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健美操互動教學模式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10 02:51:00
導語:高校健美操互動教學模式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健美操教學應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程觀,擺脫傳統授課制的束縛,構建新的教學模式。本文采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實驗和數理統計法,對高校健美操“互動教學模式”進行了實驗研究。結果表明:“互動教學模式”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健美操教學質量、豐富校園體育文化生活和終身體育鍛煉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健美操;互動;教學模式;構建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很難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很多高校體育教學已經從傳統的普修課向專項課發展。[1]然而,專項課教學還依然停留在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聽之從之的教學框架里。就健美操教學而言,依然是教師教什么,學生就被動地學什么,普遍存在以技術動作、成套動作的學習掌握為主,忽視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嚴重制約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靈活性和創新性,根本不能適應時展的要求。因此,我們試圖通過對本院健美操教學現狀的調查與研究,分析其存在的弊端,以“健康第一”的思想為指導,以終身體育為主線,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健美操教學質量為核心,實行分層教學,使教師與學生互動、課內與課外互動、體育專業學生與公共體育學生互動、只有在互動中才能構建實效性和可操作性強、符合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特點、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健美操教學新模式。通過對“互動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教學效果,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與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為菏澤學院校本部04級在校學生,從中隨機抽取120人為實驗組,118人為對照組。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查閱了有關健美操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方面的資料及科研成果。所查文獻資料基本反映了我國當前高校健美操教學改革的概況,為健美操“互動教學模式”的構建實施創造了條件。
1.2.2問卷調查法根據課題要求和實驗情況,我們精心設計了對健美操運動興趣、教師授課情況以及學生學習情況的問卷調查表、并發放調查問卷1003份,回收有效問卷976份,有效回收率97.3%。向實驗組發放調查問卷120份,回收有效問卷118,向對照組發放問卷118份,回收有效問卷112份,有效回收率分別為98.3%和94.9%,符合統計學研究要求。
1.2.3實驗法為使“互動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在實驗前后具有可比性,在實驗前,我們在同等條件下隨機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了身體素質和心率強度測試,經檢驗兩組無明顯性差異。2005年2月--2006年7月實驗組與對照組分別就“互動教學模式”和傳統教學模式進行了一個教學周期的教學實驗。
1.2.4數理統計法對收集的資料和測得的原始數據進行統計處理,然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比較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現狀分析20世紀80年代末健美操以它強大的生命力傳入我國,倍受廣大青年學生特別是女大學生的喜愛。正是由于這一運動項目對大學生具有獨特的吸引力,高校已將健美操列入體育教學中的主干課程。但從對本校和其他院校健美操教學情況調查結果來看,由于受傳統教育觀念、教育思想的影響,這一相對年輕的運動項目到目前為止,仍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運行,不少高校健美操教學拘泥于動作技術的傳授,忽視學生對健美操學習興趣、態度及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忽視對大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及創新個性的培養,這既不利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也不利于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由于學生在教學前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在教學過程中的表現和努力程度、反應速度、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等等,也存在著差異,教學的結果也必定會存在差異,不同學生發展的水平、提高的程度,在不同的學科、不同的教學內容學習上都會存在差異。教學能促進學生的發展,但教學并不是讓學生平均發展,讓所有學生朝著一個方向發展,把學生塑造成同樣的模子”。[2]總括其弊端主要表現在:一是教學目標不分層次。對不同身體素質、不同運動水平的學生,仍需達到掌握健美操基本技術、基本技能的相同目標。二是教學內容的選擇仍以教師教授規定健美操動作為主,配合少量的形體練習和素質練習。三是教學方法仍采用教師講、學生練,僅僅為達到掌握健美操單個動作、組合動作、成套動作的目的,學生根本沒有擺脫被動接受教學內容的局面。四是考試內容與方法陳舊。仍以完成健美操成套動作來評定學生成績,對于學生學習過程中身心素質的改善、健美操相關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全面提高等,大都沒有列入到健美操考核評價內容之中,考試形式仍以死記硬背的筆試為主。
2.2健美操“互動教學模式”的構建
2.2.1構建“互動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和依據
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高等教育的任務是要“以培養學生能力和創新精神為重點”。“實踐證明,大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創新能力,如果把精力過于用在單純記憶過去的知識上就會影響學生的創新積極性,這不僅是一種精力浪費,也是我國高等教育和體育教學長期不能融入世界發達國家高等教育行列,不能有效地培養創新人才而存在的共性問題。”[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主導思想”。由此奠定了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也為構建高校健美操“互動教學模式”提供了重要依據。
2.2.2構建“互動教學模式”的主體框架
根據現代學校體育的生物、心理和社會三維教育觀及現代教學理論,在研究分析高校健美操教學狀況及健美操教學特點的基礎上,結合我校實際,構建了以健康創新能力為方向的健美操“互動教學模式”的主體框架。既專項集體授課形式;課內外一體化分層指導練習形式;健美操表演與運動競賽形式。
2.3健美操“互動教學模式”的實施
2.3.1突出“教與學”的互動教師善教與學生善學的互動行為是健美操專項課教學的主要表現形式。其教學目標是:形成健康的體育觀,掌握所選項目的理論知識、技術、技能,提高學生對本學科科學規律的認識水平;學會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和手段;發展學生的個性和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動手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思想品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審美意識和實踐能力等)。教學內容為健美操健身理論與方法;健美操創新思維與方法;音樂基礎知識與美學常識;競賽的組織與欣賞。教學方法吸取傳統講解、示范、練習之精華,增加視聽收看、討論、聯想、結合、案例、創新實踐、實驗等方法,以達到接受先進的體育教育理念,健康的教育思想,掌握健身理論、鍛煉方法及相關知識的目的。在健美操教學突出“教”與“學”的互動;課內與課外互動;自學與網絡互動;體育專業學生與公共體育學生互動……。“動”則進,“不動”則退,在互動中才能營造歡快和諧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
2.3.2為學生搭建創新平臺在健美操教學中,教師的創新思想和行為,是引發學生創新的源泉,只有為學生搭建創新的平臺,才能產生互動效應。高校健美操教學,主要是指創新能力的培養。“健美操的創編是依照健美操的特點、規律、根據其目的、原則并在自身知識的依據下,把單個動作組織創造成健美操與競賽套路的過程”。[4]健美操創編能力則是在創編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創造性地運用已有的知識、動作和技術的本領,它是思維、想象、分析、概括等多種能力的綜合反映。“健美操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體育運動項目,要想有效地達到鍛煉及競賽的目的,簡單地把動作串聯起來是遠遠不夠的,而要注重健美操的本質、特點及整套的結構、時間、空間、運動方式、風格特點、音樂等諸多因素的有機結合。”[5]因此,健美操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興趣與需要以及掌握情況,針對不同學生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實踐證明,師生創意的相互融合,能達到更高的創新境界。
- 上一篇:體育課程中體育教師作用研究論文
- 下一篇:運動與骨質疏松分析論文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