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研究

時間:2022-11-23 03:25:46

導語: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研究

【摘要】思想道德修養法律基礎課對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具有基礎性作用。作者認為,新時代,要運用系統思維、創新思維在教學上更新對策,全面系統地加強和改進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課教學。

【關鍵詞】藝術院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對策

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課(以下簡稱“基礎課”)在教育藝術類大學生認清自身使命、明確應該做一個什么樣的人、怎樣做人問題上起著基礎性作用。探索新時代如何更好地為國家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文藝人才是藝術院?;A課面臨的新課題,基礎課堅持在改進中加強,需要從涉及教學過程的方方面面全面系統地推進。

一、教師要苦練內功、德藝兼修

首先,基礎課教師要學懂弄通馬列主義、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以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做到真學、真懂、真用、真信。教師要關愛學生、研究學生,摸準教學對象的需求和特點。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局面和迎來“00后”教學對象的新情況,基礎課教師要高度重視研究學生的思想實際、知識結構和認知規律。藝術類大學生一般高考文化課成績較低,人文社科理論素養較薄弱,他們擅長形象思維而短于抽象思維,對抽象的理論接受能力較差。但是他們渴望補齊文化理論課短板,更渴望在理論課堂上學習新鮮的知識,聆聽思想的聲音、感悟理論的力量。其次,學藝先學做人,這是藝術類大學生普遍知道的道理,但是他們僅停留在感性認知層面,缺乏深入的理性認知,思想認識不到位,行動不夠自覺?;A課教師要幫助藝術類大學生確立主體的“修身”意識,使他們明確自身的責任擔當。著力幫助學生認識人生應該在哪用力、對誰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樣的人這樣一些根本性的問題。只有用心于學生,涵養高尚師德,才能更加自覺地用心于課堂,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成長發展的學習期待和理論需要。再次,基礎課教師要有真情實感,講課投入真情并言之有物且所言真實。藝術類大學生討厭刻板說教、抽象枯燥的灌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避免從結論到結論的簡單灌輸、空洞說教,應以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牽引他們的思維和注意力,注重對史料和事實的運用,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最后,要注重更新知識結構。通過學習進修提升自身學歷與科研水平,在精進業務素質苦練內功的同時,不斷進行跨學科學習與交流,尤其要涉獵一些藝術方面的知識和素養。只有德藝兼修,藝術院校思政課教師才能成為學生更好的引路人。

二、深耕教材、設置問題,促進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

首先,要從整體上把握教材,明確2018版教材的新變化,找準教學著力點。新版教材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下修訂的,承載著新時代黨和國家對高校基礎課的總要求。仔細研究會發現教材的章標題是以時代新人的視角擬定的,體現的是基礎課教學的總任務和總目標,即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明確了時代新人應該具備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新版本的教材貫徹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關照了新時代對培養時代新人的新要求,體現了思想和道德、思想和法律、道德和法律的相互交叉和深度交融。其次,要把握邏輯主線,設置問題鏈,促進教材內容向教學內容的轉化。以問題為牽引設計教學,重新梳理和整合教材內容,將教材內容符合邏輯地層層串聯和嵌套,分清主次、把握重點,講清理論的邏輯脈絡。以2018版教材第三章為例,先整體把握章節結構,理順章節之間的關聯,牽出核心問題。由三節九目的標題再對應具體內容,可以看出第三章是按照總——分的結構來敘述的,第一節總領第二、三節。這一章要回答三個問題,即什么是中國精神、為什么要弘揚中國精神,以及時代新人如何弘揚中國精神。第一節講解中國精神的內涵,回答為什么要弘揚中國精神的問題;第二、三節進一步回答新時代如何弘揚中國精神,即時代新人要做忠誠的愛國者、改革創新的生力軍。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這兩個概念嵌套在中國精神這個總概念之中,如果按照教材內容的章節次序教學,會給學生以內容重疊、層次混亂、缺乏邏輯、沒有重點的感覺。為了增強基礎課教學的有效性和獲得感,筆者針對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重新編排整合了三節內容,突出重難點。轉化后的教學內容變為三個問題:第一,中國精神是什么?第二,為什么要弘揚中國精神?對這個問題的處理是重構教材內容,將問題分化為以下三個問題:一是中國精神的傳統力量(中華民族傳統中的中國精神);二是中國精神的近代力量(近代歷史中的中國精神);三是中國精神的現代力量(現代社會中的中國精神),通過以時間為縱坐標(縱坐標為骨架)、以社會歷史的發展變化為橫坐標(橫坐標為肌肉)的講解系統展現中國精神的內涵和力量,回答為什么要弘揚中國精神這個重點問題。這個問題可頻繁與學生互動,引導學生自己概括出中國精神的內涵,感悟中國精神的力量,自覺內化于心。第三,新時代如何繼承和弘揚中國精神?一要做忠誠的愛國者;二要做改革創新的生力軍。其中,第二部分是主體,是重點和關鍵,第三部分是落腳點,是難點。

