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體育鍛煉的發展思索

時間:2022-11-03 03:30:00

導語:當前體育鍛煉的發展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體育鍛煉的發展思索

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使生產過程自動化、電氣化和智能化的過程大大加快,繁重的體力勞動大大減少。在有些情況下,人體甚至可不直接參與生產過程,昔日的大強度、大幅度、高負荷的勞動操作,則由小肌肉群參與的極小強度的小動作所取代。人體是一高度復雜、高度統一和高度有機的完整機體,現代生產方式的變化帶來的身體肌肉活動機會和強度的減少和下降,必然導致人體各大系統、相應器官的機能下降。此外,物質的豐富、飲食制度的不合理導致營養攝人過剩,易使人體肥胖,一些人隨肥胖程度的加大,體能也日趨降低;而一些體質衰弱者則成為“亞健康人”。人的居住條件的不斷改善,人口相對的高度集中,人與大自然的距離日漸拉大。加之生產過程的多種失誤,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水、空氣受到污染,生態環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直接危及著人體的健康與生命。現代生活,一些影響健康的因素也離人們愈來愈近。

當今世界,國際間的經濟競爭,其本質就是人才的競爭。決定國家經濟繁榮穩定的首要因素就是人才因素。《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曾指出:“世界范圍的經濟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實質上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和民族素質的競爭”。從這一含意出發,可以講,哪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人才,那么,那個國家和地區就能在本世紀的國際競爭中處于戰略主動地位。可見,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十分迫切,各種教育也必須順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為此,每一個大學生都應有使命感、責任感,且應努力地去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我覺得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有:

1.良好的道德品質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人才應具有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應有良好的社會道德和職業道德,應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集體主義精神和協作精神,應具有較強的民主和自主意識。現今,世界多種民族文化不斷交流,且日漸相融,現今的人才應具有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只有具備這樣的思想道德素質的人,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

2.良好的科學文化素養本世紀是知識快速更新、知識量劇增和科技發展迅猛的世紀。現代人才時時、處處面臨著多種巨大的挑戰。這就要求,現代人才要全面系統地掌握多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且能在實踐中熟練應用、運用這些知識;現代人才必須保持良好的求知欲和不斷學習的學風和能力,以使自身知識、科學文化水平與社會發展需求相吻合。

3.良好的競爭意識和創新能力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想在未來社會中有所成就,就必須具備良好的進取心和競爭意識,沒有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的人將會被淘汰。創新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必須有堅實的知識基礎作鋪墊,還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好奇的心理與不斷探索實踐的毅力,才能使自己的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發展。

4.良好的心理素質實踐與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每個人在學業和事業上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現代社會對人才的心理素質要求更高,尤其強調人認識和思維的創新性,與此同時,更要求人才具備較好的應變能力和較強的承受能力。只有具備上述良好的心理素質,現代人才才能更好地適應復雜多變、快速發展的社會、經濟、科技和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推動社會、經濟、科技和文化的發展。

5.健康的體魄“身體是載知識之舟”,健康的體魄是人的其他各方面素質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未來社會對未來人才的健康水平要求更高。未來社會人才的身體應是健康的、對周圍不斷變化著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有良好的適應能力,對疾病有抵抗力,而對突發的各種災難具有高的承受力。為了適應現代社會快速發展的需求,來來社會的人才應該具備良好的健康體魄,把體育運動作為生活的一部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使自己身心得到較完美的和諧。

為了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促進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養成經常鍛煉身體的習慣,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體質健康水平,2002年7月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聯合下發了《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2007年4月4日,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在認真總結試行工作的基礎上,根據新的形勢對該標準進行了修改和完善,頒發了正式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要求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全面實施,還要求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具體實施計劃,并于2007年9月1日前報教育部備案。

2006年12月20日,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共同決定,從2007年開始,結合《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全面實施,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中廣泛、深入地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具體要求用3年時間,使85%以上的學校能全面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使85%以上的學生能做到每天鍛煉一小時,達到《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及格等級以上,掌握至少兩項日常鍛煉的體育技能,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切實提高體質健康水平,使“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口號深入人心。12月23日,國務委員陳至立宣布“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正式啟動。

