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大學英語》教學資源開發研究

時間:2022-12-06 11:01:45

導語:高職《大學英語》教學資源開發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大學英語》教學資源開發研究

摘要:在現代社會,要求人才成為德技雙馨之人已經成了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因此,對于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情況來說,在充分關注學生職業技能的同時,努力構建有效的“課程思政”,讓“思政”教育充分貫穿并融合到高職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之中是當前高職院校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本文立足于課程思政背景,對高職《大學英語教學資源的開發進行研究,從加強課程體系構建、提升教師思政意識等方面探究了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大學英語》教學資源開發的策略,希望以此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職;《大學英語》;教學資源開發

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我國教育的各個階段,它是指引我國教育發展方向,指引人才培養方向的關鍵所在,盡管如此,在高職教育階段,由于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高職教育普遍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發展,忽略了思想意識和道德修養的培養,這就造成了部分高職學生雖然在學校習得了較好的知識和技能,但是在進入社會以后不能夠完全爆發出自身潛能,有些甚至因為思想境界不高而走上歧途[1],這就警醒了高校應將課程思政積極貫穿于高職學科教育,而教育教學資源的開發與研究也是高職《大學英語》提高其課程思政,助力學生全面素養提升的關鍵所在,因此,本文立足于高職《大學英語》教育教學經驗的總結,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其教學資源的開發進行了探究。

一、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大學英語》教學資源開發

(一)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在傳統的課程體系中,大多數的課程精力均放在了對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傳授中,并且在潛意識中也認為,只要學生的技能精湛便能夠在社會中廣受歡迎,但是最終的結果卻是培養了一部分高技能,低情商的學生,他們在走上工作崗位以常常因為在德育修養方面欠缺而前途黯然。教育并非僅僅是傳遞知識和技能,尤其是在現代教育的背景下,教育所面臨的主題和思想均呈現出了多元化的情況,此時課程的育人模式更應該充分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才能夠更好地培養出一批合格的建設人才。在新時代,社會的發展需要新型的人才,英語作為全世界各民族之間進行無礙溝通的重要手段,是新時代人才需要掌握的主要技能,因此,在課程思政的背景下對《大學英語》教學資源的開發能夠逐漸樹立正確的思想觀、政治觀、發展觀,從而進一步明確真正的人才是在知識、技能以及情感意志等方面都全面發展的人[2]。(二)培養現代化建設的人才。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對各階段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代化建設人才所具備的不僅僅是高超的技能技藝,更應該有正確的思想政治修養。因此,在新時代大學英語教學的背景下,將課程思政與《大學英語》教學資源進行開發,使課程內容緊扣時代的主題,讓所培養的人才完全符合現代化社會人才的要求。促使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發展均在積極響應國家全面發展的情況下具有一定的個性,那么新時代的英語教學課程思政與課程資源的開發研究融合正好能夠充分展現出語言教育共性規律下的個性化發展要求,是在新時代中充分關注高職英語教學課程教學方向、教學目標、教學作用的關鍵所在,是培養現代化建設人才的重要體現。(三)促進英語教學課程的成熟發展。在教育改革全面深化的過程中,高職英語教學課程改革與發展是當前學界高度關注的問題之一,然而從現實問題來看,部分高職英語教學課程在改革中并未跟上步伐,其思想陳舊、教育教學模式僵化,無論是在課程構建還是教學改革等方面均表現出了不成熟的情況。鑒于此,在新時代高職英語教學課程思政與課程資源開發融合能夠促進英語教學,并從課程構建、育人機制、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全面革新,從而促進高職英語教學在現代化教育中朝著成熟的方向發展。實踐證明,要實現國家民族凝聚力的增強,關鍵在于各個民族能夠在發展過程中相互了解、相互學習、共同進步。語言作為一種良好的交流與溝通工具,在民族團結、進步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新時代的發展要求中,課程思政與高職《大學英語》課程資源的開發促使英語教學朝著知識、技能、思政等方向發展,所以是其課程成熟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大學英語》教學資源開發的基本原則