三、運用創新思維,優化教學方法

教師要運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進行創新,以呈現基礎課的理論內容,使基礎課貼近學生生活、學習和思想實際,潤物無聲地給學生以理論滋養、思想升華、精神力量和人生啟迪。結合教學實際、針對學生思想和認知特點,積極創新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自覺強化基礎課的價值引領作用,努力實現基礎課教學“配方”先進、“工藝”精湛、“包裝”時尚。第一,綜合考慮學生專業背景組織教學班,實施中班教學、小班研討的教學模式。第二,教學方法創新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加強師生互動,多采用啟發式、研討式、案例教學、問題鏈教學、情景教學、專題教學等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性。第三,充分挖掘藝術專業中可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創新實踐教學模式,為學生展現才華提供舞臺。實踐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拓展,重在幫助學生鞏固課堂學習效果,深化對教學重點難點問題的理解和掌握。近年來,筆者一直結合舞蹈藝術大學生特點探索藝術院校實踐教學的形式,其中,分角色扮演的主題講演比賽、舞蹈藝術元素的原創DV作品展、服務舞蹈藝術大學生的法律知識微課堂等實踐教學活動深受學生的喜愛,學生的參與度和滿意度較高。

四、運用新媒體新技術,創新教學手段

提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币\用科學技術手段,大力開發和有效利用“互聯網+”的課堂教學新模式。針對學生上課低頭玩手機、課堂參與度差、教學有效性不高等問題,“互聯網+”課堂能夠有效將技術手段融入教學全過程,在課前、課中和課后均有滲透,實現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反思與學生時時互動,調動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教學有效性和針對性。除此以外,還要加強“慕課”“微課”“精品示范課”建設,打造基礎課課堂教學與網絡輔助教學結合的立體化教學格局,創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場面。教師還可以嘗試建立個人網站,開通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方式,實時將自己的讀書心得、人生感悟、研究成果和教輔資料等教學資源,通過客戶端分享給學生,隨時與學生保持溝通,讓思想政治理論課隨時、隨地地發揮作用。

五、科學考核,注重過程化考核和綜合考核

基礎課如果嚴格采用閉卷考試,對藝術院校大學生而言難度較大、負擔較重。藝術院校應該堅持閉卷統一考試為主與開放式個性化考核相結合的原則,進一步創新考試考核辦法。通過考核內容生活化、考核形式多樣化、考核過程全程化,探索建立科學、全面、準確地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體系。采取多種方式綜合考核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實際運用。閉卷統一考試須集體命題,不斷更新題庫,提高命題質量;開放式個性化考核要合理區分學生考核檔次,應具有嚴格的組織流程和明確可操作的考核評價標準,避免走形式。考核內容圍繞教學目標和學生生活實際設置,注重開放性、實踐性,激發學生自主性探究式學習。堅持課堂內知識考核和課堂外行為考核相結合,期末考核與過程考核相結合,創建多層次考核體系。結語基礎課針對藝術大學生開展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治觀教育,培養德藝雙馨的藝術人才,引導大學生成長為自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等方面作用重大。因此,新時代條件下藝術院校加強和改進基礎課教學勢在必行、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沿用好辦法改進老辦法探索新辦法——三論學習貫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11.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3]鄭萼.在改進中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幾點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1).

[4]吳潛濤,王維國.增強親和力、針對性,在改進中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2).

[5]顧海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1).

作者:張西惠 單位:北京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