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學校數學課程探析
時間:2022-06-06 09:46:44
導語:藝術學校數學課程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數學是人類文化的基本組成部分。中等職業教育數學課程對于學生認識數學與自然界、數學與人類社會的關系,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文化價值、應用價值、思維價值,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維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對于學生學習專業課程以及科學規劃職業生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筆者通過問卷調查、專業教師及行業專家訪談,依據《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以及中等文化藝術學校新的人才培養目標,研究分析得出數學課程的功能定位應著眼于對學生的數學素養的提升、藝術專業學習及自身可持續發展,主要包括數學課程的基礎性、美育性及其發展性功能。(一)數學課程的基礎性功能數學既是一門科學,同時也是一種文化,是人類文明的基本組成部分。中等文化藝術學校數學課程對培養藝術類專業學生的綜合素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1.可以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的培養。問卷調查發現,中等文化藝術學校學生入學時數學成績較低,學生數學基礎薄弱,能力欠缺,因此更需要學習好數學。數學是鍛煉一個人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的最佳課程,是學習好其他學科以及處理日常問題所必備的基礎。通過數學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學會數學思維,建立初步的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發展合情推理及演繹推理能力,學會有條理、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并逐步學會用數學思維方式去觀察、思考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既有利于自身藝術專業的學習和發展,也能使自己的學習事半功倍。2.可以促進學生基本能力的發展。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度是每一個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通過數學精練表述、精辟論證的學習,學生的談話和行文可以逐漸簡明清晰、條理分明,從而學會簡潔、精準地表達觀點和見解,提高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通過教學過程中的小組活動、合作探究,學生可以探索并體驗數學活動、感受數學思想、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掌握數學思想方法并形成團隊合作能力。通過共同分析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可以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將很大程度上影響他們對專業的理解和未來工作的適應力、創造力。3.可以促進學生意志品質的形成。對于中等文化藝術學校學生來說,中職數學教材中許多概念、定理和公式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問題的解決,都需要付出很大努力進行反復訓練和記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有效地引導和積極地鼓勵,幫助學生克服困難、達成目標,從而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二)數學課程的美育性功能數學是真與美的高度統一,不僅擁有真理,更具獨特的美。它的理論和方法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并能潛移默化地讓人遵循數學的審美準則去剖析問題。因此,數學課程具有美育性功能。1.可以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養成。數學之美無處不在,數學具有簡潔美、和諧美、對稱美、奇異美、思維美等。如公式定理的簡潔概括給人以美的感受,豐富的圖形對稱呈現視覺上美感等,數學文化的滲透可以促進學生審美情操的培養,因此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審美活動能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2.可以促進學生人性的美化。數學家高斯(Gauss)說過,“數學是科學中的皇后”。它對于完美人性的塑造具有特殊功效。數學課程可教會學生公正客觀地對待事物、處理問題,能使學生變得更細心,能使性格粗暴的人變得溫順,還可激發學生對真理的熱愛,能增長其追求真理的勇氣與毅力。因此數學能有效地修飾美化心靈。(三)數學課程的發展性功能數學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行為科學的基礎。一定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解決問題和創新能力等數學能力,是支撐中等文化藝術學校學生后續課程學習與專業發展的重要能力。1.為學生專業發展助力。數學課程對于培養中等文化藝術學校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有著特殊的意義。數學知識及技能的學習過程,是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過程,也是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提高的過程。對于藝術生來說,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正是其職業能力中最活躍的一部分,極其重要。一部扣人心弦的舞蹈劇目,一支悅耳動聽的音樂曲目,一幅優美醉人的藝術畫卷,都需要藝術生運用創新思維,才能夠產生創新火化。藝術生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藝術人才,不僅需要扎實的基本功,更要有創新意識和能力,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創造出具有鮮活生命力的藝術作品,而數學恰恰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最佳課程。2.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終身學習能力與可持續發展能力對于一個人的一生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數學課程正是培養學生形成終身學習能力及其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基礎,可為其適應科技發展、接受繼續教育以及轉換職業提供必要條件。一方面學生具備的數學知識和能力是其升學接受高等教育所必備的條件,另一方面數學課程特有的邏輯性、嚴密性和系統性對學生的思維方式、意志品質乃至行為習慣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隨著文化藝術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中等文化藝術學校學生必須具備多崗就業以及繼續深造學習的能力,必須成為一專多能、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二、中等文化藝術學校數學課程功能實現的策略
(一)實現基礎性功能的策略1.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師認識。教師須認真學習領會中等文化藝術學校人才培養目標,有針對性地研究分析各藝術專業的性質、特點及其與數學課內容之間的聯系,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教師在思想認識上要避免兩個誤區:一是過于強調數學課的知識體系而忽略藝校生的自身特點;二是否認藝術類學生學數學的必要性,認為只要不升學就與數學無關。這兩種觀點都太片面。前者忽略了藝術教育的個性化特點,后者則忽略了數學課程的基礎型功能。因此,每位數學教師都要更新教育觀念,要立足于學生核心素養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正確認識藝校數學課程的功能,充分發揮出自身的教育智慧,力爭讓數學課程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呈現。2.結合專業特點,實行教學內容模塊化。中等文化藝術學校各專業的自身特性,決定了學生對數學知識內容的學習要求會有所差異,因此對不同的專業數學課教學內容應具有差異性。可從專業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重組教學內容,提高數學課的專業針對性,采用模塊化教學。在充分考慮學生入學數學水平弱和學習力低的基礎上,著眼現代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的需要,藝校生專業技能學習及藝術生涯發展的需要,將數學教學內容重組為服務于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基礎模塊,以及服務于學生專業能力發展的專業模塊。