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健美操教育的問題與路徑小析
時間:2022-11-21 11:48:19
導語:大學健美操教育的問題與路徑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健美操教學所面臨的巨大挑戰
現代社會,日新月異,人們對于美的感悟與理解和要求也在發生著快速的轉變。然而對于教育而言,教育的發展遠遠滯后于社會的發展,相應的對學校的課程內容來說也是大大地跟不上時代的進步和發展。對于現在的大學生而言,他們出生在90后,他們是伴隨著現代社會的迅猛發展和快速進步而成長起來的,他們熱衷于那些奇、新、異、怪的事物,認知事物的標準發生相當大的轉變。對此,當今的大學健美操教學面臨著哪些挑戰。
(1)觀念的轉變。健美操因其鮮明的特色,而對全民健身運動的推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就目前我國大學中學習健美操的人數去越來越少了,這是為什么,問題到底出在哪里。通過研究發現,雖然社會人群十分追捧健美操,而對在校大學生而言,他們因為追求新奇而特點喜愛全新、時尚的舞蹈和運動。因此,由于在校大學生的觀念轉變而使得健美操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2)來自社會環境變化的挑戰。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一體化的程度以及文化大融合的程度日益增強,文化現象也日益增多,人們都面臨著對其他文化的接觸、理解和學習,因此造成了廣大在校大學生對健美操的要求越來越高,總希望獲得奇異的、全新的學習內容。
(3)來自健美操教學內容方面的挑戰。目前,有相當多的大學健美操教學內容是在《全國健美操大眾鍛煉標準》基礎上展開創編與改進而組織起來的,雖然具有一定程度的創新,然而,其內容的更新速度仍然緩慢,內容的變化程度不高,內容的新穎度也不是那么的高,總之,是滯后于時展的速度。有的老師提出把大眾化的健美操當成教學內容,以降低教學難度,然而又與大學生的好奇而喜新又不適合;有的老師提出選用部分競技健美操作為教學內容,使其更加新穎和華麗,然而對于大多數大學生而言,動作的難度和復雜度也太大了。因此,健美操的教學內容也是健美操教學的一較大的挑戰。
(4)來自教學目標的挑戰。大學生與中學生相比較而言,大學生的理解能力較高,對新事物和新知識總體是持歡迎態度,另外,大學體育教育是他們接受學校體育教育的最后時期,針對他們的教學目標與任務也與中學相比有很大不同的。從目前的大學體育教學總體效果來看,不管是短期的學生體質增強,還是長期的終身體育意識、鍛煉習慣等方面,都與制定的大學體育教學總體目標差距較大。
(5)來自練習形式的挑戰。當前,健美操的教學形式仍然比較程序化,整個課堂基本上固定程序:熱身操、教學內容、結束。在課堂上,一個老師教學的學生一般都是幾十個,老師顯然對所有學生很難照顧周全,考察也肯定做到不全部到位。另外,由于課程內容的呆板與單調,而使學生感到學習健美操的乏味與枯燥。由此,學生更傾向與老師、與同學進行交流與互動。
二、如何應對現階段的挑戰
(1)努力推進教學方面的改革。改革就是為了適應時代,而謀取發展和進步,教學改革也不例外,對教學進行改革也是為了教學本身的發展和進步。全民健身運動的實施、終身體育理念的提出都是學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所以健美操在大學的進一步發展,也必須要迎合大學的教育改革。因此,大學的健美操老師也必須要迎合學校教育改革措施,嘗試更多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做到與時俱進、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模式,將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加以推廣,使學生能夠身心全面健康地發展。
(2)增強主管領導的關注。領導是否關注對運動項目本身的發展影響相當大,當然健美操的蓬勃發展也離不開領導的大力關注。只有在主管領導的大力關注下,健美操才有可能成為廣大人民群眾進行終身體育的運動項目。
(3)大力設入硬件設施的建設。健美操的發展離不開健美操的硬件設施建設,硬件設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健美操的發展。假如設備設施不夠好,老師與學生就不可能有好的心情去進行教與學,他們也不會有很好地珍惜,更不可能在課堂上跳出優美的舞蹈了。因此,加大健美操硬件設施設備的投入力度是健美操能夠發展的必要的物質條件。
(4)努力促使健美操具有特色。健美操相對于其他體育運動項目而言,有其鮮明的特色。在健美操運動中,練習者的身體姿態與平常生活中的姿態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健美操練習者在長期的大量的練習中,能夠對自身平常不好的身體姿態加以改善,使自己的身體姿態更加優美。因此,在進行健美操的教學時,老師必須要求學生進行更多的身體體驗,使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愛好。
綜上所述,健美操要得到良好地發展,首先必須要構建出新型的、與時代相適應的健美操教學內容,其內容必須更加豐富,涵面要寬,要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吻合,把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充分激發出學生的練習熱情,還必須要對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培養與提高有利,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其次老師必須要精心組織健美操的教學內容,以確保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作者:馬婉紅單位: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黨員干部爭當三員蹲點工作計劃
- 下一篇: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