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培訓產業商業運行機制研究

時間:2022-03-07 08:40:32

導語:體育培訓產業商業運行機制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培訓產業商業運行機制研究

摘要:文章運用文獻法、分析法等,通過對我國體育培訓產業發展歷程與現狀的梳理,分析了“互聯網+”背景下體育培訓產業的商業運行機制。提出“思維先導:樹立‘互聯網+’體育培訓產業運作觀念;政策支持:加強‘互聯網+’體育培訓產業商業運作的頂層設計;形式創新:建立線上線下結合的體育培訓產業商業運行方式;具體實施:廣泛借鑒,創建特色的‘互聯網+’體育培訓產業商業運營模式”四個層面的對策。

關鍵詞:“互聯網+”;體育產業;培訓;商業機制

互聯網作為21世紀經貿交易的新形式,不僅影響著整個世界的商業模式與發展格局,而且使人類的交通運輸、通訊信息、商業貿易、文化交流等變得方便頻繁,有學者將其稱為“互聯網經濟時代”,它正改變著人類傳統社會中的各種交流交換形式。在這種背景下,2015年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互聯網+”的概念,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一系列信息技術開始與我國各行各業廣泛接洽,使我國商業運行模式出現新的變革,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同時,工業化、城市化的生活方式使體育運動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另外,由于2008年以前我國體育發展的重點一直集中在競技體育,這使我國體育產業、尤其是體育培訓產業長期處于“求大于供”的關系失調局面。因此,2014年由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指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門類齊全的體育產業體系,體育產品和服務更加豐富……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盵1]體育培訓產業作為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大眾參與體育起著重要作用,是體育競賽產業、體育旅游產業的基礎保障。但在新的經濟形式下,如何運用“互聯網+”對其進行商業運行模式的轉型,吸引更多群體參加體育培訓,推進體育培訓產業的快速發展成為非常有意義的課題?;诖耍恼逻\用文獻法、分析法等,首先梳理了我國體育培訓產業的發展歷程與現狀,分析在“互聯網+”背景下的機遇與挑戰,最后對其商業運行機制進行探討,期望為其發展提供一種思路和借鑒。

1.我國體育培訓產業的發展歷程與現狀

1.1體育培訓產業的發展歷程。由于我國經濟體制與體育發展水平的限制,除了教育領域的體育培訓之外,我國體育培訓產業不僅起步較晚,而且在2008年以前發展速度也較為緩慢。總體來說可以劃分為萌芽期、形成期、發展期幾個階段。萌芽期大致起于1980年代,隨著電影《少林寺》的上演,全國各地掀起了一股習武熱潮,武術學校開始在全國各地建立起來,武術培訓產業由此而發。另外,隨著1992年我國足球職業化改革的試點,全國各地的足球職業俱樂部開始建立,人們不僅意識到體育可以成為一種職業,而且還可以將其作為一門技術對青少年、廣大好愛者等進行培訓。體育培訓產業的形成期大致起于本世紀初,不僅武術學校規模越來越大,而且全國武術學校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如河南省塔溝武術學校2000年在校生已有1萬多人。在其他體育項目方面,隨著“社會對體育產業的認知程度逐步加深,體育培訓業漸漸被社會人群普遍接受為體育產業的一個組成部分”[2]。關于足球、排球、乒乓球、氣功等培訓班在社會中得到普遍開展。體育培訓產業的發展期大致在2008年以后,隨著時任國家主席提出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的轉變,大眾健身、群體賽事等在社會中普及開來,不僅小規模的培訓班、俱樂部、培訓機構等發展迅速,而且立體化、國際化的體育培訓市場也隨之涌現,如高爾夫、帆船、游艇等。1.2體育培訓產業發展現狀。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的出臺,使我國體育健身、娛樂、競賽、表演、彩票、教育等相關培訓呈現出繁榮發展之勢。在體育健身方面,行業人員不僅把健康、減肥、修身納入到培訓行業中進行商業化運作,而且還將互聯網技術運用到該行業的發展中。以上海市巔峰減重為例,“該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所集減肥訓練、科研、會館、營養代餐等于一體的運作模式,并且將會員數據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做出了‘云瘦身’服務”[3]。在體育競賽方面,不僅中國籃球職業聯賽、足球職業聯賽、中國網球職業聯賽等有了較好的發展環境,而且各種世界級賽事在我國的開展也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如在上海舉辦的F1中國大獎賽,2009年其境外電視觀眾人數已經突破6億人次。在這種背景下,體育經紀人、裁判員、體育休閑、競賽表演等相關培訓在社會中得到了普遍歡迎。隨著體育課目在中招考試中的比重加強,青少年體育培訓產業也得到了發展,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體育培訓機構針對中招考試項目進行專門性培訓,如上海市成達體育、申鑫體育等。數據顯示,“2011年末體育培訓業在上海體育服務業中的比重達到21.48%,從業人員增加1.1萬人,增加值為11.37億元”[4]。

