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
時間:2022-09-27 03:41:16
導語:積極心理學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校階段的學生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常會存在各種心理問題,這就需要加強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應從傳統的說教式心理健康教育中走出來,加強對積極心理學理念的運用,以此來更好的培養大學生的積極心態、性格及品質,促使大學生將來能夠更好的立足于社會,并具有持久發展的能力。本文先對積極心理學的內涵進行了分析,然后對積極心理學理念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運用的積極作用進行了探討,最后提出了踐行積極心理學理念的策略,僅供相關教育研究參考。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啟示
積極心理學是針對消極心理而衍生的一種重要理念。積極心理學側重于從對人心理活動的深入解讀,并將人潛在的、積極向上的、具有建設性的內在力量挖掘出來,能使人更好的探尋與感知到各種幸福因素,能促使人的心理不斷向健康的方向發展。大學階段的學生即將面臨人生的就業轉折點,難免會出現各種不良情緒及心理問題,將積極心理學理念應用到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正是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能為大學生今后的順利發展奠定扎實基礎。
1積極心理學的內涵分析
1)積極情緒。積極情緒是影響幸福指數的重要內容,積極情緒一般以三種方式呈現,過去性的積極情緒、現代性的積極情緒及未來性的積極情緒。積極情緒對人的影響十分明顯,如構建和諧人際關系,創造生產價值機會,以積極心態及方式看待人、事物及世界等,能使人的生活方式及態度發生轉變,提高生活的質量。獲得積極情緒的途徑有很多,如充分睡眠、身體鍛煉、社交活動等,擁有積極情緒的人,其心理必然也處于健康發展狀態。2)積極動機。積極動機通常分為三個不同的層面,即成就動機、合群動機和利他動機。成就動機能給人提供明確的生活及發展目標,從而引導人不斷付出努力,通過預設目標的不斷實現,能使人更好的感知自身的存在價值,從而更加的認同自己;合群動機能夠極大程度減少人際交往中的功利因素,能避免人出現生存于社會中的落寞感,能構建更好的社會人際關系;利他動機能夠提高人的道德素質,使得人的利他主義傾向更加明顯。3)積極自我。積極自我是指人對自我心理的調節,主要方式是自我防御及自我評價等,能及時對負面情緒進行有效化解,是使人保持積極心理狀態的有效方式。強烈自尊心和自我存在感的存在,能在積極自我心理狀態下發展成為強大的個人能力與發展能力,既能夠在自尊心的驅使下創造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避免失敗行為的發生,不斷獲得心靈愉悅感,還能夠在自我存在感的引導下,以長遠的目光審視生活資源及發展資源,并以合理的方式來規劃與應用,更為快速的實現預設的生活目標。所以,積極心理學中的積極自我內容,是確保人自我發展和生活發展目標實現的有效途徑。4)積極改變。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不斷遇到各種困難與挑戰,而當人具有積極改變能力之時,便可以不斷獲得成長與發展。因而,積極改變就是指人們在面臨生活困境之時,對自我意識的喚醒,及時反思與總結現狀,在完成自我評價的基礎上,達成自我改變的目的。通過不斷的積極改變之后,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會越來越強,自然能夠更快速、高效的改變生活面臨的困境,對于人的順利發展極為有利。
2積極心理學理念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運用的積極作用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中涌現出了越來越多的思想,這無疑會對大學生的思想產生影響,使得他們的思想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狀態,此種思想發展背景下,越來越多大學生的心理狀態會出現偏差。傳統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一般只關注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并且針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采取的是看待病人式的心理治療方式。此種教育背景下,會產生極大的負面暗示作用,讓學生認為自己就是有心理問題,不僅無法順利培養學生的自我調節能力與激勵能力,還會使得學生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此種適得其反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多樣性和功能性原則不相一致,因而此種單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已無法滿足新時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將積極心理學理念運用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就可以讓教育者樹立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觀,將積極心態、性格及品質作為學生心理健康的根本目標,對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不再進行說教,而是采取干預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積極動機,讓學生逐漸具有積極改變的能力,不斷完善自我,逐漸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
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踐行積極心理學理念的策略分析
