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外科雜志載文主題思考
時間:2022-06-06 02:52:00
導語:中華外科雜志載文主題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華外科雜志》1951年創刊,是中華醫學會主辦的中國外科領域創刊時間最早、辦刊歷史最久的權威性、高知名度的高級學術期刊,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淀和廣泛的讀者基礎。所刊發的稿件覆蓋大外科,包括普外科、骨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神經外科、燒傷科、麻醉科等學科。主題分析是指根據主題標引和檢索的需要對文章內容特征進行分析、提取主題概念的過程。具體而言就是在分析文章主題類型、主題結構的基礎上對具有檢索意義的主題概念進行提煉和取舍的過程。本文通過對2000—2010年《中華外科雜志》所刊載文章進行主題分析,以了解近些年來《中華外科雜志》刊載文章的學科側重及我國外科學的發展狀況。
1資料與方法
本文進行的主題分析主要采用2000~2010年《中華外科雜志》中被PubMed收錄的文章(PubMed尚未對《中華外科雜志》2010年發表的文章進行完全標引)。其中2000—2003年為月刊,每期80面,每年共960面;2004—2008年為半月刊,其中2004~2007年每期72面,每年共1728面,2008—2010年每期80面,每年共1920面。PubMed中僅收錄《中華外科雜志》發表的論著類文章,而《中華外科雜志》中發表的論著主要是臨床和基礎研究中科學性、先進性較好的論文,能充分反應學科前沿。這些文章在進入PubMed索引時進行了深加工,嚴格按照MesH主題詞表進行標引,相對作者標注的關鍵詞更能全面體現文章的主題。
2結果
PubMed共收錄2000—2010年《中華外科雜志》刊發3197篇文章(其中有MesH詞標引的文章有2940篇,病例報告等沒有MesH詞標引),標引主題詞35891個(不含副主題詞),平均每篇12個。
2.1研究對象的病種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中華外科雜志》2000—2010年一直堅持以普外科為主、骨科其次、其他外科共同發展的辦刊方針,其中普外科文章占48.5%(795/1638),骨科文章占21.4%(350/1638),泌尿外科文章占9.7%(159/1638),胸心外科文章占9.7%(159/1264),神經外科文章占4.6%(76/1638),其他學科文章占6.0%(99/1638)。所發表文章涉及各種腫瘤性疾病,其中肝臟腫瘤最多,且從2000到2010年此類文章有逐漸增多的趨勢;其次是骨折,包括全身各處的骨折及各種類型的骨折(脊柱骨折、脛骨骨折、股骨骨折、橈骨骨折、壓縮性骨折、開放性骨折、閉合性骨折等)。
2.2研究對象的手術和操作分析
各種手術和操作是外科診斷治療疾病的主要手段,由表2可見,2000~2010年發表的文章主要集中在疑難病和常見病的處理方面。脊柱融合術是骨科較為復雜的手術之一,隨著頸椎病和腰椎病、交通意外的多發,人們對治療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手術處理上述疾病成為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這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越來越多,也取得了很多成果發表在《中華外科雜志》上。肝臟腫瘤是常見疾病,2000一2010年《中華外科雜志》發表的如何治療肝臟腫瘤的文章較多,內容設及肝切除術前的設計規劃、肝臟或血管的暴露、術中的止血等手術方法的改進,并出現了精準肝切除術,推動了學科的發展。內鏡、腹腔鏡、機器人手術等是微創外科的實質部分,《中華外科雜志》上也刊發了很多有關微創技術的革新與進步的文章。
2.3器官移植類文章分析結果
由表3可以看出,2004年《中華外科雜志》發表的有關器官移植的文章數量達到高峰,其后數量趨于平穩。開展相對較多和較成熟的是肝移植,在文章數量上充分得以體現。腎移植雖然開展也較多,但技術相對成熟,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討的問題較少。2005年1月一2009年3月,PubMed中收錄的肝移植文章共7100篇,其中我國作者在人體肝移植領域共402篇,占同期論文總數的5.66%,而《中華外科雜志》發表的論文數為77篇,占我國作者發表文章的19.2%…。
