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術心理學重要性分析
時間:2022-04-22 03:29:54
導語:高校美術心理學重要性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高校教育深化改革的趨勢下,創建開放式的美術教育觀念,是高校藝術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而美術心理學是通過心理學觀點與方法對美術與規律進行深入探究的一門科學,主要基于思維、想象、情感等角度,探索美術創作要素之間的交互作用,尋求個體身心健康與美術創作間的有機互動,并對社會文化、人類情感精神與美術活動間彼此影響作用進行詳細研究。美術心理學能夠使混亂的美術創作實現結構化與清晰化,從而為培養美術人才提供有力幫助。就當前高校美術創新形勢來講,開設美術心理學,對于提升高校美術教育科學性與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據此,本文主要對高校美術教育中美術心理學的重要性作了詳細分析。
[關鍵詞]美術教育;美術心理學;重要性
美術心理學,即針對美術創作時作者的心理狀態變化,以及對于作品觀賞者心理活動與作品反映的社會心理活動進行深入探究的學科。此探究對象是情緒、認知、意志等情緒活動規律。美術教育,則是指教師詳細闡述美術作品,促使學生切實感受美術作品表達的情緒情感,與作者間接性深層交流。此交流不需學生面對作者,但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美術學理論知識與基礎能力,可領悟作者在作品中潛藏的心理活動,可欣賞作者創作的整個心路過程[1]。
高校美術教育中美術心理學的重要性
1.利于提高學生美術專業認知能力。(1)感知能力美術作品創作者的感知能力就是直接性感受并切實反映現實的能力。首先,色彩感覺能力是切實反映現實的直接形式,即學生對光的感覺能力,光是美的物質源泉,在感覺到光時,才能發現、表現并創造美。學生對顏色的感受能力,尤其是對色彩與灰色的感受力,就視覺生成來講,人類的視覺現象都是通過色彩與明度創造的,物體形體與控件位置也是通過光色層次加以展現的。認知與表現能力,美術活動就是使用光色為其賦予一定意義。其次,整體知覺能力是基于感覺綜合認知對象與現象的能力,即正確知覺能力。認識與利用錯覺能力,錯覺就是對于客觀事物形成的切實反映,可表征造型藝術本質特性,基于二維平面的美術作品需表現出三維或多維空間,本身就屬于錯覺,其中造型活動便屬于視錯覺。幻覺能力,由于幻覺屬于自我投射的基礎條件,不加以幻想,便無法在作品中投射情感,也就難以通過作品全面展現。對人的知覺能力,即模特外部特征形象知覺,以及內心世界動態變化。最后,觀察能力,即善于全方位、明確認知事物的能力。學生在目的明確的基礎上,不僅要儲備知識與創作形式,還需具備一定的眼睛感受力與通透力。(2)記憶與默寫表象能力學生需要掌握再現表象的能力與表現表象的能力。其中前者為學生借助記憶再現表現的創作形式,突出特性在于真實再現模特特征與控件位置;后者也稱之為表象畫法,即任何客體根據空間位置通過畫紙展現表象。此方法主要通過聯想與想象實現創作,主要是為構成藝術思維審美意象。(3)聯想與想象能力學生藝術聯想內容十分豐富,總之就是思想與方式的聯想,以及情緒情感與技能的聯想。學生美術創作屬于積極性想象,即再現與創造想象。其中,再現想象是再現學生記憶表象,再造想象是創造形象形似與審美對象。創造想象則是學生就創作需求,在大腦中創造性構建新形象。實質是從無到有,形成全新的形象。(4)形成意象能力意象是美術創作與表現的重要前提,審美意象是具象與抽象、思維與感受、生活與創作結合體。學生的藝術思維主要是為了在大腦中形成一定的意象,審美意象的形成需要通過系統的、復雜的認知過程。但是,目前許多高校并未注重表象畫法與意象形成的鍛煉,而且現代化科技技術存在明顯不足,再加上學生情感投入欠缺等,導致美術作品缺乏嚴謹性與情緒情感。