3.1積極心理學理念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完美融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想要達成踐行積極心理學理念的教學目的,首要做的一點就是要將積極心理學理念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進行完美融合。第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展過程中,不要再以理論論述為根本,而是要將積極心理學作為基礎,將時間與精力用到塑造學生積極人格、學習動機、心理狀態等方面,以此來逐漸促使每位學生都能夠形成積極的品質。第二,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必然需要老師開展心理咨詢等工作,在面對咨詢者之時,老師必須要保持積極的情緒與精神,一方面能夠以積極的思維意識和行為意識感染學生,拉近咨詢者與老師間的心靈距離,構建和諧平等的關系;另一方面還能夠逐漸提升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并在自我評價中不斷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自我欣賞等能力,能最大限度將學生的調動學生的積極心理。相信通過老師對學生的心理疏導及學生的自我調節之后,其心理狀態會得以更好的完善。3.2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踐行積極心理學理念的過程中,想要確保踐行的順利推進,就需要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是極為重要的前提。為此,教育者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不能夠僅圍繞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來呈現,必須要對大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有效了解,并在此基礎上設計多元化的互動活動,相信在不斷的師生、生生互動活動中,不僅能夠更完美的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還能夠成功達成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教學目的。3.3培養和塑造學生的積極思想品質。高校設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重要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和塑造學生的積極思想品質。而在積極心理學的踐行過程中,能夠成功塑造人誠實、公正等二十四種個人良好品德和社會公德,而這些品質在每位學生身上都會有或多或少的體現。而將積極心理學理念應用到心理健康教育之中,既可以成功滲透這些品質教育,又可以喚醒學生的內在美德,逐漸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另外,整個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老師都需要始終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每位學生,而此過程中學生就會不斷獲得認同感和存在感,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斷發展之時,學生的自我調節能力也會得以不斷的提升,這正是心理健康教育想要達成的理想教育目標。比如:高校階段的教學環境和初高中階段的教學環境不同,其開放性更強,因而部分自制能力不足的學生,就會出現沉迷于網絡、娛樂等無法自拔的情況,這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專業發展,還會浪費大量寶貴的時間,這對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極為不利。針對此問題如果仍采取強制管理加說教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不僅無法起到作用,還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此時就可以運用積極心理學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這樣學生便會在老師的引導下,嘗試在不同的領域中實現個人價值,久而久之,學生不僅不會在沉迷于網絡及娛樂之中,而且學習及發展的自信心會越來越強,能使學生更好的挖掘自身的潛力,促使學生的學業得到更好的發展,提升自身的思想品質,而這些都是踐行積極心理學積極作用的重要體現。3.4發揮網絡平臺優勢。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平臺不僅在高校教育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有著令人不可忽視的作用。因而作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需要借助微信群、論壇等多種方式去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并在網絡中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互動,在此過程中不斷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提升積極心理學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踐行效果。3.5構建心理健康教育長效機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過程十分漫長,絕不是朝夕就可以完成的。這就需要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有意識的構建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長效機制,如實施檔案袋管理制度,既能夠對積極心理學健康教育的踐行提供有效保障,又能夠不斷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思想品質等,有助于學生的全面性發展。
4總結
毋庸置疑,高校學生心理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問題,而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需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并要將積極心理學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以此來將心理健康教育常態化,構建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確保學生具有自我調節不良情緒、思想等的能力,順利培養出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做貢獻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萬銳.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啟示[J].教育教學論壇,2018(13):1.
[2]劉寶鑫.積極心理學視閾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知識經濟,2018(4):49.
[3]朱昕蕾.淺談積極心理學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J].教育觀察,2017(11):20.
作者:靳君梅 單位:咸陽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民辦高校學生心理學思想研究
- 下一篇:高職院校圖書館機構創新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