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課程與健康課探究論文
時間:2022-09-03 09:50:00
導語:體育課程與健康課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體育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有其他學科無法取代的功能。健康包含身體、心理、社會適應各方面的完美狀態。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轉變教學思想,更新教學觀念,貫徹素質教育思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體育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注重發揮學生主體功能思想。面向全體學生,開發課程資源,調動學生運動的積極性;拓展想象思維,提高思維觀察能力,增強學生參與運動能力,提高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享受到體育運動帶來的真正快樂。
關鍵詞:運動參與健康新課程標準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心》指出:“健康的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
近年來,據調查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心肺功能、尤其是耐力等健康指標已下降到令人擔憂的地步。學校體育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手段,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其他學科都無法取代其作用,二十一世紀的學校教育只有把體育教育放在重要高度,才能保證青少年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籃球運動1891年誕生以來,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已受到越來越多青少年的喜愛應利用好這一青少年喜愛的運動,來提高青少年的運動興趣,增強體質健康,為培養終身體育奠定基礎。本文將主要就如何開發籃球這一課程資源來探究新課程標準。
少年兒童的神經系統和運動系統較其它系統更發達,表現為對新鮮事物異常感興趣,而且具有好動性,但穩定性低。為此要引導學生用發展的思想樹立學習目標,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各感官機能,激發學習情趣,從而發揮學生主體功能,增強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的運動參與能力,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感受籃球帶來的歡樂。
一、轉變教學觀念,注重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明確體育與健康的學習意義、目的。
多年來在廣大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在黨的正確教育方針指導下,學校體育獲得了充分發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社會在進步,科學發展日新月異,尤其是進入到二十一世紀以來,競爭日趨激烈,學校教育也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學校教育不僅要讓學生個體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更要進一步讓學生明白為個人的事業發展,自己的終身健康,祖國的發展,人類的長久發展而學習的,明確體育與健康的強身健體功效。為此學校體育教育要與這些目標聯系起來,轉變教學觀念,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樹立學生為主體意識,改變過去“學生圍繞教師轉,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觀念: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的思想,變“添鴨式”為“引導式”;以學生為主體,樹立學生主體意識,學生才能變“被迫學”到“主動學”“愿意學”“樂意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拓展學生想象力,拓寬學習知識面。
創新思維能力是創新能力的核心,想象力是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要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關鍵在于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如在籃球“死球拍活”時,先不練習拍球,老師也不講解示范,讓學生先閉上眼睛想象,“用手的哪個部位拍、第一下用力如何、拍起后,手指如何用力?。。。”,老師在其思索中加以引導,并且鼓勵學生反復嘗試,練習后結合自己練習體會分組討論,各抒己見。“為什么第一下要用力猛、快,拍起后手指要柔和用力?”在籃球的拋接練習時,老師提問:“高高拋起的球如何才能接得穩?”,可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從高處跳下落地時兩腿屈膝受力為什么比直腿著地受力更小?“因為我們做了一個緩沖動作,增長了接觸地面的時間,從而減少了沖力。”“接球時間越長就更能減少沖力”,那我們怎樣才能把球接得更穩?“接球時手跟球順走。。。”“伸手迎球更能接穩。。。”。鼓勵思考,大膽嘗試。將籃球的接球要領:迎、引寓于其中,既學到了體育知識,又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何樂而不為?!
- 上一篇:現代體育課堂教學創新論文
- 下一篇:多媒體教學與體育課堂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