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情感效應(yīng)探究
時間:2022-07-19 03:13:33
導(dǎo)語: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情感效應(yīng)探究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首先,教師要對教育事業(yè)有深厚的情感。
“德高為師,身正為范”,嚴格要求自己,為人師表,熱愛學生,以自己的愛感染學生,真誠地幫助學生。對自己職業(yè)有著深深的熱愛之情,這是做好一名德育課教師的先決條件。這種情感不僅可以促進自身業(yè)務(wù)的提高,而且可表現(xiàn)為一種人格的力量對學生一生的發(fā)展都有著健康向上的積極影響。其次,教師要對自己所講的理論有情感。德育課教師所所講理論不僅有政治性、思想性,而且有知識性、邏輯性和辨證性。涉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政治觀等問題。它和自然學科不同,我們講授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其理論不是純客觀性、必然性的原理,更多的是認知性的理論、觀點,必須進行是非比較和分析論述,以去偽存真。因為人是其主體,人的思想、認識、情感必然深滲入其中。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宣傳的可信性與宣傳者的人格特征,外在的儀表及講話時的信心、情緒等有關(guān),而這一切與教師自身的信仰又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德育課教師對自己講述的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首先要有豐富的情感,把把其作為自己堅定的人生信仰。只有這樣,才能深入其中刻苦鉆研,不斷提高自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在講課過程中,才能堅持正確的方向,深入淺出,有效的指導(dǎo)學生,成為學生知識的傳授者,信息的鑒別者。同時,把自己的這種情感帶入授課過程中,講課時真誠,而不是造作和虛偽;言之有理,而不是空洞的教條;理直氣壯,而不嘩眾取寵和無病呻吟;讓學生從你堅定的信仰和高尚的人格中受到感染,從而得以鼓舞、引發(fā)一種積極的肯定的情感,即對黨、對祖國、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和對共產(chǎn)主義的堅定信念。
再次,教師要對學生有真誠的情感。
德育教師不是發(fā)號施令的指示者,而應(yīng)是一個真誠地幫助學生成長與發(fā)展的促進者。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學生成長為有義務(wù)感,有責任心的,善良而堅定的,溫厚而嚴格的,熱愛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惡行為的真正的公民,我們就該真誠地對待他們”。只有尊重學生,理解學生,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調(diào)動學生接受教育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反思自省,進行自我教育。只有尊重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學生才會感到教師的可敬、可信、可親。在這種心理接近,感情認可的條件下,教師的要求才容易被學生接受。只有熱愛學生,師生間才能心理相容。學生感受到了老師的“情”,才能接受老師的“理”,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師愛不僅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更是一種強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它對學生將起到非同尋常的心理認同作用。可以說,它是激發(fā)學生積極向上的內(nèi)部動力。健康的師生情感還極易使課堂教學形成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形成教與學互相推動的合力。教師是以培養(yǎng)人才為職業(yè),職業(yè)生活要求教師必須熱愛學生,否則,這種教育就無法進行和維持。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正如哲學家羅素所說:“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地發(fā)展”。尤其是我們的教育對象大都是處于十八至二十二歲年齡段的青年人,他們有著很強的自尊心和平等意識,渴望得到教師的尊重和理解。如果我們強行灌輸,其結(jié)果只能是教育僅止于知識層面,知識灌輸一結(jié)束,教育也就完結(jié),其”內(nèi)化”的強度和力度都是十分薄弱的。甚至事與愿違,引起逆反心理,拒絕接受。如果我們教師帶著真誠、信任和愛,以平等的態(tài)度與其共同探討人生,探討做人的道理,曉理導(dǎo)行,則就有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達到使學生掌握道德認知,豐富道德情感,增加對非道德因素干擾的“抵抗力”,形成頑強的道德意志,堅定的道德信念,最后實現(xiàn)道德認知的“內(nèi)化”,切實達到道德的知、情、意、信、行的統(tǒng)一,這才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
最后,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情感的感染作用。
情感具有感染性的特點,就好比一場演奏,出色的指揮家,只有充滿對樂曲的熱愛之情,才能感染所有的演奏者合奏出感人的樂章。德育課教學也是一門藝術(shù),德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精神飽滿、樂觀向上,寄情于生、寓情于教。講課要流暢、幽默、有語感,可根據(jù)課堂情節(jié)的需要,時而如高山流水,時而如月白風情。這樣就能扣人心弦,引人入勝,引起學生共鳴,產(chǎn)生極大的感染和激勵作用。而學生熱烈的情緒,充沛的精神又反過來更加促進教師的熱情,師生情感同起同伏,有機交融,互動互進,此時教與學都成為一件極為愉快的事情,教學達到最佳效果。此外,還要注意“非語言符號”產(chǎn)生的情感作用,即動作、眼神和表情等身體語言的運用和把握。在教學中,一個良好的舉止,一個意味深長的笑容,一個傳神的目光,往往能給學生以充實、可親、積極向上的感覺,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良好的效果。講臺就是舞臺,教師就是主角,學生能否盡快進入角色,集中注意力,主動地理解吸收所學內(nèi)容,教師講授時情感的綜合表現(xiàn)十分重要??傊?,情感是思想教育具有感染力量的重要來源,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中起著重要作用。它是以理服人,發(fā)揮教育作用的前提之一。積極健康的情感對學生的心理和行為都將起著非常深刻的影響。德育教育必須是富有情感的教育,《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就是培育學生對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深厚情感,對黨對偉大祖國和對美好生活的無限熱愛之情。
本文作者:張建勇工作單位:滄州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