把具有藝術專業共性的和學生發展必需的最基礎的數學知識,如函數等部分作為必學的“基礎模塊”,其他的內容可針對專業需求、為專業學習服務進行必要的取舍或調整教學要求,形成“專業模塊”。比如,電腦美術設計專業的學生,立體幾何等方面教學就要加強,揚劇舞蹈專業的學生則可以弱化立體幾何,強化集合、排列組合及概率等方面的教學。在教學要求上要爭取實現基礎模塊“學得會”,專業模塊“用得上”,同時也應兼顧參加高考的學生,設計服務于升學的“提高模塊”,以滿足部分參加高考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3.改進教學方法,促進學生探究合作學習。藝校生源的數學水平參差不齊,離散度極高,形成了多起點的差異。藝校學生的發展途徑也多種多樣,除就業外,還有部分學生有升學的需求和愿望。因此,要打破一刀切的傳統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著力于學生知識、能力的自我構建,努力創造以生為本的活力課堂,使師生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實現在行為、思維和情感方面的多向交互,提高數學教學效果。積極采取情境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等,鼓勵學生開展合作探究學習,充分發揮學習小組的功能,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建構新知,鼓勵組內互幫互學,組間互相競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克難求進的意志品質。通過改進教學方法,力求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力,促進學生學好數學,服務專業,發展自我。(二)實現美育性功能的策略數學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數學美有些顯而易見,有些深藏不露。教師需認真體會并挖掘數學美的內涵,抓住藝校生愛美天性,引導學生去發現、欣賞并創造數學美,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良好情操,不斷提升藝校學生的人文素養。1.感知數學本質美,提高學生的審美感知力。對美的感知能力是學生審美的基礎。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接觸到的概念、公式、定理等數學內容往往蘊涵著美的因素,但由于數學語言極具抽象性,大部分學生難以感受到數學美的存在。因此,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們的數學審美感知力,引導他們去發現美并鑒賞美。比如,數學公式的簡潔美、函數結合的和諧美、數字發展的統一美、曲線圖形的對稱美、數學思想的哲學美等。教師要用心、用智慧去挖掘數學美,盡可能讓學生體會數學的美學價值、豐富的內涵與思想,以及對人類思維的深刻影響,使學生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和美的享受。2.呈現數學形象美,提高學生的審美想象力。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借助直觀教學,這也是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加強情感體驗的有效途徑。由于數學知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能享受喜悅,產生美感。根據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理論,教師必須根據藝校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創新教學設計,采用直觀教學手段,鼓勵學生做中學,運用多媒體軟件,使抽象的知識更加形象化。如此既可以使學生易于理解掌握,又能讓學生看見數學美、建構數學美、想象數學美,從而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與有效運用。3.掌握數學規律美,提高學生創造美的能力。教師在實施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適切性,組織學生像數學家們一樣一起探索、發現數學規律,使其深入其中,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數學的創造美是學生審美能力的升華,因此在設計數學教學活動時,要遵從由實踐到認識、再由認識到實踐的規律去欣賞美,在建立對數學美的規律性認識的基礎上,再運用此規律去猜想、探究,并分析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應用和創造數學美的這一最高境界。(三)實現發展性功能的策略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形勢下,對學生單一的一次性教育根本無法滿足社會需求。同樣,中等文化藝術學校在落實藝術專業教學的同時,必須為學生未來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因此,這就需要充分發揮數學課程的功能,培養學生的發展潛力。1.彰顯數學學科特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數學是一門思維性科學,因此教師需要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數學“發現”的活動中,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通過小組合作或班內分組遞進的方式,鼓勵各組學生提出標新立異、與眾不同的做題方法或思路,使思維相互迸發,進而提高學生集體的創新能力。同時,教師可多創設開放題進行思維訓練,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訓練中提高創新能力。在教授實踐操作性較強的課程內容時,可設計課題,要求學生自主設計作品,在實踐中提高創新能力。此外,教師要注重數學課程與藝術專業課程內容的聯系,把專業問題數學化,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在教學過程中,將數學和藝術有機融合,做到潤物細無聲,在數學中體會藝術,在藝術中領悟數學,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2.優化數學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現今社會對藝術類專業學生的綜合素養要求越來越高,工作中僅依賴自身固有的專業技能很難滿足實際需求和自身發展,因此,這就需要加強數學課程的教學,以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結合諸多教學案例及我們的教學經驗,可以通過以下幾點加以實現。首先,要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注意力。要突破傳統教學的觀念,注重課本知識聯系實際生活,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并逐步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其次,要合理安排課程內容,注重知識性與趣味性的融合,避免數學學習的枯燥乏味。教師可借助學校信息化教學平臺,拓展數學知識內容,布置適當的有趣的課外實踐項目,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逐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比如在學習正余弦定理時,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自己測量生活中建筑物的高度,直接感受正余弦定理的運用。再次,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教師要有計劃地傳授學生適當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其對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產生持久的影響。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在生活中、專業實踐中運用數學思想思考和解決問題,從而充分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和作用。中等文化藝術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生的實際狀況,使我們不得不對數學課程的功能進行重新定位,并探求其實現的策略,這不僅僅涉及教學內容及教法的研究,更關系中等文化藝術學校要不要開設數學課程以及怎樣教好數學課程的重大觀點。中等文化藝術學校數學課程功能的內涵及實現策略有待所有藝校數學教師進一步深入研究,只要我們以滿足藝術專業需要和學生發展要求為準繩,大膽嘗試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一定能打開一個體現藝校特色、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數學課程教學的新局面。
作者:姚 敏 王 玲 方 芳 單位:揚州文化藝術學校
- 上一篇:乳腺癌醫學藥物研究
- 下一篇:體育教師教學藝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