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危機下英語課程改革論文
時間:2022-08-20 09:42:00
導語:世界經濟危機下英語課程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之一,在經濟全球化中的地位與作用不言而喻,其在我國高等教育課程中也一直占據重要席位,因此,世界經濟危機到來時,大學英語教育不可避免地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文章試圖通過分析世界經濟危機對大學英語課程改革的沖擊,進而對大學英語課程改革的基本理論和思路方法進行歸納闡述,最后就世界經濟危機背景下有關大學英語課程改革的對策展開探討,發表管見。
關鍵詞:世界經濟危機;大學英語課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大學英語教學是高等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大學英語課程是大學生的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大學英語教育擔當著責無旁貸的高素質人才培養重任。當前的世界經濟危機,給世界各國乃至全球經濟流通領域各個方面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都是顯而易見、不容小覷的,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之一,在經濟全球化中的地位與作用不言而喻,其在我國高等教育課程中也一直占據重要席位,因此,世界經濟危機到來時,大學英語教育不可避免地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面對世界性的經濟巨變,大學英語課程改革當獲得何種啟示?又該如何應對?本文試圖拋磚引玉,就此進行粗略探討。
一、世界經濟危機對大學英語課程改革的沖擊
我國大學英語課程改革經歷了摸索與建構階段,正不斷走向成熟與完善。而當前世界經濟危機的燎原之勢,給大學英語課程改革當頭一棒,帶來了令人扼腕的巨大沖擊。這種沖擊具體轉化為大學英語課程改革所承受的國際與國內兩個方面的壓力。
(一)國際壓力。21世紀,我國高等教育呈現出國際化、大學功能一體化、信息合作化、學科交叉化的總體趨勢。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應該重新審視教育發展過程中的成敗,整合各類教育資源,建構以人為本的本科教育,推動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創新,構建大學英語教育新模式。對人才培養體系進行根本性變革,以培養適應全球經濟危機后發展需求的人才。
全球進程不斷加快,經濟危機后,世界經濟會面臨一個新的高速發展時期,需要大批具有較高英語應用能力的人才,面對社會發展、國際交流的需求,擺在當前高等教育面前的任務艱巨而迫切,需要我們立足當前,面向未來,為以后局勢的變化發展早做準備。教育部把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作為《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提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是利用信息技術和全球經濟發展的要求,在繼承傳統課堂教學優點的基礎上改革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模式,發揮現有多媒體技術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優勢,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和主動陸,搭建一個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和協作學習的平臺,突破英語學習局限于課堂和教師的傳統做法,使培養出的學生能夠在世界經濟發展中大顯身手、學以致用。
(二)國內壓力。當前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主要問題,在于大學英語教學仍然以普通基礎英語為主要教學內容,不具備實用性和社會交往性及經濟發展的需要,課堂教學內容與就業需要關聯不大,無法形成學生主動學習的內驅力;教學方法落后、教學模式陳舊、教學硬件落后,很少甚至沒有吸收學生的自主性、主體性、實踐性;大學英語師資力量薄弱、結構單一,教師大多出自英語專業,行業實踐經驗不足;教師和學生都無法從宏觀上充分看到英語學習的即時價值和意義,把語言學習和社會、經濟發展剝離開來。
其實大學英語課程改革只是促進社會發展的一種手段,大學英語課程改革主要目的是要培養大批適應現代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人才,造就合格的21世紀公民,充分適應社會前進和經濟發展,具有較大的抗經濟危機性,這也才是我們現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的最終目的。我們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要建立在符合我國國情的基礎上,從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出發,較好地處理CET和素質教育的關系。
二、大學英語課程改革的常規思路與基本方法
(一)改變人才培養模式。大學英語課程改革首先要從課程設置開始,推行素質教育和社會實用教學,從社會發展和抗經濟危機出發,課程由四個級別三種課型變為六個級別九種課型等,增加四級英語后續課程,推進學生進一步提高英語水平,增加高級閱讀、高級視聽課,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英語的綜合應用能力;增加英語選修課程,給學生個性發展提供機會和平臺,為更好地學學英語打下基礎;學校還要定期舉辦學習方法、考試輔導、背景知識講座和各項英語競賽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多樣化培養人才。合理利用高校教學資源,實行分級教學、分類培養。學校通過分級考試,設定三個或五個不同的學習起點和終點的班級,按照每個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實際英語水平編班上課,培養頂尖級水平的英語人才和具有其他專業知識又英語素質過硬的人才。根據不同課型,對班級進行靈活性的拆分與合并,大、中、小課相結合,既節約教師資源,又保證授課質量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既加強了優秀教師的輻射力量,提高了培養要求,也給教師開辟了更多的發揮余地。學校從多方面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人手,學生提前達到課程基本要求,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傾向自由選課,從而拓寬了學生多方面的知識技能,大學還可以自編教材,熔語言、文化、其他學科知識為一爐,滿足不同起點的學生要求。