現代體育鍛煉的興起是文明社會的標志之一,它已不再是單一范疇,具有政治功能、經濟功能、健康功能、教育功能,作為一個平臺拉動其它產業發展,已成了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許多國家都將爭辦奧運會、亞運會、世界杯等賽事,作為提升國民凝聚力,帶動經濟增長的動力。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生活的需要,體育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滲透到社會各個階層和領域。體育鍛煉的遵循的一般原則有:(1).自覺積極原則自覺積極原則是指鍛煉者對已設定的行為目標所采取的一種主動性行為。體育鍛煉是一個自我鍛煉、自我完善,并總是伴隨著克服自身的惰性,戰勝各種困難的過程,也是自我養成良好習慣的過程。我們只有真正做到“我要練”而非“要我練”,才能把體育鍛煉作為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2).個性化原則個性化原則是指鍛煉者從個人和外界環境條件的實際出發,注重個體差異,在確定鍛煉目的、選擇運動項目、安排運動時間和運動負荷時,因人而異,區別對待。這是人們進行體育鍛煉的根基,是鍛煉效果好壞的基礎。(3).循序漸進原則循序漸進原則是指在安排體育鍛煉內容、難度、時間及負荷等方面要根據人體發展規律和超量負荷原理,有計劃、有步驟地逐步提高要求。人體在不斷適應、不斷調整的過程中,體質逐步增強,從而提高健康水平。(4).階段性原則階段性原則是指根據人體生長發育、發展與衰退的規律,按不同發展階段特點來安排體育鍛煉。人體發展分為:生長發育期(25歲之前,大學本科生23歲左右畢業);成熟期(25~40歲,此時人已結婚立業,工作、家庭等方面壓力較重,是疾病的一個蓄積期)和衰退期(40歲以后,是人生比較平穩發展時期)。(5).持之以恒原則持之以恒原則是指體育鍛煉必須堅持經常,使之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體育鍛煉的效果并非一勞永逸,長時間不鍛煉,已經取得的效果也會逐漸消退,中斷鍛煉時間越長,消退越明顯。只有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安排適合自己興趣、愛好的運動項目,科學地制定健身計劃,并能連續、系統地實施,才能不斷有效地增強體質。(6).全面鍛煉原則全面鍛煉原則是指通過體育鍛煉使身體形態、機能、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等都得到全面而和諧的發展。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各器官系統的機能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因此,身體任何局部機能的提高,必然可以促進機體其他部位機能的改善。不同的鍛煉內容和方法在促進身體機能方面有不同的作用,同時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必須以多樣化的鍛煉內容和方法來使身體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

根據未來社會的特征,現代體育鍛煉的發展趨勢是開展項目越來越多,大眾參與面越來越廣,而且不僅僅是作為觀賞者。大眾需要健身,需要娛樂。大眾體育與職業體育之間也不應再有一條涇渭分明的界線,而是共同作為體育文化的組成部分,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任何職業體育若只把自己單純當作商業機器中的一部分,當作賺錢的行當,而拉開與大眾的距離,早晚將走向反面。美國NBA的勞資矛盾,從深層次說,是體育過分商業化的結果。實際上,支撐美國籃球大廈的基石并非NBA,而是大學、中學籃球。沒有NBA,美國籃球不會垮掉,而如果沒有學校體育,他們的籃球大廈則早晚要塌下來。現代體育鍛煉的發展趨勢可歸納為:

1.國際化——現代體育鍛煉已成為現代國際社會的普遍現象。在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的推動下,競技體育的國際規模日益擴大。在競技體育國際化的過程中,有以下幾個趨向:(1)運動成績大幅度提高,國際競賽競爭加劇。(2)實力水平發展不平衡。(3)奧運會向職業運動員敞開大門。

體育的國際化還在于國際體育學術交流日益加強,國際體育學術活動日趨頻繁。一些主要學科,如運動醫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化學、運動心理學、運動生物力學、體育哲學、體育史學、體育社會學、體育教育學、體育情報學和比較體育學等均有國際組織。

體育國際化的一個新的趨勢是大眾體育的國際化。隨著世界新技術革命的發展,在經濟發達國家,大眾體育已成為國際潮流,與競技體育的發展有并駕齊驅之勢。大眾體育的國際交流和學術研究也有較大的發展,國際上已成立大眾體育組織和殘疾人體育組織機構。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和一些單項體育組織也成立了大眾體育機構,以加強對大眾體育的領導。

2.社會化——體育鍛煉是一種社會現象。體育鍛煉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又對社會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現代體育鍛煉的社會功能已大大超出增強人民體質的范圍,成為改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質量的不可缺少的因素,體育鍛煉活動在現代社會已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所必需。

1)競技體育的社會化主要是以俱樂部形式,各運動項目均由俱樂部來開展訓練和競賽,然后由各種單項或綜合性運動協會來領導。俱樂部廣招會員,通過競賽進行選拔。

2)社會體育鍛煉本身就是社會性活動,不同年齡性別和階層,甚至于家萬戶都離不開體育。社會上各行各業都把興辦體育作為一項公共事業。

3)學校體育鍛煉的社會化在于許多國家的學校體育場地對社會開放,同時學校也可以利用社會上的體育設施。此外,學校可利用所在地區的工廠企業來幫助學生開展業余訓練和課外體育鍛煉活動。

3.科學化——體育鍛煉科學化是體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現代體育鍛煉必須在一切領域廣泛采用現代科學技術的理論與方法,其中包括體育的決策、管理、教學、訓練和科研。

1)體育管理的科學化主要體現在領導決策方法的科學化和運用現代科學理論方法制定政策,進行體育各項工作的管理。

2)體育教學的科學化在于教學思想的科學化。

3)在群眾性體育鍛煉方面,現代科學技術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發達國家普遍采用“運動處方”來指導群眾體育鍛煉。

4)現代科學技術在運動訓練中的應用最為廣泛,可以認為,在當今競技水平已經很高的情況下,運動場上的競爭實質上是科學技術的競爭,沒有科學訓練,不可能達到高水平。

4.學校體育鍛煉將由強調“健身”轉為“全面育人”。學校體育鍛煉是現代化體育的基礎,學校體育鍛煉是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它的主要任務是增強學生體質,促進生長發育,培養堅強意志和進取精神,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物質基礎;同時為終身從事體育鍛煉創造前提和培養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