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心理學在視覺傳達設計的運用
時間:2022-10-25 10:54:01
導語:格式塔心理學在視覺傳達設計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視覺傳達設計是傳達視覺信息的一門藝術,因此,在考慮到信息的有效性、準確性的同時,又要讓受眾易于理解。而視覺藝術與心理學有著許多共同之處,在視知覺這一領域,隨著設計師與心理學家的不斷研究,發現一些視覺現象可以通過心理學層面的理論進行解釋。因此,將心理學知識應用于視覺傳達設計,能為設計師帶來新的設計形式和設計思維。
一、格式塔心理學原理
格式塔心理學中的“格式塔”源自德語“Gestalt”,意為“整體”“完形”。因此,格式塔心理學又被稱為完形心理學,是西方現代心理學的主要學派之一。簡單而言,格式塔就是知覺的最終結果,是在人們毫無引入思考時的現象學狀態時的知覺。格式塔心理學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設計作品由不同的元素組合而成,而格式塔心理學卻強調設計作品由多種成分組成,卻不能將整體拆分成各個成分,是一個完全獨立于其組成成分的新個體。這個新個體由原來的各個部分組合而成,但又有著完全不同的特征和性質。例如,將一只精致的手表拆分開,這一堆零件完全沒有發生任何成分上的改變,卻失去原先手表的計時功能。(二)變調性原則。變調性是指設計元素在空間位置、方向和大小上發生變化時,元素的功能和其整體性不會產生改變。例如一個水杯,無論如何改變它的材質,如何改變擺放它的方式,它永遠都是一個水杯。(三)整體是由客體經過知覺行為組織而成。格式塔心理學思想認為,受眾對一件設計作品的印象,首先是從直觀的視覺這一物理身體結構進行判斷,再通過感知形成一種心理印象,即受眾的文化層次或是知識背景的不同,再結合作品本身,可能會產生完全不一樣的認知與體會。
二、格式塔心理學原理的視知覺特征
任何事物的研究都是從外到里、從淺顯到深刻、從外在到內在的。格式塔心理學最早就是從人的知覺開始探索,知覺同時也是人們對心理學的最基本認識。受眾在接觸一件作品時,首先是從作品的外在形態、顏色、狀態來接收信息,而格式塔心理學原理最主要就是研究人們在接觸事物時最初的心理活動,而視知覺是人們最直接、客觀的一種體現方式。受眾通過視覺這一最直觀的體驗來判斷對設計作品的感受,從而來檢驗作品是否能被受眾所接受,是否為一件成功的設計作品。視覺傳達設計師的任務是通過視覺這一知覺體驗傳達給受眾美的體驗、美的享受、美的價值。因此,視覺傳達設計師首先要考慮受眾的心理因素,了解受眾的心理是偏好何種類型,何種形式的作品才是他們所喜愛的,否則,設計出的作品只是設計者本人所偏愛的,這是毫無意義、沒有存在價值的。因此,設計師要從格式塔心理學的原理出發,了解受眾的喜好,創作出更好的設計作品。
三、格式塔心理學的基本原則及其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
在格式塔心理學中主要有四大基本原則:簡化原則、圖與底原則、相似原則、封閉性原則,設計師需要深刻了解這四大原則的深刻內涵。這可以使設計師更具有創造性的設計思維,從而賦予設計作品更深刻的寓意和視覺感受。以下,筆者分析格式塔心理學基本原理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一)簡化原則。格式塔心理學認為,人類在潛意識中更偏愛簡單的事物,有簡化主義的傾向。例如,人們在通過知覺感知事物時,總會主動去感受明顯的視覺形態,而忽略掉次要的視覺信息,最后再在大腦中留存知覺印象,這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抽象本領。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簡約設計已成為當前視覺傳達設計的發展趨勢。但是簡潔并不只是意味著簡單,設計師需要通過對事物的簡化形成一個簡潔的視覺形態,用更清晰的方式進行表達,由繁到簡,使簡單的事物也可以擁有深刻而復雜的意蘊內涵。