(三)改變學分管理制度。學校引進競爭機制,激發學生內在動力,積極學學英語,鼓勵學生向英語更高目標奮斗,達到抗經濟危機的水平。可以采用必修、免修和選修等多種方式相結合來完全學分,還要鼓勵競爭、允許跳級。凡提前完成課程基本要求者,可以用節余課時繼續學習四級后續課程。(四)充分利用教師資源。建設一支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合理、銳意進取、團結協作、具有較強教學能力、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師資隊伍,充分發揮教師的特長和技能,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以應用能力培養為目標、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多媒體課堂教學與網絡自主學習相結合的英語學習環境,達到一個教師和環境和諧發展的局面。
三、世界經濟危機下有關大學英語課程改革的應對策略
世界經濟危機背景下,大學英語課程改革受到了沖擊,也得到了啟發。大學英語課程改革必須考慮到全球性的經濟巨變,大學英語教育培養的人才也必須能夠適應全球經濟環境的風云變幻。筆者認為,在世界經濟危機背景下大學英語課程改革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策略。
(一)傳統實用方法。從教學大綱、教材建設、三基培養等方面著手對課程改革實施一系列舉措,使大學英語課程建設向正規化、科學化方向發展。我們要改變長期使用一套教材的做法,采用多元化教材滿足不同類型學生的需求。根據學生的具體成績,采用不同的教材,甚至可以是自編教材,也可以把《大學英語》《新編大學英語》《新視野大學英語》《新版大學英語》等教材的優點全部集中,還可以鼓勵教師盡可能使用網絡和多媒體技術,尋找一些更實用的教學資料,跟上時展的要求。進一步深化分級教學,有重點地培養英語水平突出的學生。
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堅持新教師崗前培訓,實行新老教師一對一“傳、幫、帶”,使新教師盡快適應工作崗位,還要不斷提高在職崗位教師的業務素質和理論素養,定期派遣教師到上海、北京、杭州、西安等地參加出版社舉辦的教材教法培訓班,聆聽專家的講課和講座。
全校積極營造英語學習氛圍,設立英語角、英語廣播電臺,舉辦英語聽力競賽、英語演講比賽、英語寫作比賽等,活躍校園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二)探索創新方法。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要堅持分級、分類指導,在重視學生基礎知識學習的同時,要求學生打下扎實的語言基本功,嚴格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適應經濟危機時期及以后社會對語言能力的要求。要積極挖掘學生的英語潛力,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多種培養方向,在學習興趣上下功夫,找到學生的興奮點,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潛能和優勢,提高學習的自信心、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適應環境方法。現在是全球經濟危機時期,經濟社會環境發生了極大變化,“畢業就會就業”已是昔日美景,面對當前就業艱難的壓力,將來的日子里激烈殘酷的競爭是在所難免的。等到渡過經濟危機,社會和經濟又將面臨再次的高速發展,競爭將會更加的白熱化。大學畢業生必須具備的能力不僅要能夠對抗經濟危機,還要能夠對抗經濟發展。
要求擁有英語水平突出的交際能力將是現在和未來就業的明確走勢。大學英語必須增開語音課程,學生要掌握語音知識,把握讀音規則,既方便記憶單詞又有助英語表達。學生發音準確,對開口說英語有很大的激勵作用,從而進一步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和聽力辨音能力。增開翻譯和閱讀課程,培養譯語意識,遵循譯語表達習慣,排除母語干擾。開設英語報刊閱讀課程來輔助英語教學新模式,使其更加符合學習者的心理,促進教學質量。引進新聞英語,激發學生聽廣播、看報刊的興趣,開闊學生眼界和心胸,有助于學生立足中國、放眼世界。
(四)語言綜合方法。學習英語,首先是使用一門外語的技能,要訓練、智力、交際相結合,正確把握英語的聽、說、讀、寫以及輸入與輸出。要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切實落實以人為本理念,轉變單一教學目標為多元化教學目標。其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自然班為單位,把程度好的和程度差的學生抽出來編成高班和低班,經過一輪實踐,發現聽寫能力較弱,開始下一步改革。第二階段:增加課時單獨指派老師,專門對學生進行聽力和寫作的訓練。第三階段:改善教學條件,進行各項改革,使大學英語教學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現在全球處于經濟危機籠罩之中,大學英語課程改革這只小船要達到理想彼岸所遇到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培養能夠對抗經濟危機和適應經濟危機后發展的人才,就應該從大學英語教學開始,也需要從大學英語課程改革中汲取力量。廣大教育工作者要認清形勢,積極應變,方能在沖擊中發現機遇,在機遇中獲得完善,實現大學英語課程改革的一路凱歌。
- 上一篇:翻譯研究與中西語言文化論文
- 下一篇:記敘文寫作教學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