(一)與時俱進原則。在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大學英語》教學資源開發能夠促使新時代高職《大學英語》學科煥發生機,能夠更好地培養國家和地區建設的人才,因此其課程資源開發的過程中必須要以與時俱進為主要原則。首先,需要針對以前的課程進行客觀的評價,按照發展的觀點對那些已然不符合社會與學科發展的內容、思想、方法等進行摒棄;其次,應該針對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發展情況,采取有效措施來促使其對當前國家與社會發展的主要情況進行有效的把握,讓課程均能夠符合國家、社會與大眾需求。(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從現實的角度來看,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大學英語》教學資源開發并不是紙上談兵,它是一次英語教學實踐、課程思政以及協同育人機制構建的有效體現,也是新時代人們的知識、技能、觀念、情感意志等獲得發展的關鍵所在。所以,在進行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大學英語》教學資源開發過程中應該首先讓學生對關于英語、課程思政等知識、理論等進行有效地學習,然后在學習的過程中對理論進行質疑和豐富,進而將這些理論充分融入實踐的過程中,讓這些知識能夠在實踐的過程中進行有效運用。這樣才能夠讓實踐和理論進行有效融合,才能夠讓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大學英語》教學資源開發得到更為全面的幫助[3]。(三)以人為本原則。事實上,不管進行哪種方式的教學,也不管是采用什么方法來進行學習,都應該明白教育教學都是以人為中心的,都應該為人服務,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大學英語》教學資源開發也不例外,雖然形式有所不同,但是最終的本質都是關注人的發展。所以,在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大學英語》教學資源開發過程中,應該將以人為本的理論和原則貫穿始終:一是必須要從學生的基本需求出發,教育是圍繞人來確定相關目標和任務的,因此在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大學英語》教學資源開發的過程中以人為本實際上就是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讓課程資源能夠圍繞學生的發展來進行[4]。二是需要從社會的角度來進行全方位的考慮,這樣才能夠讓英語教學課程的發展得到社會的認可,讓資源得到師生的認可,因此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大學英語》教學資源開發要圍繞社會的發展來進行,這樣才是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

