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教學質量與效率途徑論文

時間:2022-02-26 10:46:00

導語:大學英語教學質量與效率途徑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英語教學質量與效率途徑論文

1、

大學英語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在高校課程體系的改革中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眼下是一個高科技競爭和高度信息化的時代。面對知識經濟的挑戰和人才的激烈競爭,英語作為一種獲取各種專業知識和信息的工具已顯得十分重要。加入WTO以后,我國的各行各業直接面對國際大市場,日益頻繁的國際交往和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質量標準越來越高,如何培養綜合素質高,外語交際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這是大學英語課程改革的熱點問題,也是難點問題,值得我們認真探索和研究。

2、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與分析

大學英語是一門把語言內容轉化為具體行為能力的課程,它潛意識地把語言的學習和語言的運用結合在語言的整體行之上,它是一種特殊行為和能力的結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愈加感到現行的大學英語教學費時低效,不能適應我國現代化建設和國際化交流對人才素質的要求,這一問題已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從小學到大學,雖然教師、學生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英語學習上,但效果卻不如人意,究其原因:

1).教師和學生就如何“教書”和如何“學習”都存在認識上的誤區,重知識傳授與學習,輕能力培養與訓練,結果是教師講得多,學生練得少,老師在課堂上講得再精彩,學生充其量只是裝知識的“容器”,被動地聽,被動地記筆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思維創造性得不到充分地發揮,形成了“剃頭挑子一頭熱”的狀況,其結果是教師憤然,學生茫然。

2).隨著招生數量逐年增加,生源質量每況愈下,大多數學生英語基礎差,學習能力也差。導致了學風方面的種種問題。

3).學習與運用脫節,導致了教學雙方的消極互動,使學生經歷了學習失敗的消極體驗,挫傷了學生的自信心,使教學難以獲得滿意成效。

4).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教學手段傳統單一,抽象化,程式化,缺乏語言學習的氛圍,激發不起語言學習的興趣。

5).教學缺乏研究,“重教學,輕教研”的傾向在教師中普遍存在。他們只注重埋頭上課,不重視教學理論、教學規律和教學方法的總結和研究。

上述因素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大學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3、大學英語教學的思考與對策

當前,面對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形勢,大學英語教學質量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為了扭轉大學英語教學高投入、低產出的不良局面,我們的思考與對策必須圍繞“教”與“學”的問題展開研討,應從教育理念、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質量管理五個方面入手深化教學改革,從根本上實現“五個轉變”。

3.1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引導學生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

“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強調教學對象是“人”,而不是“書”,因此,我們認為轉變思想,轉變學習觀念首先應從新生抓起,新生經過中學階段的努力拼搏,懷著對大學生活的美好憧憬跨入大學校門,大學生活對他們來說,既新鮮又陌生。不少新生進入大學時有一種如釋負重的感覺,他們想當然地認為“金榜題名”就是成功,再也不用像高中那樣苦讀了,從此可以松口氣,在大學的學習中表現得松懈茫然。由于在中學階段,學習在家有父母管著,在學校有老師壓著,養成了一種依賴性。學習缺乏主動性,進入大學以后,情況都變了,他們需要獨立地面對生活,面對學習,面對各種問題;更重要的是大學的學習更強調自主性,具有更廣闊的思維空間,這使得他們一時難以適應,具體表現在:

(1)對大學階段英語學習的目的和目標不明確;

(2)學習的主動性差,對教師的依賴性強;

(3)英語基礎差,語言運用能力弱;

(4)不知道如何合理支配學習時間;缺乏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

對于新生來說,入學教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特殊時期,過渡得好,為他們四年的大學生活開創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把握好這一時機是完成中學向大學生活過渡的關鍵。抓好入學教育,幫助新生上好大學第一課至關重要,大學英語教師應圍繞轉變學生的觀念,調整學習策略,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組織學生認真學學英語《教學大綱》,幫助他們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要求每人針對自身的情況,制定大學英語學習目標和階段學習計劃;

(2)要通過摸底分級考試,摸清新生的“家底”,獲取新生英語基礎水平的第一手資料,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因材施教、因班施教、因人施教。

(3)增強新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強調英語是學會的,不是教會的,改變一部分新生把英語學習全部寄托在教師身上的依賴心理,對學生強調要做學習的“主人”,不要做學習的“奴隸”。