2.4研究指標分析
由表4可見,各種研究注重的是臨床治療效果、手術后并發癥及臨床預后。手術治療的惟一終點評價指標就是臨床效果,而手術治療畢竟是有創治療,會帶來創傷及對組織器官的損傷等,手術后并發癥是一個很難回避的問題,所以發表的文章中也充分體現出臨床工作者為了減少甚至避免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討論
醫學科技期刊是承載醫學研究成果、反映醫學領域發展前沿工作、傳遞醫學信息、開展學術交流的平臺。從《中華外科雜志》發表的文章內容可以看出,目前腫瘤性疾病和創傷意外是我國重要的醫療問題。尤其是肝臟腫瘤,在《中華外科雜志》2000~2010年均是討論的熱點話題,這與我國病毒性肝炎發病率高有關。骨折是外科中的常見病、多發病,并且隨著交通事故的增加,治療中出現的問題也復雜多變,對骨折的研究和治療獲得的經驗也隨之增多。同時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程加快,骨關節的退行性疾病也出現高發的勢頭。《中華外科雜志》作為外科領域醫學知識傳播的重要平臺,充分發揮了其所具有的創新性、實用性、時效性和可借鑒性等特點,承載著臨床醫學和基礎醫學工作者勤勞的碩果,反映外科領域開展的前沿工作。在肝臟疾病治療領域,肝切除術中手術方法和技術不斷改進,如《中華外科雜志》報道的選擇性半肝血流全阻斷法、常溫下入肝血流阻斷聯合肝下下腔靜脈血流阻斷法及經肝裸區隧道肝臟雙懸吊技術等,可減少術中出血量,為外科醫生提供了最新技術、最新治療方法和最新科研成果,是臨床醫生繼續教育的重要工具。在骨科學領域,2009年研究的主要熱點和進展集中在骨質疏松性骨折、關節退變性疾病和脊柱椎間盤退變性疾病三個方面舊J,《中華外科雜志》發表的文章中骨折是僅次于腫瘤的第二大熱點問題,脊柱融合術和骨折內固定術也是涉及最多的手術與操作之一。
外科醫生治療疾病的基本途徑是手術。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在外科領域,以腹腔鏡手術為代表的微創外科異軍突起,手術入路從“常規切口”逐漸向著“最小切口”甚至“無切口”方向演進。進入微創外科時代后,手術入路已經突破了傳統的概念,得到了極大的延伸。在高清晰攝像頭的引導下,術野的顯露程度和切口大小已沒有直接關系,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及消化道良性腫瘤手術已被推薦為“金標準”手術。科學的進步首先起始于觀念的變化,技術并未從實質上改變外科學,所以將來需要的仍然是優秀的外科醫生,觀念上的革命將會比技術上的革命影響更為深刻口J。
器官移植是挽救各類終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最有效手段,是20世紀臨床醫學最輝煌的成就之一。我國十分重視器官移植工作,衛生部于2006年制定了《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管理暫行規定》,2007年3月國務院頒布了《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各級相關部門也采取了一系列積極措施,我國的器官移植走上了法制化、規范化、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良性軌道。從本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器官移植的發展速度較快,各科均開展了移植手術,文章數量明顯增加。2006年以后在相關部門采取規范化之后,出現了平穩的發展態勢。從本文的分析結果來看,《中華外科雜志》發表的文章是目前外科學領域面臨的重要醫學問題,涉及的診斷治療技術是目前臨床最前沿的方法,更是全國外科學研究的熱點,文章中報告的成果也是外科學進步的全面體現,論述的學術理念是引領外科學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 上一篇:市建設局村莊規劃建設意見
- 下一篇:市林業局護林防火工作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