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民族大學承襲傳統體育的門徑
時間:2022-11-18 10:49:51
導語:研究民族大學承襲傳統體育的門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重視現代競技體育文化培養,忽視傳統體育文化繼承。在知識、信息社會化及競技體育全球化浪潮的影響下,西方體育文化所體現的健與美、展示自我、體現個性等特點深深吸引著當今的廣大青少年學生,競技體育已成為我國各級各類學校體育教學、競賽、課外活動的主體,民族地區高校也是如此。這些高校,雖然有豐富的民族傳統體育資源和氛圍,但忽視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的現象較為嚴重。體育課堂、業余健身中到處充斥著國際流行體育運動項目,就其存在的形式來看,也多是局限于課堂教學,所采用的項目與我國1000多項傳統體育項目相比僅是鳳毛麟角。在競技體育文化沖擊下,當代大學生對傳統體育文化認識缺乏、興趣不濃,甚至出現了否定我國傳統體育文化的內涵和價值的趨向。
2.重視傳統體育活動的開展,忽視常態化。民族地區高校由于各自重視程度的不同,對民族傳統體育的開展也不盡相同,有些學校定期或不定期開展一些民族傳統體育競賽,傳播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使一部分學生了解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學校重視活動開展,但對于師生業余健身卻沒采取導向措施,忽視了傳統體育開展的常態化。競技體育的健身價值、培養學生頑強拼搏、不畏困難的意識等功能不容置疑。豐富多彩的校園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活動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互滲透、相互包含、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可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思想道德品質教育。這不僅是傳播民族價值觀的最佳載體,也是高校道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徑。民族地區高校校園文化中傳統體育文化元素常態化的缺失,是校園文化活動育人功能不健全、不完善的體現。
3.重視現代體育社團的建設,忽視民族傳統體育社團的發展。高校社團是大學生進行自學、自主、自律為主體活動團體,通過社團組織活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當前,民族地區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在整體上也呈現出了多色彩、多元化、多層次的發展趨勢,但仍有諸多弊端,如民族文化元素較少、對學生民族情結和精神文化建設缺失等。民族地區高校學生社團較多,其中也不缺少現代體育社團,多進行競技體育項目的活動,對學生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全面素質起到培養作用。而單純的民族傳統體育社團的設立幾乎沒有,有些關于傳統體育活動項目,如武術歸入體育社團、民族舞蹈則列入藝術社團。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各種新思潮和新觀念與傳統的文化模式和觀念產生了激烈的碰撞,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受到影響,對民族傳統文化表現出了不應有的冷淡甚至背叛。民族地區高校應進一步加強傳統體育文化教育對校園文化建設的認識,建設傳統體育社團,通過以點帶面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民族文化教育,培養大學生的民族意識、民族人文素養、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完善高校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
二、傳承傳統體育文化對民族地區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1.傳承傳統體育文化促進大學生民族人文意識的養成。民族地區高校校園文化應根植于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其母體。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受儒家、道家思想的影響,形成了以重義崇德、寬厚、禮讓為理念,以崇尚人的內在氣質、品格、精神修養為價值取向的一種文化形態。校園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是對大學生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的民族文化教育,是通過內化的形式,從認知、感知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和自主性。民族地區高校可以通過形式多樣的民族傳統體育活動使學生了解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增強民族意識,促進民族團結,培養民族人文意識,在校園文化中傳承傳統體育文化,內化大學生的行為,提高自身的體育人文素質、民族傳統文化素養和民族人文意識。