(4)積極幫助學生轉變學習觀念,調整學習策略,養成“課前預習——課上練習——課后復習”的良好學習習慣。變“消極被動地接收知識”為“積極主動地獵取知識”。

3.2堅持“學以致用”的教學思想,引導學生從重“語言知識”向重“語言運用”轉變。

語言是社會交際需要和實踐的產物。語言只有在交際中、在使用中才有活力,才有生命(王奇民:2002)。掌握語言是通過實踐逐步培養習慣的過程。人們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才能真正掌握這一語言,也就是說運用是語言學習的歸宿,同時又是語言學習成功的保證。語言知識是語言運用的基礎,但知識并不等于能力,知道并不意味著會用。我們不能想當然地認為學了幾年英語,掌握了一些語法規則和數千個英語單詞,就已學會使用這種語言。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強調精講多練,一個動詞、一個短語、一種句型要通過學練結合、考練結合、練用結合,才能真正掌握和運用,通過以語言知識的訓練為手段,培養和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教學的實踐反復證明,要提高大學英語的教學效率,就必須正確處理好“用法”與“運用”的關系,要認識到“用法”作為“運用”的必要組成部分,并不一定能保證“運用”,而“運用”則可以促使“用法”的掌握。同時,要引導學生正確領會和擺正“知”和“行”、“懂”和“會”、“課堂行為”和“社會行為”的關系,實現從學“用法”到“在運用中”學的轉變。

3.3堅持“互動型”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變。

大學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它并非教而會之,需要大量的、反復的語言實踐活動才能掌握,因為語言的社會性和交際性本質使英語學習有別于其他課程。就語言學習而言,“教”與“學”實際上是矛盾的對立統一,在外語教學過程中,“教”的結果最終得由“學”來體現,抓住了“學”,就是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視了“學”,就是明確了英語教學的主體。“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是以語言學習規律為基礎的,它把學生從被動引向主動,從消極接收引向積極參與(王超英:2003)。語言知識盡管有助于語言能力的培養,但語言知識只有通過大量的實踐才能轉化為交際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必須以學生為中心使課堂變為交際活動的場所。教師應從傳統的主導地位向指導地位轉變,課堂教學應從傳統的“單邊灌輸型”向“雙邊交互型或多邊交互型”活動轉變。通過平等參與和學生的主角效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通過聽讀,提高學生的接受性技能;通過說寫,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技能;通過討論交流,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努力形成課堂教學的整體活力,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能力培養型的課堂教學模式。以保證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變。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教人以漁”。教師的職責一是教給學生知識;二是教給學生如何獲取知識的本領。我們設計教學活動不僅要有益于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會學”。“學會”具有一定的時限性和被動性,而“會學”能使人終身享用,符合“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的時代要求。“會學”更具有主觀能動性,效果更佳,所以,教師要給學生送金子,更要教學生點金術,使之掌握獨立學習的方法。只有“會學”,才能學好,才能創新,才能有所作為。

3.4堅持營造“多維度”的語言交際環境,使教學手段從“黑板-課本-錄音機”向“多媒體化”轉變。

外語學習和母語學習的不同主要在于缺乏必要的語言環境,而語言環境是語言存在的條件,離開具體的語境,語言只能是一種抽象的符號(王奇民:2002)。大學英語之所以難以收到預期的效果。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傳統的“黑板-課本-錄音機”這種單調、抽象、刻板的語言教學模式。從一定意義上講,英語教學是一種語言環境的創造,一種能創造出激發、高昂、活潑的教學場景,使教與學雙方始終處在“活化”的動態之中,使死氣沉沉的課堂轉變為生動活潑的舞臺。多媒體技術是大學英語教學的最好教學手段,它能創造一種融真實性、交際性、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互動的語言交際環境中學習、掌握和運用語言。然而,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對大學英語教師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許多工作要求教師“幕后”準備,教師需要學習,掌握諸如Powerpoint、Authorware等軟件制作,備課量大,工作量更大。但是多媒體教學為改變教師“一言堂”的課堂局面帶來了契機,為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創造了條件。

3.5堅持建立有效的質量保證制度,使大學英語教學從注重“目標管理”向注重“過程管理”轉變。

有效的教學質量考核是常規教學管理的重要方面,建立嚴格、科學和規范的教學管理保證制度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為了保證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我們就必須強化發展性過程考核,通過這種教學過程的量化考核實施教學質量的“動態管理”,具體措施如下:

(1)加強教學工作的量化考核,建立健全教學質量考核體系;

(2)加強測試研究,實行教考分離;

(3)建立學生成績檔案,落實教學質量目標責任制;

(4)強化教學研究活動,建立“周情通報”制度;

(5)加強同行之間的交流,建立聽課評教制度;

(6)建立教學質量考評激勵機制,設立專項獎教金,獎學金。

實踐證明:教學過程實行量化考核能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敬業精神,增強教師的質量意識、責任意識和競爭意識。

摘要:本文針對大學英語“教”與“學”的問題進行了思考與分析,提出應從教育理念、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質量管理五個方面入手深化教學改革,使大學英語教學從根本上實現“五個轉變”,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質量與效果。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質量與效率實現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