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環境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20 08:15:00

導語:網絡環境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網絡環境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研究論文

摘要: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論文是我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的一項重要內容。改革的重點是充分利用網絡多媒體立體式現代化教學手段,發展學生在網絡環境下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大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大學英語教學應遵循這一思路構建教學新模式。

關鍵詞:網絡教學;大學英語;教學模式;自主學習

目前,在全國部分高等院校進行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主要目的是“通過進行大學英語教學思想、內容、方法的改革,改進教學手段,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建立適應新世紀人才培養要求的大學英語教學體系,通過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建立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中心的立體多樣化、個性化的教學模式。”(高教司函[2004]190號)

一、改革的理論基礎

自主學習是以人本主義心理學為基礎發展起來的現代學習理論,對于當前的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實施意義重大。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西方的教育家就開始倡導把培養學習者的責任心作為教育的最終目的。語言教育學家也開始對語言學習的自主性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習自主性已經成為眾多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員的共識。到了20世紀80年代,自主學習方面的理論研究已經取得了豐碩成果。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已有所發展,建立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就顯得更加重要。

高等教育司于2004年1月3日印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明確指出:“我們應當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發展帶來的契機,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改進原來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并且進一步強調:“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特別是網絡技術,使英語教學朝著個性化學習、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學習、主動式學習方向發展。”大學英語課程要求的改革實現了自主學習這個現代學習理論與大學英語教學實踐的有機結合,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由此可見,基于網絡多媒體的英語教學模式能夠拓展教學時間和空間,為自主式學習創造了條件和環境,進而為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打下了基礎。

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施的具體方案

根據高教司印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我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是:在加強基礎訓練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個體學習差異,針對學生的具體學習狀況,實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個性化英語學習方式,網絡化的教學平臺和新的教學模式,為個性化學習提供很好的方法與手段。

(一)明確教改目的,調整教學模式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突破口的,目的是提高英語教學水平和質量,積極探索和構建科學、合理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使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實行教師與學生互動、上機與面授互動,促進英語教學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重教輕學的教學模式向“基于自主學習、促進自主學習、以學生為中心、師生有效互動”的教學模式轉變。

(二)針對網絡教學的要求,改革大學英語課程設置

傳統的外語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我國外語教育的現實需求和教育跨越式發展的戰略目標。因此,必須進行外語教育創新,不僅要進行教育觀點的創新,更要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計算機和網絡的教學模式就是我們教育創新的一種有益探索。

在新的教學理念和課程要求的指導下,我院設計了新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將大學英語分為讀、寫、譯、視、聽、說主干課程和口語實踐課程。建立了一套基于網絡環境下,針對學生個體差異,培養綜合能力的新的課程體系。根據《課程要求》,確立了“四個階段,三種教學模式,兩個評估方式,一個中心”的新體系。“四個階段”指大學英語1~4級不同的學習階段、不同的培養目標和不同的課程內容。學生一入學就要進行分級測試,根據測試成績分級授課。“三個教學模式”指大班“讀、寫、譯”教學模式、網絡“視、聽、說”教學模式和小班口語訓練教學模式。周課時分配為2+2+1=5,即2節讀、寫、譯課程,2節視、聽、說課程,一節口語課程。這種教學模式既突出了聽說技能的培養,又體現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同時還節省了教師資源。“一個中心”是指一切教學活動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學生自主化和個性化的學習能力為宗旨。

(三)發揮網絡多媒體的優勢,創建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

在依托網絡進行的自主學習基礎上,我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還注重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學質量的監控,通過建立面對面的多媒體讀、寫、譯課程與口語課程,以彌補由于人機對話而造成的情感缺失,并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學習問題進行專題指導,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高。目前,我校已建立起基于網絡教學+多媒體大班課堂教學+小班口語面授的英語多媒體教學模式,依托網絡教學平臺與課堂教學進行學生視、聽、說、讀、寫、譯教學,網絡課堂突出視、聽、說教學,多媒體大班課堂突出讀、寫、譯教學,小班面授課堂突出口語教學,即強調個性化教學與自主學習,充分發揮計算機可反復單獨進行視、聽、說、讀、寫、譯訓練的特點,強化課堂面授的視、聽、說教學,以及教師通過課堂進行的學習控制與教學輔導,使學生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自主進行個性化選擇性學習,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者,教師扮演課堂監督與輔導者的角色。

讀、寫、譯課程教師在多媒體教室面授,通過自制的多媒體課件介紹閱讀、寫作和翻譯技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視、聽、說課程以網上多媒體虛擬課堂教學為主,學生在網絡教室里單獨進行學習,自己安排學習內容和學習進度,若有疑問可登陸教學管理輔助平臺。口語實踐課是對視、聽、說課的檢查和補充,實行小班面授,輔導的內容主要針對本單元的題目進行,包括對話、情景設置、角色扮演、看圖說話、游戲等形式。

