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校英語考試中英漢翻譯的異議
時間:2022-04-12 09:33:00
導語:探索高校英語考試中英漢翻譯的異議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翻譯是學生應具備的“聽說讀寫譯”能力之一,實用性很強、對學生的基本功要求比較高、考察比較全面。要做好這一部分,除了掌握翻譯理論和技巧,并結合大量練習之外;平時更要加強對基礎知識和語言文化的學習,尤其要了解英語和漢語之間的語言差異,這是做好翻譯的前提和基礎。只有了解兩種語言的不同,對源語的解讀和向目標語的轉譯才能準確。關于翻譯理論和技巧,已有很多著書立說,在此將不作贅述,本文主要從英漢差異方面展開論述。
一、英漢最大的差異是英語重形合(hypotaxis)而漢語重意合(parataxis)
任何一種語言都是形合和意合的結合體,只是不同語言會各有側重。英語是一種形合的語言,即注重句子的結構、語序等,哪個成分跟哪個成分相關聯(lián),一般能從形態(tài)上看出,整個句子圍繞一個主謂結構,層次分明。漢語是一種意合的語言,即注重句意的表達,各分句以意相連,平行鋪開,句子的結構和語序等都服務于句意。由于沒有明顯的外顯形態(tài)標記,比如關聯(lián)詞等,成分間的關系往往要通過上下文意思來判斷,碰到省略的情況更是如此。
以“他不去我去”一句為例。這句話就五個漢字,沒有關聯(lián)詞;可以根據(jù)不同語境定出多種關系。而譯成英語時則要根據(jù)語言環(huán)境,用關聯(lián)詞把這些關系表達出來。如果是假設的情況——“如果他不去我就去”,應該譯為Ifhedoesn’tgothere,Iwill.如果是因果的情況——“因為他不去所以我去”,應該譯為Becausehedoesn’tgothere,Iwill.也可能是讓步的情況——“即使他不去我也去”,就譯為Evenifhedoesn’tgothere,Iwill.
二、基于“英語重形合漢語重意合”的特點,英漢存在下列差異
(一)英語多長句,漢語多短句
這里的長短句不是根據(jù)句子的絕對字數(shù)來劃分,而是指一個英文句子可能會譯成幾個漢語句子,或是漢譯英過程中可能會把幾個句子合并成一個的情況。(翻譯中有“英語不怕長、漢語不怕短”的說法。)如IwaitedinthelobbywhileIwonderedwhattodonext.我在門廳里等著,同時心里納悶,下一步該怎么辦。
(二)英語多用被動,漢語較少
英語中被動語態(tài)使用范圍很廣。凡是在不必說出主動者、不愿說出主動者、無從說出主動者或者是為了便于連貫上下文等場合,往往使用被動語態(tài)。漢語中也有被動,但使用范圍要窄得多。基于此,英譯漢過程中,多數(shù)把被動形式轉為主動形式;而漢譯英過程中,根據(jù)語境和表達要求,也把一些主動句譯為被動句。英語被動結構為系動詞be+及物動詞的過去分詞(+by……)。漢語被動句式中表達被動的詞除了“被”之外,還有其他如“讓”“遭受”“給”“為……所”等詞,表達多樣化。
(三)英語多用代詞、介詞、關聯(lián)詞,漢語較少;英語有冠詞,漢語沒有;漢語多用語氣詞,英語沒有
如Themoonrunsaroundtheearth.月亮繞著地球轉。Ismoregrowthreallybetter?經(jīng)濟發(fā)展得越快越好嗎?
(四)英語和漢語主謂賓結構基本一致,但定語的位置和狀語的位置、順序等則有同有異
1.定語的位置。(1)單詞作定語時,英語和漢語都通常放在所修飾詞的前面。如beautifulflowers漂亮的花;mylittlegarden我的小花園。(英語中形容詞修飾不定代詞時必須后置如somethingimportant重要的東西;anythingnew任何新的東西)如果英語中名詞前作定語的單詞太多,漢語中則不適合前置。如alittle,yellow,ragged,lame,unshavenbeggar一個要飯的,身材矮小,面黃肌瘦,衣衫襤褸,瘸腿,滿臉短髭。若翻譯為“一個矮小的,面黃肌瘦的,衣衫襤褸的,瘸腿的,滿臉短髭的乞丐”,則顯得定語太長。(2)短語或句子作定語,英語中作定語的短語或句子一般后置;漢語中多放在所修飾詞的前面,但也有后置的,視漢語習慣而定。定語從句譯為漢語時,可置后譯成并列分句或單獨成句。如:foodwithlowerfatcontent脂肪含量較低的食品;如:Thepeoplewhoworkedforhimlivedinmortalfearofhim.在他手下工作的人對他怕得要死。
2.狀語的位置及順序。(1)英語的狀語位置比較靈活;而漢語的狀語成分多數(shù)在所修飾詞前,尤其是簡短的狀語。如:中國正在迅速發(fā)展。Chinaisdevelopingrapidly.(2)英語的狀語的順序一般是方式、地點、時間;而漢語的狀語的順序一般是時間、地點、方式。如:他是一九八零年八月在濟南出生的。
HewasborninAugust,1980inJinan.(3)英語中時間和地點狀語都是由小到大;而漢語中則正好相反。如:貿(mào)易交流大會要在2006年6月5日在山東省濟南市解放路60號舉行。
TradeExchangeConferencewillbeheldonJiefangRoad60,Jinan,ShandongProvinceonJune5,2006.(英語中月和年中間以及組成地點狀語的各部分要用逗號隔開;而漢語習慣是聯(lián)在一起寫無需用標點符號)
綜上為英漢在句法結構等方面的主要差異,當然英漢之間還存在其他方面的差異,如文化等,所有的翻譯理論和技巧都是建立在英漢差異基礎之上的。由于這些不同的存在,絕大數(shù)句子在翻譯時不可能達到完全對等,否則就會出現(xiàn)中式英語(Chinglish)和西化中文的現(xiàn)象。在平時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中式英語比較嚴重,因此學生要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多讀原版英文,并結合翻譯技巧,多作練習,以求得準確的翻譯和表達。
- 上一篇:教師支教實踐感想
- 下一篇:代位求償原則的公平性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