2.傳承傳統體育文化促進大學生道德情操的提升。當代大學生處于多元文化交相沖擊,各種思想互相交織,各種觀念互相碰撞的時代,影響了學生的價值取向、傳統道德觀念的形成,使一些學生過分關注己利,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道德失范嚴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從產生到發展,始終與教育緊密相連,作為教育的內容手段,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民族傳統體育重義崇德、輕利的思想,強調集體高于個人的集體觀和民族觀,引導著各民族和睦相處。隨著時代的變遷,傳統體育文化已成為群眾娛樂性的體育活動,具有真、善、美的整合價值。民族地區高校傳承傳統體育文化可對學生這種民族價值觀、人生觀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陶冶大學生的情操,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熱愛和平、善良誠信、樂于助人、尊老愛幼的優良道德品質,從而有助于促進大學生認知能力的拓展和道德情操的提升,創建和諧的校園文化生活。
3.傳承傳統體育文化,實現傳統體育的教育保護。民族地區高校是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擔負民族優秀文化教育保護重任。雖然民族地區高校在民族傳統科研、體育教學、競賽訓練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整體發展情況并不樂觀,校園文化中傳統體育的大眾化、常態化較差,民族地區高校體育工作者應該有清醒的認識。任何一項體育運動的發展與傳承都是從學校的層面來完成的,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的傳承與發展也離不開民族地區高校。民族地區高校應該率先把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在豐富校園文化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們對民族傳統體育的興趣,加深學生對傳統體育的理解,培養傳統體育人才,為基層輸送傳統體育指導者,更好地促進民族傳統體育在社會上的普及與發展,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作出貢獻。
三、民族地區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加強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的策略
1.重視傳統體育文化建設,弘揚傳統體育文化,提升校園文化品位。經過歷史的洗禮,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跨越古今,不同的地域誕生了形式多樣的傳統體育形式:既有修身養性、以柔克剛的項目,又有勇猛剛毅、斗智斗勇、競技等內容,還有在悠揚的音樂伴奏下進行優美肢體表演的項目。民族傳統文化是根,丟失了根,任何形式的文化都會成為海市蜃樓、空中浮云。因此,學校(包括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應迅速補好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這一課,由此,校園文化建設才可能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既具有歷史性,又具有現實性。民族地區高校依托本區域民族傳統構建體育文化,既可以豐富校園體育文化生活,給學生的交往提供別樣的平臺,促進學生間交流和團結,也有利于校園文化實現自身的特色化、品牌化,提升校園文化品位,同時也為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與發展提供思路。
2.創辦民族傳統體育社團。高校體育社團是在團委領導下組織成立,給有相似興趣愛好或特長的同學打造的一個互相學習、互相交流的組織,負責一些體育項目的宣傳、推廣傳播、組織競賽、聯絡社會相關的體育活動。民族地區高校要鼓勵學生創辦各種項目的傳統體育社團,支持社團宣傳、傳播傳統體育文化和技能、組織競賽,使更多學生了解傳統體育文化,廣泛吸納傳統體育愛好者。通過傳統體育活動促進學生對傳統體育健身、愉心、民族人文功能的了解,進而在閑暇時間通過傳統體育進行健身,豐富校園文化,更好地實現傳統體育在校園文化中傳承。
3.加強體育健康課中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播。大學體育健康課是學校體育文化傳播的主要載體,體育教育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校園文化傳播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培養大學生民族傳統體育興趣愛好、掌握相關運動技能,使更多的學生喜歡用傳統體育進行健身,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校園文化中開花結果是水到渠成的事。民族傳統體育多簡單易掌握,應選擇具有實踐意義、教育價值的素材作為教學內容,通過增加傳統體育教學內容,廣泛傳播傳統體育文化。民族地區高校體育教師也要自主研究傳統體育理論,學習傳統體育技能,加強科研能力,為傳統體育在高校發展作出貢獻。
4.借助民族傳統節日開展傳統體育活動,豐富學生傳統體育文化知識。我國傳統節日體育的祭祀、娛樂功能長期在我國民間社會生活中發揮著傳承文化、整合社會的巨大作用。民族傳統節日是各族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過程中形成的,如“春節“”端午節”、苗族的“姊妹節”、布依族的“六月六”、水族的“端節”等。在這些節日中都離不開各類民族傳統體育表演及競技活動。民族地區高校要借助本區域的一些民族的傳統節機會開展相關的傳統體育活動,介紹其相關知識,給廣大學生提供了解民族歷史、民風民俗以及傳統體育文化的平臺,促進學生從事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激情,創辦特色校園文化,提升校園文化品位和競爭力,使學生在閑暇時間用傳統體育進行健身、娛心,也能更好地實現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保護與傳承。
作者;胥春華單位:貴陽學院體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