所以,強化藝術思維鍛煉,將隱喻功能與情感融化等相關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并切實提高思想境界,有助于學生審美意象能力的顯著提升[2]。2.利于培養學生豐富的美術創作情感。學生創作美術作品需要形成藝術情感,而親身體驗是生成藝術情感的重要基礎。學生的藝術感情實際上就是在日常生活與美術作品創作過程中親身體驗到的情緒情感。在進行美術創作時,學生的心境直接決定了作品創作的最終成敗。而激情有助于激發學生對客觀現象認知的主觀能動性,有助于學生深層構建、體現人物內心活動與情感。熱情則是學生所具備的創造與成就的主要動力。此外,學生理性情感就是道德感、審美感、理智感等。學生藝術情感屬于感性與理性的辯證性統一,也是學生對于客體的情感感受與認知體驗。3.利于學生構成突出的美術創作個性。學生個性就是學生心理特征的綜合,即學生審美需求、興趣、動機、性格等等,學生個性心理是構成創作個性的重要基礎,直接決定了創作個性的更新發展。(1)學生個性是展現美術個性的動力。學生個性心理活動體現的基本狀態,是氣質與性格。所謂氣質是天生品質,也是學生心理動力,促進學生進行藝術創作,與學生美術創作內容、形式息息相關。學生性格則是學生個性心理與行為體現的風格,具備穩定的心理特性,是學生認識與情感意志的切實反映。而美術作品則是學生氣質與性格的真實體現。(2)學生知識結構與美術個性的有機關聯。在學生知識框架中,最具優勢的知識是學生樂于接受的部分,因此,在接受新知識時,學生勢必會逐漸趨向基礎性最佳與興趣性最好的認知。熱愛美術,且人文素養良好的學生,極易表現出獨具人文情懷的美術風格。學生知識結構的更新優化是一項系統重構過程,新知識結構是基于既有知識結構的創新與擴展,是處于新水平、新狀態重建既有知識結構,從而形成的新體系。(3)學生自身才能是個性特征體現的先決條件。所謂才能實際上是所有能力的整合,其中帶有創新性,是通過活動得以體現的。學生想要創作美術作品,必須具備豐富的想象力、記憶力、觀察力、創造力、表現力等。能力是才能的關鍵要素,概括了思想材料加工活動過程。在美術創作時,學生能力與素養、知識等息息相關,只有充分掌握知識,才可形成能力,有能力才會快速熟練掌握知識[3]。
高校美術教育與美術心理學的關系
1.創作者內心素養與美術教育。就創作者而言,通常使用擅長的方式方法表述情緒情感,創作者的人品、素養與情緒情感直接影響著美術作品。良好的美術作品是創作者心理情緒情感活動的再現,情感的不斷變化通過美術作品得以淋漓盡致地展現,而且也可以通過繪畫藝術得以充分體現,因此,學生必須充分了解作品深層內涵。美術教育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視,其可促使學生以美學角度認知并改造世界,構建美術創作者與欣賞者交流的平臺。美術創作屬于情感色彩十分豐富的一種活動,而不具備情感要素根本無法生成美好的美術作品,學生想要深層了解美術作品,必須先學會與創作者溝通,解讀創作者心理動態、心理反映想法,根據創作者想法循序漸進,深入體會創作者的情緒情感,形成一定共鳴。對于美術心理學而言,美好的美術作品形成,勢必會帶走創作者的創作思想,而太過深奧的問題需要美術作品欣賞者進行詳細分析,認真欣賞品味,基于創作者內心活動,了解其內心思想與情感。此外,高校學生通過反復品味創作者的美術作品,可更深層次地明白創作者的作品創作意圖,同時也能夠顯著提高自身欣賞水平與鑒賞能力,豐富基礎知識與技能,與作者產生精神共鳴。2.作品社會心理與美術教育。需要重視主觀情緒情感的改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整合分析美術作品。通過熟練掌握鑒賞角度與方式,以自身積累的美術素養學習美術語言,了解美學深層內涵。在學習過程中,了解吸收美學、陶冶情操,提高自身境界。從藝術創作者創作到欣賞者鑒賞,全面展現崇高的情懷與情操。