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藝術教育合理使用情感教學

時間:2022-02-23 05:43:00

導語:高校藝術教育合理使用情感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藝術教育合理使用情感教學

一、高職藝術院校學生的學情分析

(一)生源多樣性

高職藝術院校的生源主要有:普通高中畢業生、中專生、職高生、技校的“對口生”等。

(二)學生兩極分化明顯

由于生源的多樣性,在同一個專業的同一個班級里常常出現好的同學很好,差的同學很差的兩極分化現象。好的同學往往是專業成績都比較優秀但在高考時的失利使他們選擇則了高職藝術院校,在新的學習環境中他們的實力立刻在班中脫穎而出,成為佼佼者。差的同學則是為了“混個大學文憑”,高考前幾個月突擊學習,專業基本功和文化課都比較薄弱,勉強入學,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能混則混”。

(三)文化基礎較差,缺乏學習積極性

由于高職藝術院校的錄取分數線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生源的質量。所以學生的文化知識普遍較差,尤其是英語水平,底子薄導致了他們“破罐子破摔”的消極學習心態,這樣的心態多少也會蔓延到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

(四)學生自制能力和自學能力較差

高職藝術院校的生源質量很大程度上也決定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由于沒有正確的學習觀,他們的自學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也相對較差。

(五)專業基本功薄弱,動手能力較強

雖然很大一部分高職藝術生的專業基本功不扎實,但是這并不代表他們學不好,由于考學的需要迫使他們短時間內去掌握一些應考專業基本功,自然質量是不容樂觀的,但是通過我三年的教學經驗觀察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高職藝術院校的學生身上很少會出現所謂的“高分低能”現象。反之,藝術類專業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是非常強的,通過大量的實踐輔導,很多“心靈手巧”的學生會在這個點上找到自信和平衡點。

(六)自卑心理明顯

高職生在學歷上屬于專科層次,與本科生相比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總覺得“己不如人”,再加上社會對高職存在偏見,故學生對自我的認識也往往產生偏差,更加深了他們的自卑心理。

二、情感教學的內涵及其作用

情感教學法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圍繞認知因素借助于相應的教學手段并通過語言、態度、行為等負載教師正性情感的教學變量來激發、調動和滿足學生的正性情感需要和認知需要以促進教學過程的優化、教學效果的增強和教學目標的完善的教學。

情感教學在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首先,傳統教學中教師缺乏情感智力和缺乏人文關懷,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學生的極端行為。雖然只是做了三年的大學教師,但我能深深地感受到當代大學生心理脆弱的一面。由于面對挫折,失敗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對他人、集體、社會的責任感下降。學生之所以出現大量的情感問題受社會、家庭、學校和自身個性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學生的情感得不到正確的教育,從而導致學生的不良情感得不到正常的糾正以至于抑郁、糾結,并進而引發極端行為。

其次,認識需要情感的參與,教學必須由師生在情感上的共同介入和相互作用。學生對教師的情感態度往往左右他對該教師所教學科興趣的重要因素。稍有教學經驗的教師都可以感覺到:學生往往因為與某個教師的情感接近,認同并喜歡這個教師所教的科目;相反,也會因為與某個教師在情感上排斥、對立而討厭這個教師所教的科目。要想改善這些情況,在教學中應注重使用情感教學法。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積極的情感可以提高認識過程的積極性,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提高學習效率。而從教育學角度來看,情感教育又是一種適應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增強學生自信心的特殊教育方式。

三、情感規律在藝術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教學是一個情知交融的過程。藝術類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是以技術應用型人才為主要培養方向,所以專業教學更注重實踐教學。教學實踐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也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際交往活動。無論是處于教育主導地位的教師,還是處于教育主體地位的學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個體。因此,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不僅要有認知方面的信息傳遞,而且還要有情緒感方面的信息交流。如何重視藝術教學實踐中的情感因素并發揮其積極作用,以增進藝術實踐教學的科學性和藝術性,優化教育效果,是高職藝術專業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教師授課前了解學生情況,營造人性化的課堂氛圍

教師在上課前需要備課固然重要,但是教師與學生的課前溝通交流同樣不能忽視。高職藝術院校的學生思維活躍、想法多變、行為個性,溝通在日后的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師生之間可以帶著一些問題進行溝通,如:學生的專業基本功如何,學了多長時間;學生平時喜歡做什么,有什么其他的興趣愛好;學生對本專業的了解度和興趣度如何;學生對老師的授課方式、教學強度是否能接受;學生對教材的適應度如何;學生對藝術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如何;師生之間的相互要求等。在溝通中,教師應盡可能顧及到不同層次的學生,雖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也不要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的偏心,要善于傾聽,進行正面引導,一切力求自然隨意。從一開始就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溫馨、輕松的學習環境,努力建立良好的德師生關系。在了解學生的大體情況后,教師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創建人性化的積極的課堂氛圍。

(二)在教學中引導、激發、培養學生的情感

高職藝術專業的學生的思想比較活躍,情感尤為豐富,情緒的波動較為明顯。教師要學會把握學生的情感,并進一步在教學中進行引導、激發和培養情感。首先,教師要有‘愛’。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不熱愛學生的教師永遠不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愛學生是教育的起點和基礎。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和期待,會對學生產生強大的感染力和推動力并激發他們刻苦和頑強學習的精神。因此,教師要熱愛學生、關懷體貼學生,及時和學生進行思想交流、了解學生的生活訴求點,尤其對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要多于鼓勵和幫助。教師要經常深入到學生的生活中去,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加強與他們的思想交流與情感溝通,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其次,教師必須要有‘情’,必須熱愛本職工作,平易近人,以高度的責任感覺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對待教學。再次,教師要有‘義’,對于處在青春期的職高學生老師一定要誠信講義氣。在自由的體驗與創造中,在具體豐富的生活化與藝術化高度統一的美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美的愉悅中獲得知識,發展智力。

