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方法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14 09:36:00
導語:數學課堂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方法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一直以來,存在著數學這門學科教師難教,學生怕學。加之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漸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而以電腦和網絡為主的現代多媒體技術的引進,正好彌補了教學手段的單調、教學方法的枯燥。富有童趣的畫面,悅耳動聽的旋律,直觀動態的演示,深深地吸引著學生,強烈地感染著學生,為學生創造了一個活潑、生動的獲取知識、信息的氛圍。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呈現出不可估量的教學效果。正因為如此,多媒體的運用得到了廣大教師的青睞,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過多地依賴于多媒體,導致學生動手能力差、思維空間縮小、情感交流缺失。長此以往,就會造成不良的教學后果。本文就從數學課堂中的各種教學例子來說明如何科學運用多媒體教學。
關鍵詞:數學課堂、科學運用、多媒體教學
在信息時代的今天,教育要面向現代化不僅要求我們的教育要培養現代化人才,而且教育本身也要現代化。把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引入學校課堂教學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內容。運用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容易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的愿望,為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探索精神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當今小學數學教學中,恰當、科學地使用多媒體,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智力、能力的開發,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在數學課堂中如何科學地運用多媒體教學呢?
1.運用多媒體教學,要強調它的有效價值,切忌“畫蛇添足”
教育心理學理論認為,教學過程中只有充分調動和協調學生多種分析器的活動才能取得最佳效果。運用多媒體教學是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其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教師選擇多媒體進行教學,其目的在于解決那些用傳統教法不易講清楚、不易看明白、不易于學生理解的地方,也就是平時所說的教學重點或難點地方。如上“角的分類”一課時,特別是平角和周角時,學生在動手操作都難領會,我就應用多媒體教學軟件,先在屏幕上畫兩條重疊一起不同顏色的射線,然后饒著頂點慢慢地移動其中一條射線,最后閃爍著這個頂點及兩條平行的(或重疊的)射線所組成的圖形,使學生看后馬上能領悟。通過這樣動態顯示,將那些看似靜止的事物活動起來,化靜為動,使學生獲得正確、清晰的思維。再如:“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百分數除法應用題,我就運用多媒體的優勢,將應用題中用文字表述抽象的數量關系,轉化為線段圖,通過“變色”、“閃爍”、“移動”等手段來突出這個百分數與對應量之間的等量關系,20%是6千克,100%是多少千克,化抽象為具體,以此來幫助學生理解。
但運用多媒體教學不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唯一途徑和手段,教學中不能為了多媒體而去使用多媒體,切忌“畫蛇添足”,應針對教學內容采取與之相應的教學方法、方式,合理地綜合和利用多媒體是為提高教學效率服務的。如果達不到這一目的,或本來用傳統方法就可以解決得很好的地方就不必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了。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百看不如一干。”很多抽象的數學知識如能創造條件讓學生動手操作、協作討論,效果會更好,效率會更高。如:“圓錐體積等于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原理的掌握,三角形面積的推導公式由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而來,用多媒體效果就不如讓學生動手操作。
因此,不管使用什么手段,采取什么方式進行教學,最終目的是要提高教學質量,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如果違背了這一原則,即使使用了再先進、再豐富的多媒體也是沒有多大意義的。
2.運用多媒體教學,要適時把握教學節奏,切忌“走馬觀花”
現代教育理念中,教師已不再是單一的甚至也不是最主要的信息源,而是合理地調動,組織各種教學資源,使其發揮各自優勢,因此,教師應在生活中、工作中去發現信息、捕捉信息、最后把加工的信息融入到課件設計中。
設計好的課件要適時地運用到該課教學時的內容,并緊跟教學節奏,一般來說在此階段,應考慮到教學中該使用網絡的哪些功能,它們應該在教學的哪個環節使用;以及調配網絡資源信息庫中哪些教學資源等問題。同時,理清教學思路,設計好教學流程。對整堂課的教學流程的設計,課件運行、測試、提問等在哪個環節插入為最佳方案,都要有事先安排,避免教學雙方受制于教學網絡。如在《圓的認識》教學導入時,我先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圓形的東西,(生說碗、燈罩、乒乓板、鐘、輪胎、、、、、、)接著問學生這些物體哪部分是圓形的,生說后我就用多媒體展示這些物體,并點擊鼠標,把每個物體通過旋轉或正面透視變成大小不同的圓形,讓學生馬上建立起圓的表象。
在學習圓的形成時,平面上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叫做圓,圓的概念非常難理解,我就適時展示動畫:一只羊脖子上系著一根繩子拴在木樁上,并繞木樁跑一周回到起點,羊在草地上留下的痕跡,就是一條封閉的曲線,也就是圓,這樣直觀展示出圓的形成過程,學生會過目不忘。