就《清明上河圖》來講,學生欣賞時,先觀察到的是表層的花與樹,其次是百姓生活真實體現,即北宋社會發展狀況。因此,美術作品與歷史文化密切關聯,對此可基于美術作品充分了解吸收歷史文化,有機結合知識與美感形象。心理學家曾明確指出,畫家創作美術作品時,注重虛擬手法使用,以假亂真,而想要畫出一幅滿頭密發的人物形象,畫家會在不太明顯的位置稍微畫一些頭發,在顯眼或者人們容易想象到的位置認真描繪更具真實性的頭發,這樣一來,觀賞者便可以通過不清晰的部分想象出細微的頭發。一般情況下,觀賞者應不會對于并不實際的頭發產生興趣,這主要是由于其能夠深層體會到真實存在的頭發,但是人們對于美術作品具有辨別能力,并不在乎其中的虛實差異。這樣的觀賞者在鑒賞作品的時候,需要具備見一說三的良好能力[4]。3.學生心理感受與美術教育。換言之,各學科教育并非只有一個目的。首先,就表面來講,是為傳授學生學科知識與技能。其次,就本質而言,是為提高學生綜合素養。但傳統高校美術教育過于重視傳授基礎理論知識,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美術心理教育的重要性。美術在審美教育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是有效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主要方式,也是提升學生鑒賞、創造、感知能力的重要載體。通過美術作品全面調動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促使學生深入體會創作者意圖,了解創作時創作者的思想動態,領悟創作者的思想根源,從而提高自身鑒賞水平與藝術魅力。例如,清代的《荷花水鳥圖》使用的手法簡潔明確、概括全面、虛實結合,從而表現出事物的真實形態,在作品中,主要事物是荷花的殘枝與站立在危石之上,蜷縮身體,并翻著眼睛的水鳥。學生可通過此美術作品,深層體驗創作者當時的孤寂心理狀態。回想創作者生前,可幫助學生切實體會作者當時作為已滅亡明后代,與統治者相對抗的孤獨悲切意境得以涌現[5]。
總而言之,傳統高校美術教育過于重視培養學生基礎理論知識,卻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對學生綜合素質與技能的培養,從而導致學生所學知識太過單調,缺乏全面性與整體性。然而,在人們愈發重視美術教育的良好趨勢下,美術市場不斷擴展,大多數高校開始進行美術教學創新改革,將美術教育與美術心理學有機結合,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與實踐切實結合,其中教師采取正確的教學方式方法,而學生選擇科學合理的鑒賞方式方法,以實現全方位培養學生良好專業技能與心理素養,推動學生實現健康長遠發展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烏日汗:《從現代美術教育的角度探討美術心理學與美術教育的關系》,《才智》2018年第27期,第156頁。
[2]鐘業區:《美術心理學在中職美術欣賞教學中的作用》,《美術教育研究》2017年第21期,第118-119頁。
[3]李秀鵬:《淺談美術心理學在美術欣賞教學中的應用》,《遼寧高職學報》2015年第2期,第43-45頁。
[4]李莉:《美術心理學在美術課堂中運用的有效性》,《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年第4期。
[5]謝楠:《從現代美術教育的角度探討美術心理學與美術教育的關系——以新疆高校美術教育專業為例》,碩士論文,新疆師范大學,2013。
作者:鐘景華 單位:咸陽師范學院美術學院
- 上一篇:談體育教學合作互助時機的把握
- 下一篇:積極心理學對精神分裂癥的影響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