(三)因材施教,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高職藝術專業的學生整體在具有相當的智力水平的同時,也有明顯的個體差異,既有量的差異,也有質的差異,因此高職藝術實踐教學要注意改革教學組織形式,改革教學內容及方法,特別注意加強對高職藝術專業學生的個別指導,進行因材施教,以適應高職藝術專業學生的智力差異,并促進其智力發展。

1、藝術類教學重于實踐

實踐性強是藝術學科教學的重要特點,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是學生創作的源泉,學生新奇的想法來源于實踐,創造性思維的萌發,更取決于學生頭腦中接觸過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

2、在實踐中培養創造思維能力

以學校的一門實踐課為例,教師給出一個命題設計,主題是“暢想世博”,要求學生用非常規材料進行服裝設計。完成這個課題并不難,關鍵是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首先讓學生體會一下當設計師的滋味。在收集并觀摩了大量優秀非常規材料設計的服裝后,同學們的思維慢慢被打開,在世博建筑以及人文元素的基礎上大膽想象,運用夸張的表現手法,設計出有主題,有自己個性的服裝款式。動手制作,動腦構思,升華了主題思想,培養了創造思維能力。

3、鼓勵學生的創造思維

創造需要勇氣,需要有一定的氣氛烘托。有的學生怕自己的作品特殊,怕同學譏笑,更怕得不到老師的認可。因此,提倡學生有創造意識,就要求老師敢于表揚標新立異的同學,尤其在評判作業時不以固定模式和唯一的標準,而要看誰的作品不隨大流,有獨到之處,誰的作業就是最好的作業,成功的作業。尤其是在服裝效果圖的設計和實際剪裁中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四)教師情感的自我調控以及師生情感的交流

教師情感的自我控制是教學中一個重要的情感來源點并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情感具有感染功能,教師的情感會在教學過程中隨時隨地影響著學生的情感,起著極為重要的調控作用。

所以教師在這方面尤為要注意兩種調控:一是教師情緒狀態的調控。有些教師對自己的情緒由著性子、不加調控,認為故意繃著臉才能體現教學的嚴肅性表現出“冷靜”、“沉著”、“嚴厲”的教態,這些都會影響學生的情緒,尤其是藝術類高職院校的學生更是難以接受這樣“死板”的課堂教學從而產生消極效果。教師應該在教學活動中始終調控好自己的情緒,以飽滿的精神狀態來感染學生、活躍課堂氣氛。二是教師對所教學科的情感調控。以往教師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待所授專業課程的情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熱情。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對教材的冷漠態度會影響學生的情緒,使其所講述的材料好像和學生之間隔著一堵墻”。而“熱愛自己學科的教師,他的學生也充滿熱愛知識、科學、書籍的感情”。

在藝術實踐教學中師生之間不僅交流認知,更重要的是交流情感;不僅交流教學內容中的情感,也交流著師生人際間的情感。《學記》中提到“親其師,信其道”。而師生之間情感交流的核心是愛心融入。這就要求教師從職業道德的高度認識師愛的意義,培養師愛情感,并掌握施愛于生的藝術,因為“光愛還不夠,必須善于愛”。上海師范大學盧家楣教授總結的觀點為:施愛于細微之處、施愛于意料之外、施愛于批評之時、施愛于困難之際、施愛于關鍵之刻、施愛于學生之中、施愛于教學之余、施愛于家校之間。

(五)教師自身素質的提升

教師的成長不僅是教師個人教學技術嫻熟的過程,也不僅是把教學技術變成教學藝術的過程,更關鍵的是教師教育意識的全面覺醒即對教育的真實悟知,并把這種感悟滲透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

教師的自身素質與培養師生之間融洽的情感是密不可分的,俄國教育家烏中斯基提到:“教師個人的范例,對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陽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業中的一切。”良好的專業素質,對所教內容的深入鉆研和準確簡練的講解是學生對其信任佩服滿意的條件之一。學生中普遍存在著向師性。一個在學生中形象高大,品質高尚的教師,其品德、愛好、風度等都被學生悄悄學習模仿。學生希望自己有一位好老師,如果教師的水平高,教學方法好,有較強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把枯燥無味的專業理論知識教的有意思,那么學生對所教的課就必然產生興趣。所以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和教學能力。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情真才能情美,情美才能動人。

情感是豐富學生學習生活的必要條件,也是教師教學的一個關鍵。教師有情,以情激思,以情促思,積極的情感,具有激發,調動積極性的作用,消極的情感,抑制學生的熱情,甚至會使學生不愿接受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所以說,高職專業教學不僅是一個學生掌握基本美術知識的過程,也是一個培養情感和意志的活動過程,讓學生受到情的感染,愛的激勵,讓他們在專業的學習中健康成長。

總而言之,情感因素對于藝術類高職學生的專業學習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關注情感教學是高職藝術專業教學改革的重要趨勢之一。情感是求知的載體,沒有情感就沒有求知欲。高職藝術專業教學應以一種積極的情感和態度,使教學魅力通過師生間的情感交融而得以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