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板畫藝術風格與鑒賞
時間:2022-06-01 09:58:00
導語:瓷板畫藝術風格與鑒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瓷板畫歷史演變概說
瓷板畫發(fā)軔于唐代,最初是以墓志的形式出現的,如曾出土有唐代越窯青瓷墓志瓷板。但在漫長的古代制瓷史中,瓷板的發(fā)展極為緩慢,這是因為,在古代制瓷技術下,瓷板的燒制是很困難的事,而在中國傳統“經世致用”造物觀的影響下,瓷板的實用功能很弱,以致無論官窯還是民窯均不愿意燒制。至明代中晚期時,瓷板的燒制數量有所增加,這主要得益于各類明式家具的興起。明代中晚期是家具制作的頂峰期,特別是江南士人出于追求生活質量的需要而大量制作家具并熱衷于對家具進行裝飾,而瓷板成為鑲嵌于屏風、床、桌等各類家具中的裝飾物,這就使得瓷板的制作量有所增加并由墓志而進入家居生活當中。明代瓷板以青花瓷板為最多,也有五彩、斗彩及色釉等其他形式,瓷板畫即從此期興起,并且,瓷板畫從家具逐漸步入建筑物,在一些建筑物中亦出現一些瓷板畫裝飾。清代時,無論是家具還是建筑物中的瓷板畫均得到進一步發(fā)展。進入清末時,在一批文人的倡導下,完全脫離依附體的純瓷板畫形式大量出現,并達到極為興盛的程度。清末時期,以程門、金品卿、王少維等瓷畫名家為首的新一代瓷畫家,以淺絳彩裝飾為主,創(chuàng)作了大量瓷板畫,其以詩書畫印相結合的純文人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引起達官貴人與士人階層的熱捧。民國初年后,淺絳彩瓷板畫陷入衰敗以致銷聲匿跡,而新粉彩瓷板畫則崛起。新粉彩瓷畫家秉承清末文人傳統,創(chuàng)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瓷板畫精品力作,其名家眾多,最著名的當屬“珠山八友”,瓷板畫成為當時引領瓷藝潮流的主流產品,也使陶瓷藝術進入純藝術的殿堂。當代瓷板畫在“珠山八友”等瓷板畫名家前輩已取得的卓越成就上繼續(xù)壯大發(fā)展,方興未艾。當代瓷板畫風格非常多樣,既有傳統形式者,亦見大量創(chuàng)新力作,早已突破舊式文人瓷板畫壁壘而形成多元發(fā)展格局。
2.當代瓷板畫藝術風格解析
當代瓷板畫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繼續(xù)創(chuàng)新發(fā)展,呈現出風格流派日益多樣化發(fā)展的特色。首先,傳統瓷板畫仍占據主流地位。民國時期以“珠山八友”為代表的新粉彩名家樹立了文人瓷板畫典范,成為后世競相效仿的楷模。“珠山八友”等名家之后輩傳人在當代從事瓷板畫創(chuàng)作者仍為數眾多,出類拔萃者不乏其人,如王錫良、汪桂英、劉雨岑、王懷俊等等。這批以繼承傳統風格為特色的名家在當代背景下形成新文人瓷板畫,在繼承基礎上與時代精神相契合,影響巨大,仿效者甚眾,形成蔚為壯觀的新文人瓷板畫創(chuàng)作群體,仍以詩、書、畫、印相結合的外在形式結合當代審美趣味進行創(chuàng)作,具有濃郁的傳統文化氣息。其次,在當代瓷板畫創(chuàng)作中,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風格在近幾年呈快速發(fā)展的趨勢,這得益于一大批高校陶瓷藝術專業(yè)學生進入瓷板畫創(chuàng)作市場。這批瓷板畫創(chuàng)作者以中青年高校畢業(yè)生為主體,接受了系統的現代美術教育與訓練,但并沒有因此而拋棄傳統,而是互相取舍,盡量揚長避短,將傳統與現代中的積極因素進行有機組合,形成既具傳統藝術意韻,又具當代審美傾向的作品。這類風格正日益取代傳統風格而有占據主流之趨勢,不少新文人畫派瓷板畫家亦嘗試其中,創(chuàng)作了不少具有現代綜合裝飾特色的優(yōu)秀瓷板畫,轉型趨勢日漸顯著。最后,早在改革開放初期,即有一批高校生受西方現代陶藝的影響,高舉突破創(chuàng)新大旗,以激進的方式反傳統陶藝,形成中國首批現代陶藝派瓷板畫家,其廣泛吸收純西方式的現代派或后現代派表現手法進行創(chuàng)作。經過數十年的發(fā)展,由極不成熟逐漸趨向于理智與成熟,多數現代陶藝派經過理智思索,已改變了純西方式表現手法,而大量從傳統中汲取營養(yǎng),轉變?yōu)楝F代與傳統流派。
3.當代瓷板畫的鑒賞
當代瓷板畫風格流派豐富多樣,因而鑒賞當代瓷板畫藝術并非易事,首先要求鑒賞者本人具有一定的甚至是較高的藝術修養(yǎng)。鑒賞者至少需要具備以下兩方面常識:基本的陶瓷工藝常識和基本的藝術常識。從陶瓷工藝方面來講,鑒賞者至少應大致分清釉上彩、青花、顏色釉等裝飾類型;從藝術常識來看,需要對古典藝術形式以及西方藝術形式有一定了解。多數當代瓷板畫觀賞者并不具備必要的工藝與藝術知識,因而還無法成為真正的鑒賞者。當然,掌握的知識越多則鑒賞能力越強。誠然,瓷板畫屬工藝美術范疇,但是,瓷板畫并不同于其他器型的陶瓷藝術,瓷板畫完全脫離了實用性而進入純藝術范疇,其與繪畫并無本質區(qū)別,因而,瓷板畫鑒賞主要應從藝術角度而非從工藝角度進行評價。從藝術角度來鑒賞瓷板畫,與鑒賞中國畫、油畫等其他繪畫形式并無二致,因此,需要從瓷板畫的構圖、立意、技法等多種角度進行鑒賞。瓷板畫雖然主要從藝術角度來評價,但并不意味著不需要關注工藝方面,事實上,不斷有創(chuàng)作者嘗試從工藝角度進行突破,以達到藝術效果上的耳目一新,如利用油彩的發(fā)散性而采取各種潑彩手法;用各類顏色釉進行彩繪;將色料與泥料相混合進行創(chuàng)作;制作大型或超大型尺寸瓷板等等,不勝枚舉。不過,僅通過工藝手段來達到創(chuàng)新目的是不夠的,工藝只是一種基礎手段,真正優(yōu)秀的瓷板畫作品仍主要看其構圖、立意與技法等。
當代瓷板畫鑒賞中存在著不少問題。最突出的問題表現在收藏者不問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而只看作者的職稱與名氣,這種以人定作的不良風氣十分普遍,以致影響到整個瓷板畫創(chuàng)作水平和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新熱情,導致不少創(chuàng)作者不致力于提高瓷板畫藝術水平,而是熱衷于追逐各種名分,謀取各類獎項,這顯然是極不正常和不符合藝術發(fā)展基本規(guī)律的。除此以外,其他問題亦有不少,鑒賞者古典修養(yǎng)日益缺失以致無法理解新文人瓷板畫;鑒賞者往往青睞于工筆風格而輕視寫意風格等等。
- 上一篇:氣象部門管理工作調查報告
- 下一篇:全市氣象事業(yè)發(fā)展工作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