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中非智力因素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12 08:47:00

導語:體育教學中非智力因素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教學中非智力因素分析論文

一、非智力因素的概念及其對教學的影響

(一)非智力因素的概念

燕國材教授把非智力因素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廣義的非智力因素;第二層次為狹義的非智力因素;第三層次為具體的非智力因素。本文在以下的論述中采用狹義的非智力因素定義。

(二)非智力因素對體育教學的影響

1.動機。動機是由于需要推動人去行動,以達到一定目的的內在動力。主要的需要有:健康的需要;娛樂的需要;表現自我價值與創造性活動的需要;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的需要;豐富體育文化知志的需要。體育教學能否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是能否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關鍵。

2.興趣。興趣是積極探究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躍的因素。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一旦被激發,就會以驚人的毅力專心致志地去實現目標。

3.情感。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能否滿足自己需要而產生的一定態度的體驗。情感是非智力因素中最富有感染力的因素。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總是伴有主觀的情感,而情感又是在認志過程中發生的。因此,情感過程和認志過程是相輔相成的。

4.意志。意志是人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自覺調節行為與克服困難的一種心理過程。在體育教學中,學生不僅需要克服學習所遇到的困難,而且還要克服氣候與環境等種種不利因素的干擾。

二、體育教學中培養非智力因素的途徑

(一)啟動興趣

興趣是每個人對事物所持的選擇態度,它是屬于感情和情緒的狀態,興趣是產生動機的源泉,二者關系密切,互為因果。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應該善于利用學生對體育活動的直接興趣,啟發學生積極學習一些他們認為枯燥無味的教材。

(二)明確學習動機

1.明確目的激勵學習動機。教師應對學生進行目的性教育,讓學生在身體練習中,了解體育的知志、技能和鍛煉身體的方法。學習運動技術,對廣大學生來說不是最終目的。而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志和技能來增強體質,以豐富鍛煉身體的手段,促進更科學地鍛煉身體,確立終身體育的思想才是目的。

2.以體育鍛煉促進人體美來培養學習動機。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對于青少年,可以利用他們的這種心理,通過體育教學活動,讓他們明確體育是富有多種技術的健美運動,積極參加鍛煉,強身健體。

3.運用游戲法和比賽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通過體育比賽,做游戲可以培養學生對自己行為的責任感,集體主義精神和組織紀律性,使他們在活動中去認志一個人作為集體的一員的責任和義務,觸發他們的學習欲望。

(三)激發情感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重視觀察學生在教學中的情感變化,適時調節、控制、及時地采取各種有效的措施加以擰制。激發學生情感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教育。教師要以情感人,寓情于教,產生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四)意志的培養

首先,應激發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長跑是一項不太受青少年學生歡迎的運動,因此,在上課之前,要先作好思想動員,并介紹長跑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練習的過程中會出現的問題。再通過一些科學的體能訓練安排,使學生得到合理的鍛煉,并且在測試時使學生明確“耐久跑”測試既是對耐久跑能力的測驗,又是對學生堅強意志的測試。通過這樣教學,使學生明確耐久跑練習的目的,從而提高了練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使學生的意志品質得到了鍛煉。其次,應培養學生善于克服困難的能力。培養意志品質的中心環節是克服困難,在教學中,一方面要有嚴格的要求,要通過艱苦的磨練來培養堅強的意志;另一方面又不能脫離學生實際水平,要考慮學生的基礎狀態,合理安排教學程序,分解難點,逐步引導。

三、結語

體育教學是一個使學生身心主動參與的過程,學生參與的程度取決其思想、情感、意志的投人程度。為此,應多方著手,感情投入,激發學生對體育興趣的深刻性和穩定性,挖掘體育興趣潛能,開拓課外體育生活空間。教師要重視通過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方法、學生本身的學習過程、課外活動、團隊活動、教師本人的性格和作風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

參考文獻:

[1]劉熄.論體育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安徽體育科技,1997,(1).

[2]楊明.淺談課堂心理氣氛對教學過程的影響[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1,(1).

摘要:個體之間的智商水平差異不大,而真正有差異的是非智力因素。因此,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關系到個體的健康成長和成才,從需要、動機、興趣等著手,對在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進行探索。

關鍵詞:體育教學;非智力因素;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