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探究

時間:2022-09-25 11:10:05

導語:思想道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想道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探究

摘要:眾所周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下面簡稱“基礎”課)是所有高校都必修的一門基礎課程,能夠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和道德修養。而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前對我們每一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在“基礎”課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本文將結合“基礎”課教學的意義,探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

關鍵詞: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從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對每一位公民提出的要求,需要每一位大學生貫徹執行,所以在“基礎”課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大學生道德的養成是非常有必要的,以下將從三個方面對此進行探析。

一、多管齊下增強教學針對性和吸引力

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教學過程中,目前尚存在一些問題,由于部分學生的不重視,教師教學態度隨之也有所下降,導致教學弊端逐漸顯現出來,所以針對這些問題要多管齊下,共同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對學生的吸引力,以滿足教育發展的要求。1.明確教學目標。由于“基礎”課的教材很多年都沒有做過大的改變,所以大多數教師都多年沿用一種授課方式,甚至PPT都多年不做任何修改,當然他們的教學目標也就沒有變化了,這些“陳詞舊事”都是學生所熟知的,自然難以激起學生的興趣。但是隨著教育政策的不斷改變,雖然課本不變,但是教學目標也應該隨國家教育政策而有所變化。新的政策對大學生有新的要求,社會也急需大學生的角色轉換,所以教學目標的轉變是必然事件,這就要求教師要跟隨國家政策的步伐,明確現階段的教學目標,以促進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2.更新教學觀念。有很多“基礎”課的教師還守著傳統的教學觀念,認為“基礎”課只要把教材上的內容講完就可以了,不需要有所創新,但是這并不能滿足當前大學生對于知識的需求。而且我們可以看到“基礎”課作為政治理論課的一個分支,與時事緊密結合,所以教學就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知識了。教師應該在傳統的教學觀念基礎上,吸收新的教學方法,更新教學觀念。針對這門課的情況要結合當今世界的變化,將這些變化融入教學當中,以課本知識為基礎進行知識的拓展遷移,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內涵。3.講求教學策劃。“基礎”課是一門比較枯燥而且看起來比較簡單的課程,所以大部分大學生都沒有興趣學習,再加上大學對學生的成績沒有嚴格的要求,使學生們都對“基礎”課不重視。另外,“基礎”課也不像其他課程那樣有新鮮感,所以很多教師教學時也沒有很高的積極性,由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作用導致這門課程不受歡迎。我們教師應該從自身做起進行適時的改變,來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為重要的就是講求教學策劃了。教學策劃在教學過程中起著基礎性的作用,一個完善的教學策劃能夠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能對教師授課起到激勵的作用,從而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二、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從這二十四個字中我們可以看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基于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提出來的,而“基礎”課又是由中華傳統文化貫穿其中的,所以兩者關系是非常密切、不可分割的。1.“融入”過程中增加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正面效應。現階段,中國的大學生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都是只知道它們的名字,對它們的內涵卻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基礎”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是以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為基礎的,所以在“融入”的過程中加入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最合適不過的了。增加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從國家的角度來說,能夠增強大學生的民族意識,激發愛國情懷;從社會角度來看,能夠提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及道德意識;從個人層面來說,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提升大學生自身的文化素養和內在氣質,這是我國大學生交給世界的一張完美的名片。2.優秀傳統文化和核心價值觀的關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核心價值觀是在某一個時間段內,一個民族或者個人對于價值的認識,是基于民族傳統而形成的。從國家層面來看,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崇尚“以和為貴”,追求文明、民主;從社會層面來看,平等和公正不僅僅是單純的價值觀,更是人們對于社會秩序的美好的向往;從個人層面來看,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都是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可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簡要凝練和繼承發揚。3.加強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途徑。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寶貴財富,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但是當代大學生在這方面的缺失比較嚴重,所以對大學生要加強這方面的教育,主要的方法有:首先,要通過課堂中的教學來加強教育,從而發揮課堂在教育中的主體作用;其次,要通過文化社團,以社團的形式加強大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認識;最后,組織各種形式的傳統文化文藝演出,陶冶大學生的情操。

三、加強大學生的道德建設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基礎”課的根本目的都是為了加強學生的道德建設,由此可見國家及社會對于道德建設的重視程度,而大學生即將走向社會,所以對大學生加強道德建設是非常有必要的。1.道德的含義。道德建設是“基礎”課重要的一個部分,其中道德的基本含義是以文明作為主要的方向,把禮、義、廉、恥、忠、孝等作為自身核心的一種社會主要的價值觀下的約束法則。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主要有認識、規范和調節三個主要的功能。2.加強大學生道德建設的必要性。大學生即將走向社會,所以加強大學生的道德建設是非常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體現在:其一,道德是我們做人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底線,它存在于我們整個生命的始終,一個人只有堅定自己的道德信念,才能融入到社會的發展進程中;其二,加強大學生道德建設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能夠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和人生理想,為實現社會理想打下重要的基礎;其三,道德建設是實現個人夢想的基礎,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前提。3.加強大學生道德建設的路徑。對于大學生的道德建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法:第一,要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愛國”是對全體中國人民的要求;第二,要實現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緊密結合,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的“根”,時代精神是中華民族的“魂”,“根”和“魂”緊密聯系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第三,要培養大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中國人民自古就崇尚無私奉獻,這就要求培養大學生對待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認知能力,以實現個人的社會價值。

四、小結

本文結合“基礎”課教學的重要意義,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分析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路徑,以及對大學生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加強道德建設的途徑。以上是基于本人多年的“基礎”課授課經驗所寫,若有任何不足之處,望及時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李紅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途徑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7,(05):46-49.

[2]賀映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的路徑研究[J].銅仁學院學報,2015,17(06):120-123.

[3]申圣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研究[J].商業經濟,2015,(08):160-161.

[4]姚漪.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全過程研究[D].云南大學,2015.

作者:陳安琪 單位: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