多媒體引入課堂后,學生的主體性變得更為突出,但不可由此而淡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應避免課堂教學節奏過快,導致“走馬觀花”式的教學。由于多媒體課件呈現信息的速度快,教師容易不自覺地加快課堂教學的速度,從而忽視了與學生思維節奏合拍。因此,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善于控制教學節奏。何時使用多媒體,使用多長時間,何處該精講細練,教師都應該準確把握。
教師只有了解各種媒介的功能和教學特點,結合教學內容、學習者特點、學習環境等恰當地展示,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3.運用多媒體教學,應著眼于激活學生思維,切忌“墨守成規”
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認識全過程,包含著一系列的思維活動。良好的思維活動不是憑空而生的,它依賴于扎實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與一個人的思維素質所受的思維訓練密切相關。根據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系統性、應用的廣泛性等特點,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要為學生創造可參與的環境,并開拓思維空間,增加思維的自由度,激活學生思維,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啟發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公務員之家
如教學《分數的意義》時,屏幕顯示一個圓:①把這個圓平均分成2份,并閃爍出其中的一份。提問:每份是多少?;②再把這個圓平均分成4份,閃爍出其中的一份。提問:每份是多少?③最后把這個圓平均分成8份,閃爍出其中的一份。提問:每份是多少?教師分別在屏幕上進行演示時,每演示一種分法,都啟發學生思考:每份是單位“1”的幾分之幾?最后提問:“同樣把一個圓看作單位“1”,為什么每份的數量卻不同呢?引起學生積極主動去探索和研究,從而得出: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單位“1”的幾分之一。這種教學要求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從而引導學生主動向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探求。這樣做不僅較順利地將具體形象的事物轉化成抽象的數學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觀察力、注意力、分析能力,從而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由于多媒體的引進,使得課堂教學的形式多種多樣,而媒體的使用使原本抽象的教學內容化為形象具體,但同時也使學生的想象力受到了限制,很容易造成對其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培養的不足,如果不妥善運用多媒體,學生很容易處在一個缺乏抽象思維的教學空間。在一些課堂教學中,多媒體設制的精美畫面、美妙的音樂,以及被層層化解的毫無難度的難點,使學生不必進行艱苦的思考,就能輕而易舉地“接受”知識,使思維僵化——“墨守成規”。如果這樣使用多媒體教學,不僅不能幫助學生提高數學能力,反而會消弱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想象能力。
4.運用多媒體教學,應注重于師生情感交流,切忌“滿堂電灌”
無論計算機多么先進,課件設計多么巧妙,它終究是冷冰冰的機器,無法代替充滿感情的老師。老師一句鼓勵的話,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也許就能打動學生的心。因此,在多媒體課堂教學中,應把握好媒體出示的時機,切實有效地發揮其作用,并注重師生情感交流,切忌將充滿人情味兒的師生關系變成冷冰冰的“人機”關系。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知識是學習者獲取知識的進程中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而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由于大量使用事先已經輸入好的內容,很容易造成教師上課只知一味地點鼠標,處處讓計算機“代言”,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時間,不僅不能讓學習者獲得完整的知識結構,更造成師生間情感的缺失。因此,要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營造一個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多邊交流的學習環境,在互動交流的同時,學生的智慧才能得到開啟和優化。
再者,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般有兩個心理過程:一是認知過程,二是情感過程。智能的形成和發展是這兩個過程的協調發展的結果,單純強調某一過程只會事半功倍。情感是數學教學的潤滑劑、催化劑,沒有人的情感就沒有對數學學習的熱愛及對數學真理的追求。過多的依賴多媒體教學,必然會消弱師生的情感交流。由此,課堂教學中要注意避免“滿堂電灌”。
綜上而述,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的立足點應是“輔助”,而不是替代,更不是趕時髦,擺花架子。多媒體走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是小學數學課堂發展的必然趨勢,只有科學合理地使用才能使其在教學過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從而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 上一篇:審計局依法審計工作成績半年總結
- 下一篇:審計局審計業務上半年總結及下半年工作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