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專學生體育游戲教學能力
時間:2022-03-24 02:22:00
導語:幼專學生體育游戲教學能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在體育課教學加大體育游戲的教學與訓練
1、加強思想教育,促進學生專業意識的形成。
體育是發展幼兒體能,提高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的基本手段,也是培養幼兒優良品德發展幼兒智力的重要手段。進一步讓學生明確幼兒園體育的目的和任務,逐步促進學生體育職業意識的形成。培養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把所學的體育知識、技術、技能靈活運用于教學實踐,這樣才能在今后的幼教工作中更好地發揮體育在幼兒身心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如幼兒期是走、跑、跳、投等基本動作形成和發展時期,在這個時期幼兒教師如果能根據各年齡段幼兒特點有意識地靈活運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幫助幼兒正確形成和提高基本動作,將會給幼兒未來運動能力、生活能力和勞動能力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加強學生幼兒體育專業知識、技術、技能的學習,強化專業本領。
體育游戲是幼兒體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和教材。游戲在一定意義上講是幼兒的社會實踐,特點是體力活動與思維活動緊密結合,在全面鍛煉身體的同時給幼兒帶來歡樂的情緒。在平時的體育課堂教學中,應把與學生所學教材相同、相近的幼兒體育教材介紹給學生,講述不同年齡幼兒體育教材的差別,幫助學生分析幼兒身體發展規律,使學生在自身學習的同時還能熟悉幼兒體育教材及其特點,掌握幼兒體育各項基本動作的技能和技巧,熟悉各年齡階段的游戲特點,懂得怎樣編排符合幼兒年齡階段游戲,更好地在游戲教學中指導幼兒動作發展,進行品德教育和智力教育。
3、加強學生體育游戲教學各項基本功的訓練
在體育課教學中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加強學生游戲教學組織方面能力的訓練。如訓練學生喊口令、調動隊伍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輪流擔任體育小組長訓練提高組織游戲和帶操的能力。在實習前可以以本班學生為對象,輪流模擬實習。有利于檢驗學生各方面知識、技術、技能的學習掌握情況及靈活運用于教學的能力,便于發現學生的缺點和不足,盡早采取措施與改正和加強。
二、理論聯系實際,在模擬教學和見習、實習中逐步提高學生的體育游戲教學能力
1、體育游戲應考慮課程的融合性。《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教育活動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熟悉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互相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綱要》還強調了要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指出“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這里指出“健康”是身心并重的,二者缺一不可。
2、體育游戲的內容、方法應體現針對性、多樣性、趣味性。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及教育內容與要求,采用適宜有效的方法,要考慮到幼兒年齡大小、體力強弱、個別差異,以及幼兒發展水平差異、能力傾向差異、學習方式差異和活動經驗差異等等,采用有針對性的活動內容,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這就要求教師組織的游戲內容和方式不但要有針對性,而且要有多樣性、趣味性。
3、體育游戲過程應體現主體性和創造性。幼兒是幼兒教育的主體,教育的重要條件就是要尊重主體、熟悉主體、熱愛主體。教師只有相信幼兒,尊重幼兒,充分發揮幼兒應有的主體性,才能激發幼兒的濃厚愛好,從而主動、積極、創造性地參加活動,變幼兒是“被動的接受者”為“主動的參與者”。而教師則應把自己的角色定位為幼兒體育游戲的“引導者、合作者”,形成“師幼互動”關系。這樣,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得到更充分的發揮。
4、體育游戲活動強度應注重量力性和調適性。幼兒的健康是生長發育和今后從事一切學習活動、工作的必要前提。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在組織指導幼兒參加體育游戲時應從幼兒身心的承受能力出發,考慮活動強度的量力性和調適性。既要防止事故的發生,還要創設幼兒參加體育游戲的歡樂氛圍,使幼兒的身心得到和諧發展。
5、體育游戲應重視情感和環境的教育潛移性。在體育游戲的整個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幼兒情感的熏陶,要布滿熱情,使幼兒活動情緒高漲,從而感到愉快、安閑,愛好盎然地參與游戲。場地環境也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教師在組織幼兒體育游戲之前,應全面地、合理地周密設計良好的環境氛圍,讓每個幼兒都以愉悅的情緒參與游戲。這樣,熱情的教師情感和良好的氛圍更能充分發揮教育氛圍的潛移性,從而更有效地促進幼兒的身心和諧發展。
總之,幼兒師專體育教學應從以上二方面加強幼專學生體育游戲教學能力的培養,使未來的幼兒教師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兒身心發展狀況,研究當代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引導幼兒在體育游戲等教學活動中,身心素質全面和諧發展,為將來“做人”、“做事”、“做學問”打下良好的基礎。
- 上一篇:社區體育多中心治理
- 下一篇:中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