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階段體育課改革思考
時間:2022-10-28 09:41:00
導語:當前階段體育課改革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體育課改已經實施了幾個年頭,卻并沒有帶來所預期的效果,相反使得一直中規中矩的體育教學陷入一種困惑迷茫的局面,甚至有人指出《新課標》不適合現代學校體育的發展。但是本人卻認為:改革是一種趨勢,也是現代學校體育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是我們必須正確面對現實,審時度勢,力爭在實踐中驗證和修正《新課標》局部體系,以促進她向正確的方向發展。本人通過實踐調查、資料的收集分析和利用遠程資源向各位專家的交流討論,總結出了三個主要問題,并予以淺析,望其他教師批評指教。
關鍵詞新課標課程改革基層學校體育
一、學生“體質”下降是否完全由體育課買單
通過近二十多年的學生體質調查表明,我國中小學生體質一直呈下滑趨勢,許多人就認為是過去的體育教學體制有問題,她已不適合現代學校體育和學生健康發展的要求,于是課改應運而生。然而在課改實施了將近五個年頭以后,學生的體質不但沒有上升反而還在持續的下降,人們又開始質疑《新課標》的可行性。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矛盾呢?經過仔細的調查研究不難發現:學生的體質下降有著諸多復雜的因素,舊的體育教學模式對學生的體質有一定的影響是肯定的,我們不能因一些表面現象而否決課改的可行性,弄清課改環境下學生體質下降的真正的主要原因才是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在目前我國的大部分地方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的環境下,一切“唯分數論”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當前學校體育的走向,升學率和上線率既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唯一目標,也是評價教師的重要指標,一些智力學科就成了重點保護對象,其他的技藝類課程經常被擠占甚至被取消。學生每天從早上5~6點中起床,包括早晚自習在內,學生每天要在教室里帶上12個小時以上。在有限的課余時間學生還必須面對教師所布置的課外作業,學生幾乎沒有“閑暇”時間來進行有效體育鍛煉,這應該就是造成學生體質下降的最重要原因吧(當然,還有學生的營養等其他方面的因素)。
個人認為其主要責任并不完全在體育課,我們的目光一定要全面、長遠,要從根本解決問題,就必須要改變現行的應試教育機制,同時還需要各級行政部門的管理和監督力度,為課改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和適宜的環境。
二、如何看待課改與當前教學資源之間的矛盾
任何事物都有它互為矛盾的一面,就看如何怎樣處理,處理得當互為促進,處理不得當將會互相制約。這是萬物發展的普遍規律,課改也不離其中。就現階段來講,目前的體育教學資源(尤其在基層)與課改的要求差距很大,這就不可避免會出現不協調的現象。更不能根據這些表面現象就武斷的否定課改的可行性,我們應該用辨證的眼光來探尋問題的關鍵,予以及時的解決。由于現階段國情所致,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教學資源與課改之間的不協調,其主要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一)當前教師隊伍自身的素質與課改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據調查,在基層很少有專職的體育教師,有很多都是由班主任或其他教師擔任,這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缺乏對體育課進行深入的探究和交流。處在這個新老觀念轉型的特殊時期的他們,只能被動的接受課改的事實,在課改實踐的方面又缺乏正確的理論指導,使之對《新課標》的真正內涵了解甚少,進而對《新課標》應該如何去實踐感到迷茫。例如:什么是“淡化競技運動,樹立健康第一”?其內涵到底又是什么?基層教師聽到最后還是沒有弄清楚。反之,作為一個體育教師來說,無論是翻閱《大百科全書》,還是翻閱關于體育教育專業的主干課程的教科書,至今仍沒有現成的答案,這怎能不使教師產生困惑呢?
(二)目前場地器材還遠遠不能滿足《新課標》實施的需求。場地器材的嚴重缺乏是我們所有基層體育教師面臨的最普遍的問題,在許多偏遠的農村中小學不用說器材,有的就連一塊像樣的體育場地都沒有。許多學校的班額都在70人左右,一節刻有時有6~7個教學班同時擠在狹小的操場上,使得一眼望去滿操場都是學生,每個班平均20~30人才一件器材。根本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進而無法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性。
因此針對以上兩個問題,當前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提高學校體育在校本學科中的地位,為《新課標》的實施提供良好的氛圍,并加強教師隊伍自身素質的培養,加強交流和學習,逐步完成向智慧型體育教師的轉變,以適應課改實施和發展的要求。其次還需要有關的職能部門加大對學校體育監管力度和資金投入,加大對學校場地和器材的開發力度,讓學生在體育課上有足夠的空間來選擇自己的發展方向,進而實現終身體育的目標。
(三)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是否定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管理。現在有許多教師把現在普遍流行的“放羊式”教學看作是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模式之一,他們認為在這中教學過程中,學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喜歡什么運動就會從事什么運動,這完全符合課改“以學生為主體”的要求。然而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是自由了(喜歡運動的滿頭大汗,不喜歡運動的躲在樹陰底下聊天),教師也輕松了(一節課兩聲口哨兩次集合),但同時學生也困惑了:我為什么要上體育課,我學到了什么?教師也一臉茫然:今天我上了些什么內容,明天呢?這就是我們基層學校體育的困惑。那么問題究竟出在哪呢?
大家知道,中小學生還處在生長發育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控能力還不是很強,他們還沒有完全形成自己的價值取向觀念,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必須有一定的指導性和約定性,這里所說的指導性和約定性并不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相矛盾。強調學生的主體性主要是指在教學內容的取向上,教師應該圍繞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來制定,學生可以采用任意方法來完成學習目標,而學生的主體性是建立在有一定約束力的課堂框架之上,并不能否定教師對課堂的組織和管理。一旦在內容和組織上一味的放任學生,就會形成現在的“放羊式”的教學誤區。一句話“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學生必須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才能順利的獲得能運用于現實生活的知識和技能。
結論:以上幾點只不過是在課改實施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的一部分,更多的問題還有待大家進一步的探尋。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個人認為,課改將是一個漫長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就像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運用一樣,要結合當前的實際,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操之過急,否則就會出現學校體育史上的“”。畢竟課改只是一套指導性理論,她必須通過一系列實踐檢驗來完善自己。而當前正是一個新舊觀念轉型的時期,也是實施課改的一個過渡期,在這個時期有著諸多因素制約著她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廣大的學校體育工作者齊心協力,及時的發現問題,積極的探討和交流,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案,使我們的學校體育能夠真正適應課改的發展和變化。
參考文獻
1.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對比分析.東北師大出版社,2005.3
2.中國學校體育網.
3.張春寶,馮建梅.對體育課程改革中若干問題的成因解析.中國學校體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