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主義教學建構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01 09:59:00

導語:數學主義教學建構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數學主義教學建構管理論文

建構主義的認識論從哲學的觀點提出:知識并不是獨立于觀察者的客觀世界的代表,相反在現實世界中可以通過我們的感覺和經驗構造我們的學習也就是人類適應經驗世界的過程,是知識增長的過程。數學學習并非是一個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是一個主動的建構過程。一個人的數學知識必須基于個人對經驗的操作,交流,通過反省來主動建構。建構主義確實為理解學習和學習者提供了理論基礎,但它沒有指出我們究竟該怎樣把建構主義學說融于數學教學理論中,具體指導數學教學。這就是我們數學教師所探討的問題。

教師在考慮怎樣教數學的同時,首先應考慮教給學生什么,即教給學生什么樣的數學。建構主義認為數學不是現成地存在于現實世界,而是學習者的組織活動,那么教師提供的學習內容就該是“學生自己的數學”,而不是“為學生的數學”,教師要教的也就是“學生自己的數學”。所謂“學生自己的數學”可以理解為就是要學習現實的數學教育,“現實”表達了這種數學教育的兩個最重要的特征:

1、這一數學教育是與“現實”生活相關的,學生從現實中學習數學,再把學到的數學應用于現實中去,課本中的數學和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始終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使教材內容生活化。

2、這一教育是“實現”的,學生通過這一教育所獲得的數學知識不是教師課堂灌輸的數學現成結果,而是他們通過各種方式從其熟悉的生活中自己發現和得出結論。

通過學習這樣的數學,學生就可以通過自己的認知活動,實現數學觀念的建構,促進知識結構的優化。

“實在說來,沒有一個人能教數學,好的教師不是在教數學而是能激發學生自己去學數學”,就是說教師要為學生創造建構環境或者說是建構的“腳手架”,讓他們在學習環境中進行活動。?正因為如此,許多教師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有的教師搞“問題解決”式教學實驗,這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決不能在形式上流于簡單化,?而不去強調理解、?認知和創造性。不管教師設計多么好的活動,“只有當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數學理解力時才能真正學好數學”。

新的數學觀形成后,學生就會試圖用新的觀念去重新認識已經積累起來的解題技巧、方法和規律,把它們納入剛剛建立起來的認識結構,這是一個反思過程。數學教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是加強學生的反思。反思學習是智能發展的高層表現。

加強反思主要有兩條:

1、教師要向學生提出明確的反思任務;

2、教師創設發現情境讓學生盡可能多地進行由不知到知的體驗,讓他們在所創設的情境中暴露思維過程。

不妨讓他們多走逆境,這樣引起他們多方面的反思,使他們把自己的活動作為思考的對象,而不是局限于忙碌的“活動”之中。現在的課堂教學,多半教師是把學生置于“活動”之中,而不是把他們置于“反思他們的動”之中。“反思”是建構學說在教學實踐中的主要體現,唯有反思,才能控制思維操作,才能促進理解,提高自己的無認知水平,才能促進數學觀念的形成和發展,更好地進行建構活動,實現良好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