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中能力的培養
時間:2022-02-19 10:50:00
導語:小學數學教學中能力的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創設情景,激趣引思
學生的創新想法和創新活動,往往來自教師創設的問題情景。因此,教學中有意識設疑于新舊知識的矛盾沖突中,使學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一堂新課,教師一開始就立刻精心設計,創造既有啟發性又有趣味性的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例如,在教學“圓錐的體積”時,我分別出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各一個,先請學生說出圓柱的體積是多少,然后我馬上答出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的體積是多少,讓學生感到驚奇:“難道圓柱體積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的體積之間……”。當學生想知道而又不知道時,請他們分小組用實驗的方法去探索老師的奧秘,驗證老師的結果是否正確。當這種學生急切想知道其中奧秘的時候,老師抓住這一良機及時加以引導,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熱情,為學生主動探究新知創設了良好情境。
二、培養求異,大膽猜想
通過一系列的猜想與困惑,從而激發起學生繼續探索的欲望:為什么后面這一組數都能被3整除呢?學生又帶著對這個問題的好奇心進行猜測探索,最后發現原來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是:一個數各個數位上的數的和能被3整除,這個數就能被3整除。這種探索方法的基本程序就是:提出問題,學生猜想,探索規律,驗證結論。它就是要讓學生先敢于對數學問題進行大膽猜測,再通過探究尋找規律,這樣得到的知識對學生來說是有效的,得到的也不僅僅是一種知識,更多的是數學思維能力的訓練。
三、一題多解,開拓思維
鼓勵學生想出一題多解的解題方法,啟發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引導學生舉一反三。這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更有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性。記得一次數學練習課,我給學生出了這樣一道思考題:某化肥廠計劃生產1200噸化肥的任務,前三天完成了40%。照這樣計算,完成這項工作任務一共需要多少天?要求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大部分同學列式為1200-(1200x40%~3),即先算出每天生產的件數,再算出一共要用的天數。也有的同學這樣列式:1200x(l-40%)二(1200x40%÷3)+3,即先算出剩下60%所需要的天數,再加上先做的三天既是完成任務時要用的總天數。我啟發:“還有別的方法嗎?”這是,有一位同學站起來,提出了一種與眾不同的解法:1÷(40%÷3)。頓時,下面的同學討論開了,有的說這種解法雖然結果正確,但這是不是偶然的巧合呢?我沒有急于下結論,而是耐心鼓勵這位學生大膽說出他的解題思路。原來這位同學把這道題看成工程問題,將1200噸化肥看作單位“1”,先算出每天完成這件工程的幾分之幾(即工作效率),再算出所需的總天數(即工作時間)。他講完后,下面的同學茅塞頓開,頻頻點頭稱是。這時候又有一位同學站起來,她受到前面這位同學的啟發,想出了更絕的一種方法:3.40%。她的講解令全班同學鼓起了掌。通過這道題的思考解答,激發了同學們反復琢磨、認真思考的熱情,同時在創造性的思考和解答中找到了樂趣。
四、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實踐
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必須創造讓學生參與的機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讓學生親自動手剪、拼、數、比、畫等,使學生從中獲得豐富的認知材料,既能激發學生探索規律的能力和實踐活動的能力。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時,先讓學生把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這幾種三角形的3個內角剪下來,把每個三角形的3個內角拼在一起觀察,發現都正好是一個平角,由此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這樣,讓學生在積極參與中把知識建構起來,既能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又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總之,每個小學生生來具有巨大的創新潛質,如何才能最好地挖掘這種潛質是當今教育關注的問題。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必須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多給學生思考的機會,多方面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這樣才能對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有著獨特的效果,這是實現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
本文作者:黃如意工作單位:溫州市蒼南縣龍港九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