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發展小學生英語語言能力以及交流的能力

時間:2022-05-05 11:37:00

導語:小議發展小學生英語語言能力以及交流的能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發展小學生英語語言能力以及交流的能力

<小學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以描述學生“能做什么”為主線,強調學生要能用所學的英語做事情,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語言學習要從語法講解中和單詞的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要通過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和提供大量的語言實踐的機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感知、實踐、參與和交流,形成語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觀察、發現和歸納等方式,掌握語言的規律,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通過交流與合作發展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我們會驚訝于一個5,6歲的外國孩子能懂兩門外語,而對受過四五年英語教學的中國孩子無法開口說英語的現狀頗為擔憂!語言學家認為:語言就是環境,氣氛,習慣!

環境:有大環境,小環境。現在上海的語言環境應該說是非常優越的,為學習英語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隨處可見的中英對照標記,各類外語書籍,各種形形色色的外文課。小環境:就是要優化校園,教室,課堂的環境。這個環境是學生習得語言能力的根本和源頭,也是我們老師需要精心設計,合理布局,才能使這個小環境得以發揮大作用!而課堂就是我們教師的主陣地。

一、在課堂教學中,利用直觀教具,培養學生的直觀思維,是整個教學過程變得生動,形象,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發展英語的語言能力。

根據心理學家研究:眼睛是在獲取知識過程中,比耳朵等其他感官有更特別的貢獻;而且眼睛識別事物最快,獲得知識以后,記得最牢。根據這個特點,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一切直觀教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眾所周知,現階段的教具層出不窮,有最簡單的圖片(包括單詞圖片),剪貼畫,實物投影,電腦課件的出現很大一部分充實了直觀教具的陣容,這些都對我們的教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是我們不可避免的看到教師為制作這些直觀教具所付出的相當大的前期工作,而且并不能深入到每一堂課,每堂課的每個步驟。

而我在課堂教學中更多的是運用了簡筆畫這一直觀教具。簡簡單單的幾筆畫在剎那間就能表現一件事物,一個行動,一個情景和一個情節。而且簡筆畫概括性強,能準確表達意思,幾乎可以用于一切場合,一切課型和一些環節。它的特點是:簡練,概括,工具簡便,線條簡明,容易學習,占用的時間少,卻具有形象,風趣,活潑的特點,給人留下深刻的影響。這樣學生看到人和物,根據聯想,進行描述,既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又可以初步利用英語進行思維,表達思想,發展了語言能力!

二、在課堂教學中,恰當運用游戲,活躍課堂氣氛,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恰當運用游戲可以調節一個學生緊張的狀態,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使學生在游戲中增強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愿意上英語課,喜歡上課的方式,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激發起’我要學’的學習熱情,形成一種教師’善教’,學生’樂學’的良性循環的教學氛圍。在教學中,游戲可以貫穿于整個過程,使之成為提高課堂質量的潤滑劑。每一個游戲的運用都有其特殊的目的,為了鞏固知識,抑或為了引出新授內容,有的是要加強學生說段能力的培養,有的是為了提供給學生可說的話題,增加他們對語言的支配能力。

如我在教學三年級牛津英語的時候,比較注重對學生聽說的培養,以聽說促動學生對語言的感知能力。我設計這樣一個猜謎游戲,我在黑板上寫上一個單詞,讓一個學生猜是什么,其他學生通過用句子描述這個單詞來提供給他信息。例如,我顯示了一個“mirror”,同學們就很踴躍:It’ssmooth.It’shard.It’sasquare.Maybeit’sacircle.Icanseemeinit.由于把最顯著的特征說出來了,該生一下就猜到了。然后,我趁熱打鐵,反過來要求學生試著用剛才的話來描述下“mirror”。這樣由聽-理解-猜意-說,循序漸進的幾步下來,學生的語言能力會有明顯的提高。

在復習階段如果運用游戲,往往事半功倍,也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快自覺的氣氛中復習鞏固基礎知識和語法點。例如在復習havehas這兩個經常混淆的單詞時,我放棄了一貫的題海戰術,在黑板上畫了代表havehas的兩大籃子,然后再給出一些常見的人物名稱,讓學生把這些名稱放入正確的籃子中,最后由老師統計,看誰籃子里的東西都放恰當了。由于代替了以往枯燥的練習,學生的興致很高,就算錯誤多多,也樂于接受改正。

