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lim教學設計理論論文

時間:2022-09-11 09:47:00

導語:B-Slim教學設計理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B-Slim教學設計理論論文

摘要:本文探究了英語教學過程中的課堂教學設計及效果反饋的聯系,指出了當前英語教學中存在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效果之間的不協調問題,從而引出B—Slim的教學設計理論。

關鍵詞:b-slim理論;有效教學;教學實踐

一、問題的提出

根據《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學生必須獲得“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用英語進行思維的能力?!彼羞@些能力的形成都取決于英語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而教學方式就體現在課堂教學的活動設計中,教學效率也依據教學活動任務的完成質量。但目前的實際情況是:學校的生源狀況和師資條件、管理水平、教學設備和語言環境、班級大小的差異非常大,教學效果當然不可能一樣。所以不能只有一種教學方法、一種教學模式。

隨著新教材的使用和課改的進一步深化,英語教學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改革。越來越多的教師在思考如何上好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課堂教學,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經常能看到教師設計的課堂活動一個接一個,轟轟烈烈、熱熱鬧鬧,學生積極參與。這樣的教學設計背后出現的問題是:重能力,輕雙基;重輸出,輕輸入;重表演,輕內涵;重功能,輕結構;重流利,輕精準;重歸納,輕演繹等。英語課堂教學效率普遍不高仍然是教師們深感困惑的問題。我們都知道:巧妙的教學設計是有效教學的良好開端,靈活的知識呈現能使新知識更加具體、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語言的活動能促使學生習得語言相關知識。但是,這些看似行云流水的教學過程有時未必具有良好的教學實效。針對這一現象,筆者欲從在國外親自體驗的B-Slim(成功語言指導模式)理論中論述設計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

二、B--SLIM教學理論

筆者有幸在2006年到加拿大北阿爾伯塔省理工學院學習B—Slim理論。有幸聆聽了B—Slim理論的創始人Blash博士對其理論的詮釋。而且筆者在加拿大學習期間教師的授課也是B—Slim理論實踐。通過親身體驗,筆者認識到:B—Slim理論能反映出教師如何在理論的指導下設計教學,在順序漸進、多樣化教學活動中使不同層面的學生獲得成功。同時,這理論也為教師設計教學、組織教學和開展教學活動提供了一個平臺、一個模式。通過這個模式能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效果。

三、有效教學

在英語教學中,課堂教學是學校這個特定空間中以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社會活動。但是英語課堂教學的多樣化并沒能使學生對英語學習有足夠的興趣和動機,教學效率不高仍是廣大英語教師深感困惑的問題。也有種情況是教師課前不進行課堂教學設計,上課缺乏目標意識,隨意性大,造成教學時間的隱性浪費。

筆者所指的設計不同于過去的教學計劃。過去的教學計劃大部分是以教師的直觀感覺和主觀經驗為基礎,缺乏目標意識,所關注的是教師的主講作用,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而現在的設計是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記憶規律、并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著眼于激發并促進學生的主體學習,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和智力優勢,從而習得語言,這就要求教師除具備良好的英語運用能力外,還要求具備系統的英語學科的理論知識。這樣才能深刻領會教學大綱的精神及教材內容的設計,才能根據教學對象的不同,設計并運用恰當的教學設計組織課堂教學,同時要求教師加強先進理論的學習、探索教法、大膽創新,幫助學生達到預定目標,并通過評價反饋來強化學生的學習。

對于有效教學,巴班斯基曾經提出最優化教學的四個重點:一是用最優化的觀點選擇教學方案;二是衡量學生實際的學習可能性;三是考慮現有的教學條件和可能性;四是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設計教學任務。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任務時充分考慮學習環境、學生水平與需求、班級人數等。所設計的教學過程清晰、內容難易適度、教學步驟銜接自然、時間安排合理,調控教學節奏、調動學生積極性、減少學生的情感焦慮、保證學生的參與并有助于發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我國英語課程標準清楚地提出教學設計的標準及一般原則:教學設計應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以幫助學生獲取語言知識、培養語言技能和語言能力,促進跨學科的學習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任務設計的原則是:任務必須有清晰的目的和可行性,應具有意義和接近真實生活,應包括獲取、處理和轉換信息的過程。學生應該使用英語做事情,當任務完成時應有具體的結果。

有效性教學就是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根據《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任務時,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水平,開展有助于學生學習英語知識和發展語言技能的教學活動,并通過設計和實施各種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合作能力及創造力等綜合素質得到發展。這就要求教師思考以下問題,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1.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什么?學習哪些語言知識?提高哪些技能?

2.開展哪些教學活動?目的是什么?怎樣體現整體參與性的原則?怎樣體現單個學生的學習效果?

3.運用什么方法和手段開展教學活動?怎樣組織活動使其達到最佳效果?

4.怎樣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策略、提高教學效率?

5.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要“因材施教”“課堂有效率”,教師的教學設計應注意以下方面:

1.教學目標全面。這是指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設,包括知識、技能、方法、情感和多維目標。

2.教學情境激勵。這是指通過創設各種問題和活動情境,激發學生的思維欲望,鼓勵學生運用舊知識與新知識的聯系。

3.教學結構有序。這是指科學設計教學內容的呈現順序,合理安排學習和復習。

4.教學活動民主與合作、主體與互動。這是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給予關懷和幫助。

5.教學反饋及時。這是指教學前和教學后的反饋,前的反饋可以了解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知識準備和心理準備;后的反饋可以及時檢測效果,判斷教和學的有效性。

四、教學活動設計

依據B—Slim理論,教師課堂活動設計應包括:教學時間、教學資源及教學活動。它要求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設計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可以是發散思維、直覺思維、想象思維和歸納思維等。適合學生實際的和貼近學生生活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是進行創造思維的具體手段,是培養創造力的途徑?;顒雍湍芰κ窍嗷プ饔玫?。學生會在不同的活動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嘗試和提高,使教學活動更具開放性,給學生的參與和思維擴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筆者認為教學活動設計要有明確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設計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盡量自然,設計的活動應有利于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發展語言技能,進而提高實際語言運用能力。

實踐證明,科學地選用教學設計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能在不加重學生負擔的情況下,完成教學目標任務。

當今的新教材確實能讓人耳目一新。教材的版面設計、插圖、知識結構、文化背景,教學內容以及語言運用等方面,都具有真實性和趣味性等特點,這些為英語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同時也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學的關鍵是教師。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加強科研,促進教師的發展,這是根本。用高水平的語言能力和嫻熟的教學技能來感染和影響學生。勤鉆研,勤反思是教師進步的源泉。通過對老觀念的再創造和樂于接受和嘗試教學新理念的態度,加上自身的不斷探究教法,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創造最大的教學效率,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教師在教學研究中多學習、多留意、多思考、多嘗試,教師的“輸入”到位,就會讓英語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學生就能自由地“輸出”,真正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中國的英語教學也會邁向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魯子問.中小學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5.

[2]皮連生.教學設計——心理學的原理與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