因此,設計師在創作中,應該首先關注事物核心的理念來進行設計與加工,將其核心的理念提取出來再進行放大化、抽象化的藝術處理。這一原則在企業形象設計中的應用十分廣泛。(二)圖與底原則。在格式塔視知覺理論中,圖與底的原則這樣被解釋:在一定的空間內,部分形象更為突出,形成圖案,部分形象則是后退,起到了襯托的作用而成為背景。通常圖形和背景之間的差異越大,圖形會越突出成為視覺感知的對象。簡單而言,圖與底原則就是圖案與背景,背景的存在是為了能更好映襯出主體本身的視覺形態。在受眾的視知覺體驗中,圖案往往成為視覺的中心,背景往往表現得較為消極,缺少相應的組織結構,成為視覺弱化的一部分。圖與底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轉換,如果設計師可以通過底吸引受眾的興趣點或關注點,結合這兩大因素可以使設計作品更生動、富有內涵。簡單而言,具有完整的輪廓、封閉的造型,往往會被認為是“圖”,而在這個造型之外環繞的則被稱為底;位置相近的圖案被看作圖,分散的圖形被看作底;區域小的被看作圖,區域大的被看作底。只有圖與底相互結合,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造型。但在運用時要注意底、圖是用來映襯主體的,不能喧賓奪主,同時要考慮到作品是否能運用圖與底原則,慎重進行選擇。在多數情況下,從一張設計作品中辨識圖與底是很簡單的一件事。但有時候在限定的空間中圖與底的形狀相似或相近,在擁有正形與負形的關系時,兩者擁有共同的輪廓線,這時就很難辨別圖底關系。但這往往也是許多設計師的設計點所在,視知覺取決于受眾關注點的不同所產生的完全不同的視覺元素。(三)相似原則。人類在潛意識中會將視線內一些相似的元素自動整合成整體,比如它們的大小、形狀、顏色或方向類似或相同,人們內心知覺會自動將其組合起來。在視覺傳達設計中運用相似原則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異質同構與重復。人們在生活中經常看到某一事物會說:“這個東西像某個東西。”這就是人類潛意識中的格式塔。換言之,異質同構就是將幾個完全不同的視覺形態創新性地組合在一起,生成一個過去未曾見過的新形態的過程。但是要注意,在設計過程中適當替換與結合元素都不會破壞人們心中的完形,同時可以帶來新的樂趣,但過度融合不同元素反而會適得其反,不僅會破壞原有的造型,同時也會造成受眾難以理解作品內容。重復是設計師對作品中的某個設計元素進行大量復制,再進行有序的排列。這種排列可以是放射,或是大小方向的改變,最終成為視覺傳達設計作品。這些重復的相同元素使受眾在心理上不由自主地將它們聯系起來,產生一個整體的視覺印象。(四)封閉性原則。人類在感知一個圖形的時候,視知覺活動會主動默認將圖形中的各個元素看作完形,即一個封閉的完整圖形。這個現象會使人們在看到一些缺失的、不完整的圖形時,根據心里的印象將其無意識地補全,從而形成一個內心所熟知的形象。封閉性原則產生的關鍵是設計者首先要讓受眾感知眾多元素,受眾才能在心中去填補它。所以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如果簡化過多的元素,那么這些將被視為獨立的部分,而不是一個整體。如果提供太多的元素信息,封閉原則就沒有必要存在,設計師在視覺傳達設計中要尤為注意。
視覺傳達設計最大的魅力就是通過純粹的視覺形象來超越視覺本身的效果。隨著社會的進步、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對美的要求越來越高。在信息時代,人們每天接收如洪流般的各種信息。如果設計師能熟知視知覺的特點并加以運用,同時用格式塔心理學來揣摩受眾的心理,遵循四大原則設計作品,會使作品更加形象生動,影響受眾的情緒與心靈,與設計作品產生共鳴。
作者:陽立夫 單位:武漢理工大學
- 上一篇:微課融入高校公共體育武術課中可行性
- 下一篇:公共空間私化與道德重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