2.“互聯網+”背景下體育培訓產業商業運行機制探析

2.1思維先導:樹立“互聯網+”體育培訓產業運作觀念。思維是行動的起點,引領著行為,決定人們對事物的看法與抉擇。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的體育培訓產業商業運行機制,首先需要參與者樹立“互聯網+”思維,將體育產品、體育產品供給者、接受者集中在同一網絡平臺中,將各種體育產品的功能、價格、供給時間、供給者資格、收費方式等各種信息放在網絡平臺中,以供體育產品消費者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挑選、對比和使用。其次,需要對體育競技、體育健身、體育旅游、體育傳媒、體育場館服務、體育資質審核等各種體育產品,分門別類地在互聯網平臺中展現出來,使不同需要的人群能夠通過平臺主題直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以減少繁瑣的人工交流程序。再次,互聯網平臺下的體育培訓產業應當模仿“購物平臺”模式,建立一整套的服務質量評價體系,使體育產品購買者能夠通過以往課程效果進行購買參考。最后,體育培訓產業的運營者應當系統思考互聯網從“平臺+免費”到“社群”“互聯網+產業鏈O2O”,再到“互聯網+跨產業生態網絡”的整個發展歷程與趨勢,以實現未來體育培訓產業商業運作的跨越式發展。2.2政策支持:加強“互聯網+”體育培訓產業商業運作的頂層設計。“政策是國家政權機關、政黨組織和其他社會政治集團為了實現特定的利益與意志,以權威形式標準化地規定在一定的時期內,應該達到的奮斗目標、遵循的行動原則、完成的明確任務、實行的工作方式、采取的一般步驟和具體措施”[5]。當前互聯網經濟已經成為我國國內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將互聯網納入到了行政管理、社會治安、金融經貿等國家建設的各方面,說明在國家政策層面已經給予了“互聯網+”充分的重視。但作為第三產業的體育產業,不僅在我國起步較晚,而且缺乏宏觀性的頂層設計與政策引導。當前關于“互聯網+”體育的政策性文件缺乏,對于如何構建“互聯網+”體育產業的服務體系與相關標準亟需出臺相應規范。因此,相關部門要盡快出臺“互聯網+”體育培訓產業的商業運作規劃與政策,明確培訓范圍、責任劃分、規章制度等各方面規范,促進體育培訓產業商業運作與互聯網結合的健康發展。2.3形式創新:建立線上線下結合的體育培訓產業商業運行方式。體育培訓產品的供給不同于體育器械、服裝等產品,可以完全通過互聯網交易平臺實現買賣,除了體育理論教學外,涉及到體育運動技術技能的教學,因為個體性身體差異、語言表達遮蔽等因素,想要完全通過網絡的方式實現教學卻存在著較大的困難。雖然,當前已經存在網絡教學課程,但單純通過網絡學習,并不一定能掌握較好的技術技能,因為,言不盡意,有些動作必須親自體驗、親身糾正方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互聯網+”體育培訓產業的商業運行必須根據自己的特點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運營方式。除了線上體育培訓課程直播、在線互動交流等形式外,在“傳授—接受—實踐”的學習過程中,還要加入線下的面對面指導交流。此外,“互聯網+”體育培訓產業的商業運行必須充分利用線上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一方面挖掘潛在培訓人群,另一方面改進培訓內容、模式與方案等。2.4具體實施:廣泛借鑒,創建特色的“互聯網+”體育培訓產業商業運營模式?;ヂ摼W在我國實現“跨越長城,走向世界”的第一次運用是在1987年。30年來互聯網在我國的發展異常迅速,已經遍及教育、文化、衛生、安保等各領域。但由于我國體育產業起步較晚,導致其發展緩慢,尤其是互聯網平臺的運用更顯不足,缺乏建設經驗。在體育培訓產業,體育培訓本身所具有的體認性與互動性特征,更難以完全實現互聯網線上培訓模式。因此,“互聯網+”體育培訓產業的商業運行模式應當廣泛借鑒其他領域的商業化模式,深入研究其他行業中“互聯網+”的成功經驗,并根據體育培訓行業的特征建立具有體育培訓特色的互聯網運營模式。一方面,“要充分借鑒其他國家在互聯網體育產業發展方面的成功做法。要把國外互聯網體育產業發展策略與我國相關戰略進行有效接軌”[6]。另一方面,還要在建設“互聯網+”體育培訓產業運行中不斷反思問題,總結經驗,力爭在思維、技術、實體、平臺等方面做到優化創新。

3.結語

在“互聯網+”時代,廣泛的用戶參與,各種各樣的互聯網平臺,充斥各角落的互聯網信息,使互聯網浪潮遍及各行各業,席卷整個社會。體育產業作為朝陽產業正隨著我國政府的重視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尤其是2014年以來,體育健身、賽事、培訓、競技、彩票等各行業發展迅速。因此,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化體育培訓產品的資源配置,提高體育培訓行業的溝通效率,改變體育培訓行業的管理機制,構建“互聯網+”體育培訓產業的商業運行機制,將能夠推動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EB/OL].www.scio.gov.cn/xwfbh/xwbfbh/wqfbh/2015/33862/xgzc33869/Document/1458267/1458267.htm.

[2]楊鐵黎.體育產業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7.

[3]巔峰減重.公司簡介[EB/OL].www.021sports.com/jfkj/.

[4]宋昱.都市體育培訓產業管窺:上海的問題與策略[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4(4):11-14.

[5]鐘玉秀,劉洪先.流域水資源與水環境綜合管理制度建設研究:以海河流域為例[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3:18.

[6]陳曉丹.互聯網給體育產業運營模式帶來的機遇與挑戰[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0(3):56-60.

作者:龐兵武 單位:鐵道警察學院警務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