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信息社會責任素養探討

時間:2022-06-29 03:55:26

導語:培養信息社會責任素養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培養信息社會責任素養探討

信息社會責任的內涵

基于《課標》對學科核心素養的描述,對信息社會責任的內涵,我們可以從信息社會責任意識、信息社會責任能力、信息社會責任行為、信息社會責任制度、信息社會責任文化幾方面來理解。信息社會責任意識即了解信息社會責任是什么,能自覺履行個人數字活動中的職責,并把責任轉化到行動中去的心理特征;信息社會責任能力即在履行責任過程中需要具備的技能或達到的效率;信息社會責任行為即受思想支配而表現的外在行動;信息社會責任制度是要求群體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動準則;信息社會責任文化即信息社會成員以責任為核心價值觀。以上幾方面的有機統一,共同構成個體在文化修養、道德規范和行為自律等方面應盡的責任,即“信息社會責任”素養。除了學科核心素養的描述之外,其他內容標準、學業要求與學業質量水平部分都有對信息社會責任的具體描述?;谝陨戏治?,筆者認為信息社會責任意識主要包括:①預判信息安全風險;②對信息系統的優缺點有批判性認識;③認識到信息法律法規與倫理道德對信息社會的調節作用;④尊重知識產權意識。信息社會責任能力特別強調:①數據及信息系統安全的技術方法及操作;②計算機病毒防治;③個人信息安全。信息社會責任行為主要強調:①理解虛擬與現實社會的身份差別;②在交往中維護個人與他人的合法權益。信息社會責任制度主要包括:①信息法律法規;②倫理道德準則。信息社會責任文化強調:①技術發展給社會帶來的環境、人文問題;②對待技術快速發展的積極態度。

信息社會責任素養的教學

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信息社會責任”強調學生不僅要具備信息安全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理解信息社會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這意味著需要樹立良好的信息社會責任意識,發展信息社會責任能力,養成良好的信息社會責任行為,理解信息社會制度,形成信息社會責任文化。信息社會責任素養的培養不是孤立的,它與其他學科核心素養相輔相成,是有機結合的統一體。信息社會責任的形成與發展必須依托內容的學習。1.樹立信息社會責任意識的教學方法。在信息社會責任意識中特別強調信息安全意識,筆者認為信息安全意識即個體在信息社會活動中可能對信息本身或信息所處介質造成損害的外在條件的一種戒備和警覺的心理狀態。這種意識的培養是建立在信息安全知識的學習之上的,可以通過探究活動與案例法進行教學。例如,結合生活中的真實問題“電信詐騙”,請學生自主上網收集相關案例。案例1:冒充公共服務電話詐騙。2014年4月,深圳市的張女士在接到經改號軟件造假的銀行客服、公安、檢察院一系列電話后,被騙走了44萬元案例2:冒充熟人詐騙。2020年1月11日,家住長寧縣長寧鎮的李先生被騙人民幣2000元……(1)分析信息系統漏洞,了解信息系統的優勢與局限性。分析電信詐騙過程中是利用網絡改號軟件,給“落地網關”預先設定好要顯示的號碼,完成后通過運營商的通信網絡發送至被叫網關,實現來電號碼的更改。(2)認識信息法律法規調節作用。根據相關案例,結合相關法律法規討論量刑標準,使學生理解法律在保障社會公共秩序時的調節作用。(3)養成尊重知識產權意識。在要求學生上網收集電信詐騙案例時,讓其注意標注信息來源,特別是文字、圖片或視頻等。同時,教師在使用知識產權作品時也要為學生做好榜樣。(4)預判信息安全風險。學生還可以通過“五要五不要”口訣提高信息安全意識:“陌生來電要警惕,不大意;網絡信息要查證,不輕信;可疑鏈接要謹慎,不亂點;資金轉賬要核實,不著急;一旦受騙要報警,不猶豫?!?.培養信息社會責任能力的教學方法。信息社會責任能力的發展需要一定的信息社會學課程知識作為基礎,它是在不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形成的。例如,在學習信息系統安全的內容時,請學生討論計算機中病毒的表現并分析其成因。然后,教師引導學生了解病毒工作原理,并學習使用殺毒軟件,了解殺毒軟件工作原理,提出計算機病毒防護措施,如①安裝殺毒軟件,定期更新并進行全盤病毒掃描;②及時更新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③不隨意打開陌生郵件與可疑鏈接……接著,再從系統安全過渡到個人信息安全核查與防護,請學生進行自身信息安全核查。例如,登錄密碼向別人透露過嗎?密碼是否過于簡單?是否定期更新密碼?這樣,學生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學習了信息安全知識與技術,并形成解決方案,在此過程中批判性思考、問題解決能力都得到了發展。3.信息社會責任行為的教學方法。學生可以通過親身體驗的方式形成正確的信息社會責任行為。例如,可以帶領學生參觀學校中的信息系統,了解學校是如何建設信息系統的,這些信息系統起到了什么作用,平時是如何運行、維護和管理的,在此過程中,學生能更好地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從而形成自覺的負責任的行為。還可以讓學生通過觀看電影的方式,理解現實與虛擬身份的差別,維護個人和他人的合法權益。4.信息社會責任制度的教學方法。信息社會中的法律法規、人與人交往的倫理道德準則涉及網絡禮儀、交往中的尊重原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則,這些都可以理解為信息社會責任制度。對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常用的是案例討論法,特別是一些道德兩難情境的討論,如上頁案例1。5.信息社會責任文化的教學方法根據《課標》,信息社會責任文化部分主要討論技術發展給社會帶來的影響以及對待技術快速發展的態度。對技術發展問題學生可以通過討論去探究和理解技術發展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如上頁案例2。

當然,以上只是一些教學方法的舉例?!敖虒W有法,教無定法”,只要是能達成課程目標、適合師生教學實際的教學就是有效的教學。教師應該在充分理解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站在課程標準的高度靈活處理教材與課程標準的差異,不斷調整教學方法,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作者:錢松嶺 單位:吉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