(四)改革評價體系,促進網絡教學的有效機制

在網絡環境下,師生時空分離,沒有了教師對學生的實時監控,學習者的學習行為基本是主動的、探究式的、協作式的。在這種新形式下,傳統的,只重視反映學習結果的綜結性評估受自身條件的限制,難以對網絡教學過程實施有效評估。用這種模式評估會導致信度和效度上出現偏差,不能對大學英語網絡教學產生良性作用。網絡學習得以進行,主要以學生的學習動機、自主意識和學習過程中的自控力為依托,而對網絡學習者的監控和評價則成為必要的動力支持。所以選擇有效的評估模式至關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是教學改革的延續。教學測試與評估也是了解學生英語水平和自主學習進展情況,檢查教學大綱執行情況,評估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改革和學習方法改進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我院制定的網絡環境下學生的學業成績由以下兩部分組成:(1)學習過程中的形成性評估占(40%)。(2)終結性評估占(40%)。

三、網絡多媒體教學模式完善了大學英語教學體系

(一)開放的大學英語教學環境,優化了大學生的英語學習方式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利用網絡多媒體輔助教學,學生不僅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和薄弱環節,有選擇地利用網絡軟件提供的材料,通過“人機對話”進行自主學習,還可以在網上收集適合自己的英語學習素材,尋找相關的英語學習資源,進行以提高自己英語素質為目標的學習,為今后進入社會利用相關的網絡資源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豐富的信息容量,突破了時空的限制

在校園網上,網絡教學軟件可以存貯大量的大學英語教學信息,并可按大學英語教學所需把有關的圖片、錄音、教案、習題、參考文獻等分類建庫。這些大學英語教學素材庫,可以看作是一個規模宏大的英語學習資料室、圖書館、實驗室或語音室,能讓師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大量的英語教學信息,在無限的空間內搜集廣泛的大學英語教學素材,從而突破了時空的限制。

(三)為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了一個鮮活、真實的語言學習和交際環境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無論是“滿堂灌”,還是“講練結合”,都容易使學生產生疲憊、厭倦的感覺。而網絡及配套的多媒體課件將聲音、影像、文字及動畫等多種教學媒體集合在一起使用,使授課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多姿多彩。教師能利用教學軟件上的內容,使得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四)網絡教學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師資及教學資源的不足

目前,隨著大學的不斷擴招,教師及各類教學資源嚴重不足,大部分學校只能采取大班額教學的辦法。而英語教學不同于其它學科,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除了教師對知識的講解外,更多地需要學生們反復地操練,在練習中求進步。而大班額教學使得學生很少有機會與教師交流。如今,網絡的飛速發展使大規模地發展高等教育成為可能。通過網絡輔助教學,教師可以在網上自由組織課堂教學和課內討論并加以監控,指導任意一組學生,發現問題,立刻通過網絡予以解答,而學生有問題也可以通過網絡及時快速地向教師求教,從而使大規模的大學英語教學成為可能,緩解了擴招給大學英語教學帶來的壓力,并最終為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展創造條件。

四、新的教學模式在實施過程中突現出來的問題

(一)試驗時間較短(實際試驗時間只是5個月)

從改革過程中看到,有些改革措施還不夠完善。如教學軟件的開發、使用、更新,多媒體語言實驗室的配置和使用,實驗結果的反饋及進一步推廣等等。更重要的是,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有待進一步的加強。

(二)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策略滯后

在網絡教學環境下,英語課程的學習主要是由學生自學網絡課件來完成的。在這種條件下,自學能力較強的學生會借助這些新穎的教學模式,涉獵更深層次的知識和理論,而自學能力較差的學生會感到不習慣或比較困難。另外還存在著缺乏解決學習問題的手段和方法,學習中一旦出現問題,大多數學生不是回避問題就是忽略問題的存在,不主動、積極地尋求必要的措施去分析問題,表現出學習準備不足。

(三)教師的網絡技術及應用水平參差不齊

教師是應用網絡開展教學活動的主力軍,他們只有掌握了網絡應用技術,才能使校園網在教學中發揮作用。目前高校英語教師應用網絡技術進行教學的能力參差不齊。一部分教師自學了網絡知識,會從網上吸取知識輔助英語教學。另有部分教師希望得到網管人員的幫助,愿意學習和應用網絡教學。還有個別教師固守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懂網絡,不會也不愿使用網絡。在軟件開發上,能夠勝任此項工作的就更是鳳毛麟角了。

通過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入研究和實踐,我們基本建立起了基于網絡教學+多媒體大班額課堂教學+小班額口語授課的英語多媒體教學模式。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學生能自主設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能自主控制學習進程,采取合適的學習策略,并能進行學習過程的自我監控、反饋和調節,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查、總結和評價。

參考文獻:

[1]BensonP.&P.Voller(eds.).AutonomyandlndependenceinLanguageLearning[C].Harlow:Lonman,1997.

[2]BensonP.&W.Lor.MakingSenseofAutonomousLanguageLearning:ConceptionsofLearningandReadinessforAutonomy[M].EnglishCentreMonograph,NO2.TheUniversityofHongKong,1998.

[3]Dickonson,L.AutonomyandMotivation:aLiteratureReView[J].System,1995,23(2):165~174.

[4]HolecH.AutonomyandForeignLanguageLearning[M].Oxford:PergamonPress,1981.

[5]陳美華,邵爭,鄭玉琪.基于計算機和網絡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05(6).

[6]程琪龍.認知語言學——語言的神經認知基礎[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7]范捷平.研究型大學的外語自主學習與創造性人才培養[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6).

[8]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彭金定.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學習者自主”問題研究[J].外語界,2002(3).

[10]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10).

[11]滕延江,黃浩.聯結主義理論與網絡自主學習模式的構建[J].外語電化教學,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