很多游戲具有競賽性,抓住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引導他們主動投身于教學活動,課堂氣氛必然更加熱烈。經常采取一些小組比賽,個人比賽或者男女之間的比賽非常有效。例如為了加強對學生說段的訓練,我設計了一個競聘教師的廣告。為了讓學生有話可說,在廣告上我給了他們一些提示:Areyouyoung?CanyouspeakEnglish?Canyoutellstories?Doyoulikechildren?AreyoutheteacherIneed?為了要得到這個崗位,學生們非常踴躍,積極組織語言闡述自己是最佳的人選。有一個學生這樣說到:IamMary。Iamveryyoung。IcanspeakEnglishverywell。Icantellfunnystories。Ilikechildren。Icanrunandjump。Icanplayfootball。Ilikeswimming。Icandoanything。Iamgood。Iamtheteacheryouneed。

在運用游戲時也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游戲的設計既要求合理,更要求新奇,有想象力。這樣比較容易滿足學生的胃口。

2.游戲不應為了玩而玩,而應經過精心設計為本課的中心和內容服務。

3.游戲必須有一定的參與面,讓大多數學生動起來。

4.老師應控制好游戲的時間和規則,這是游戲成功的前提和保證。

5.游戲應常換常新,不然多次使用后效果會不明顯。

三、在情境中,抓住一切契機,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沖破學生的開口關,培養學生交際合作的能力。

英語教學的實質是交際,是師生之間的交際,是師生之間進行感情,思想和信息的交流過程,也是學生之間的交流。而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在與交流思想,交換信息和表達感情。不同年齡的學生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應達到不同的交際水平。只有將語言教學和生活緊密聯系,才能使語言教學走向生活,并為生活服務。

在課堂中,教師應盡可能的創設出真實的交際環境,讓學生圍繞所學內容進行語言交際實踐活動。盡管這模擬的情景并不就是自然生活環境的再現,但比起機械的語言操練,它更貼近生活,學生也容易掌握語言的正確意義。教師應盡可能給學生設置’表現’的舞臺,當學生從’無法表現’中燃起學說的愿望時,再于學習進程中遞進的設計表現層次,輔以激勵效應,順應學生思維發展,讓他們產生交際的愿望,而且會越說越好。

1.教學激發學生的“表現欲”主要圍繞“愉快,競爭”四個字進行。

設置情景結合表演是很好的方法。例如在教學theanimalsIlike這個topic的時候,我設計了讓四個小組競爭的情景。他們每個小組就是一個代表團,帶上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可以是實物,也可以是頭飾),然后設計臺詞,對下面的同學進行一番現場演說,最后由下面的學生進行投票,選出哪一組的小動物為今天的明星。學生的表現欲望非常強烈,他們用簡潔明了的口語加上適當的體態,爭先模仿動物的憨態,急切的想讓大家認可他們的動物是最好的,隨著學生表現欲越來越強,表達的效果也越來越好。有的小組合作地非常地道,有專人表演小動物,專人演說,還有專人學扮聲音,得到了學生們的一致好評。這樣的情景教學在課堂中是屢見不鮮的。

2.通過聽說讀寫等語言活動,創設情景,輸入大量語言信息,文化背景,為學生的交際創造外部條件。

學生通過感知,理解,記憶,歸納等思維活動,才能輸出正確,得體,流利的口語。外因只有通過內應才能發生作用,交際化的課堂模式必須充分考慮如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經常的給學生講講外國的一些風俗習慣,閱讀一些簡短的外國笑話或者一些常見的外國諺語,對孩子們來說非常好奇,求知欲望增大。這些信息量的輸入對于他們今后的口語及寫作打下了基礎。

3.課外發散,利用一些場所活動進行交際合作。

剛剛提到了引導學生用英語交際是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但是課內幾十分鐘的學習與表現,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只是開始,其練習量遠遠滿足不了操練的需要,更別說進一步交際了。由于語言環境的限制,學生缺乏大量的生活與社會實踐,有必要創造一些小環境。

鼓勵學生到各類“外語角”看看說說,體驗輕松、自然而且濃厚的英語氛圍。條件許可的話,在教室里用音樂,圖片,實物,布置等營造“身臨其境”的感受。教師可在一旁作相應的指導,服務于恰當好處,使氣氛活躍。學生在這種場合下往往能自覺開口,無忌憚的說。此外,定期舉行”小品展演,朗讀競賽,英文對歌”等活動,都是學生樂于接受并喜歡的。此外,我還鼓勵孩子們走出校門,尋找生活中真正的英語情景,大膽結識外國朋友,作一些力所能及的嘗試。

語言不是抽象的工具,教師的任務是在不同階段把所學內容變成真實的情景讓學生操練,培養學生交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