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體育鍛煉保護能力思考

時間:2022-11-16 06:58:00

導語:大學生體育鍛煉保護能力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體育鍛煉保護能力思考

摘要:提高大學生體育鍛煉中自我保護能力是預防或減輕運動損傷的重要手段之一,這對學生走向社會,終身進行體育鍛煉具有相當重要意義。

關鍵詞:運動損傷體育課自我保護能力

1前言

在大學體育課程中,開設多種體育項目和運動衛生保健學其目的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強身健體以及預防和治療運動疾病。而在教學中,往往忽視了造成運動損傷瞬間的自我保護能力的教育,隨著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全而實施,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和次數大大增加,這無疑使學生在體育鍛煉中運動損傷機率也相應增加,它不僅給學生帶來了身心痛苦,還對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和信心有很大打擊,同時帶來不必要的經濟負擔,因此,如何提高學生在造成損傷瞬間的自我保護能力,避免受傷或減輕受傷程度,是我們亟待研究的課題,這對將來學生走向社會,終身進行體育鍛煉具有相當重要意義。

2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2.1九三級新生四個普通班均未受過體育專業訓練,分成二個組,實驗組二個班70人,對照組二個班72人,分別設檔案進行四年跟蹤對比。

2.2研究方法

2.2.1對九三級剛進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方法如下,我們把體育鍛煉中受傷過程根據時間分成四個階段。

T1——表示學生體育鍛煉前準備活動時間;

T2——表示體育鍛煉時間;

T3——表示體育鍛煉中出現危險受傷瞬間時間;

T4——表示受傷后處理時間;

對剛進校學生在T1、T2、T3、T4這四段時間在中學體育課受到什么程度教育進行問卷調查。

2.2.2對實驗組在體育課中,按照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要求,在教學方法上強化如下幾個方面教育。①要求學生充分做好準備活動,強調其重要意義;②根據體育課特點和內容提醒學生容易出現那些部位受傷,提高預防意識;③如果遇到危險怎樣保護自己,并做一些自我保護輔助練習;④加強身體素質練習。并跟蹤四年時間把實驗組學生由體育課和課外體育鍛煉受傷人3結果分析

3.1.1從表一資料二個組學生在中學體育課中,T1、T2、T3、T4段相應四個方面受教育數相差不大,處于同一層次上,可進行實驗比較。

3.1.2從表一又可以發現T1、T2階段學生在中學體育課中85%以上受過相應方面教育T4階段有60.56%,而T3階段則只有15.08%學生要自我保護能力教育較少。

3.1.3根據表一統計情況,在實驗組的體育課,利用上課內容的特點容易造成那些方面受傷,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以及預防保護幫助措施基礎上,強調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如摔倒時要立即屈肘,低頭,團身以肩背著地,順勢滾翻,而不可直臂撐地,又如,從高處跳下時,要用前腳掌先著地并同時屈膝,以增加緩沖,必要時接滾翻等等,并做一些萬一失去平衡,怎樣保護自己的輔助練習,如前滾翻、側滾翻,后滾翻等使學生由條件反射上升到非條件反射程度,提高學生自我保護能力通過二年體育課教學跟蹤,實驗組與對照組受傷人數統計比較,以及三年級、四年級設檔案跟蹤統計見表如下:

上課時的受傷率實驗組比對照組少9.14%,課外鍛煉實驗組比對照組少11.63%,沒有體育課后二年,實驗組比對照組少11.47%,由此可見實驗組,通過體育課中強化自我保護教育,自我保護能力高于對照組。

3.2運動損傷原因分析

從表三可以看出,學生準備活動不充分,技術不正確,身體素質差會造成損傷主要原因是所有損傷原因的70%。首先學生對準備活動認識不夠,特別是課外活動,大腦興奮快,肌肉興奮慢,突然直接參加對抗項目,使身體局部的關節和肌肉難以承受這種負荷因此造成肌肉損傷和關節扭傷。其次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技術要領掌握不好,動作變形造成受傷。再其次,身體素質差,對體育課中的運動量和強度感到壓力比較大,如田徑跨欄,三級跳,體操中跳馬等等項目受傷較多,當然,還有其它原因如場地設備,運動量,組織方法,生理、心理等方面因素影響。而實驗組受傷人次低于對照組,說明自我保護能力培養,實驗組受傷率降低了。

4.結論和建議

4.1參加體育鍛煉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受傷有時不可避免,但根據運動損傷的基本原因,通過預防改善教學條件,加強思想教育;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是可減少受傷人數和程度的。

4.2上課中,提高學生自我保護能力,是預防運動損傷的重要手段,并根據課的內容和特點,強調如何自我保護,學習一些輔助練習,使學生課內和課外體育鍛煉時,能夠避免或減輕受傷,更重要是學生走向社會,在場地、設施簡陋的條件下,參加體育鍛煉和比賽,自我保護能力顯得尤為重要,使學生真正達到終身體育教育目的,培養學生鍛煉身體的技能與習慣,并成為群眾體育骨干;提高群眾體育水平,達到全民健身計劃目的。

參考文獻

1、高等學校試用教材《體育保健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1、李永泉談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的外傷,中學學校衛生,1995.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