三、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大學英語》教學資源開發的策略

(一)加強課程體系構建。課程體系是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大學英語》教學資源開發的主要載體。經過教育教學的實踐證明,在教育的發展過程中,課程體系尤為關鍵,有效的課程體系能夠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起到積極推進作用,反之,不夠科學的課程體系則會導致學生在發展的過程中不能夠更加有效地促進其綜合發展。因此,在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大學英語》教學資源開發的構建需要加強課程體系構建。一是需要較為完善的學科融合體系。將課程思政理念充分融入課程資源的開發之中,以便于教育教學的過程能夠既關注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和學習,也充分關注學生思想品德、道德修養以及其他綜合素養的提高。二是要構建完善的學科教學體系。在課程思政的過程中主動對高職《大學英語》中英語教學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進行重新構建,確保課程思政的理念均充分融入大學英語資源開發之中[1]。三是積極構建完善的學科教學考核體系。需要將課程思政的分量增大,加強課程考核體系的構建,將課程思政與高職《大學英語》教學資源開發進行有效融合,讓其能夠在發展的過程中有比較全面的標準,并能夠在完善的考核體系中得到相應的發展[5]。(二)提升教師思政意識。首先,加強教師的認識能力。教師的認識關系著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大學英語》教學資源開發的效果,針對當前教師的課程思政與課程資源開發的不足,應該從加強教師的認識能力出發才能夠解決實質性的問題,比如,開展教師培訓會,加強教師關于課程思政與課程資源開發的學習和交流,讓教師的認識能力得到提升,讓其對我國的國家政策、黨的政策有更為全面的了解,這樣才能夠為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大學英語》教學資源開發起到有效的作用。其次,教師自身要加強關于思政意識的學習和提升,不斷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學習,始終堅守自己的初心,牢記肩頭的使命,力求在教育的崗位上充分發揮自身的價值。教師是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大學英語》教學資源開發的主要引導者,在此基礎上,教師的思想意識的高低直接關系著有效教學效果的取得,因此提升教師的思政意識,讓其在教學的過程中進行協同育人,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大學英語》教學資源開發的有效進行。最后,教師應該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采用有效的方法將思政意識充分融入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在教育中應該關注德技雙馨,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教學引導方法是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大學英語》教學資源開發的前提,作為引導者的教師應該在引導方法方面進行全面更新,進行多元化的引導,以實現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大學英語》教學資源的有效開發。(三)促使學生形成思政與課程資源融合的思想認同。第一,辯證地看待思潮的多元化。思潮多元化固然能夠促使思想意識、文化創作、教育教學等方面的多元化發展,但是在多元化的思潮中學生更應該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始終將三觀教育牢記在心中,從而盡可能地避免學生在意識方面出現叛逆,甚至信念缺失。為此,在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大學英語》教學資源開發中應該從思想認識上進行宣傳、加強,以提升學生對黨和國家的政治認同,從而促使學生進行思想認同[1]。第二,與時俱進提升思想觀念。針對當前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大學英語》教學資源開發的過程中,學生應該客觀地看待本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并積極主動地參與課程思政與課程資源的開發,讓學生的基本思想意識得到有效提升,促進學生思想認同的形成。(四)構建學校良好課程資源開發氛圍。“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這說的是環境對人的影響作用。對于學生而言,他們大多數時間生活在學校中,而在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大學英語》教學資源開發的過程中應該高度關注學校良好氛圍的構建。實踐證明,良好的學校環境、學校氛圍能夠使每一位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其主動、探究的意愿,充分調動自身的學習主動性,努力進行學習并且提升技能,反之如果一所學校的校風校貌不好,就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難以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鑒于這種情況,在現代教育教學的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大學英語》教學資源開發需要學校積極構建良好的氛圍,讓廣大師生均浸潤在課程思政的環境中,從而積極主動地去尋找和開發教育教學資源。首先,學校應該主動承擔起組織重擔,積極組織各種關于課程思政與高職《大學英語》課程資源開發的活動,并促使廣大師生共同參與其中,在多樣化的活動之中分享課程資源開發的經驗,根據思政課程情況提出有效的建議,然后在不斷總結的情況下為高職《大學英語》課程資源提供組織保障,有效促進各級教育機構構建“三位一體”的育人機制。其次,學校應該主動承擔制度構建重責,積極構建各種關于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大學英語》教學資源開發的規章制度,讓各級學校的廣大師生均在有序、合理的規章制度中參與到課程資源開發的機制中,這樣才能夠讓教師和學生在學校這一平臺的有效制度之中進行技能和思想品質提升途徑的不斷探索和運用。

四、結語

新的時代,新的征程,在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大學英語》教學資源開發中,促使各級學校、各個專業進行課程思政,是當代教育的需要,也是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需要,因此,在新的時代中,廣大師生應該齊心協力[1],實現方法的創新,充分圍繞學生,積極有效地構建出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大學英語》教學資源開發的新策略,促進學生實現高效,全面發展,促使人才培養為國家和民族的發展而服務。

參考文獻:

[1]賀冰心.高職院校從“思政課程”走向“課程思政”的困境及突破路徑探索[J].南方農機,2019(21):219-220.

[2]張希萌.高校英語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的創新策略分析[J].科教文匯:中旬刊,2020(7):175-176.

[3]王安琪,隗雪燕.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改革初探[J].北京教育:高教,2020(7):48-50.

[4]李金蓉.形成性評價應用于高中英語寫作中的基本策略[J].校園英語,2020(17):127.

[5]徐曉艷.“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實踐與思考[J].山東教育:高教,2020(6):31-32.

作者:楊貝藝 單位:湖南外貿職業學院商務外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