].教師教育學報,2020,7(02):125.
[3]楊立超,王琪.淺談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影響因素[J].中外企業家,2020,(12):175.
[4]成麗寧.以“高線”引領師德師風建設[J].西部素質教育,2020,6(06):29-30.
[5]魏國輝,曹慧,馬金剛,等.師德師風建設在高校的實踐與啟示[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0,12(07):53-55.
作者:王佳莉 董宏宇 李兵 單位:黑龍江旅游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傳統“誠”文化對高校德育的啟示
- 下一篇:高校法學專業教師教學能力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