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藝術指導分析

時間:2022-01-13 08:35:58

導語:聲樂藝術指導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聲樂藝術指導分析

2011年,時任文化部教科司副司長的戴嘉仿在全國首次鋼琴藝術指導研討會中提到:“鋼琴伴奏可以說是一個操作層面的名詞,而作為學術層面上的名詞應叫做鋼琴藝術指導,這樣的正名意味著一個學科的成熟?!盵1]國外稱其為“coach”,直譯為“教練”,但教的內容并不是聲樂,而是指導藝術。鋼琴藝術指導是一種職業稱謂,也是一門專業學科,其既為聲樂演唱者(或器樂演奏者)擔任鋼琴伴奏,又要對其進行藝術處理方面的指導。藝術指導是聲樂演唱(器樂演奏)與教學活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聲樂鋼琴藝術指導的本質

聲樂鋼琴藝術指導與鋼琴伴奏究竟是不是同一概念呢?二者是包含關系,即聲樂鋼琴藝術指導(以下簡稱藝術指導)包含了鋼琴伴奏。藝術指導就是彈鋼琴伴奏的人,是鋼琴伴奏的高級進階形態,而鋼琴藝術指導教師是音樂專業不可多得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也是非常寶貴的教育資源[2]。鋼琴伴奏就是陪伴著歌聲的鋼琴演奏,在藝術表演活動中起配合作用,其工作職能就是通過自己的演奏最大限度地配合演唱者,與其共同表現音樂作品。而藝術指導所表達的則是職業內容,更側重于伴奏之前的指導過程。這一過程可具體到授課與合作兩方面。(一)授課藝術指導教師先要對樂譜中所有的基礎樂理知識、速度、力度,以及所有用原文進行標注的內容了然于胸,及時發現并糾正學生演唱中的各種細節錯誤;還要對歌曲的曲式、和聲進行必要的分析,幫助學生準確理解作品,找到情感的迸發點,合理地演繹音樂作品;糾正歌詞的發音,中文歌詞要注意歸韻及聲調;外文歌詞的重點則放在拼讀是否正確、斷句是否合理。無論何種語言都要找到恰當的邏輯重音及語氣,這對詮釋作品風格和內涵都極為重要。此外,幫助學生對作品進行二度創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所謂的二度創作并不是無端的想象、胡亂的設計,而是要深度挖掘詞曲作者的創作思路和情懷,以譜面上所呈現出的信息為依托,并根據演唱者的聲音和特點,對作品進行合理又不失創意的設計。此外,藝術指導教師有時還要充當家長、朋友的角色。多數的藝術指導教師在上課時態度比較和藹,不會過分嚴厲,因此學生在和伴奏合作時的情緒比較放松,與藝術指導教師會像朋友一樣地交談,解決問題。在音樂會或比賽的前夕,藝術指導教師會權衡輕重,幫助學生合理安排曲目。有時甚至還要像家長一樣,在挑選演出服時給出合理建議。臨上場前,藝術指導教師又成為學生的朋友,是唯一可以陪學生上臺的人,是他們的精神支柱。(二)合作藝術指導的工作是由教和演組成的。除了日常教學,藝術指導還要與歌唱家合作,進行舞臺表演。在此類合作中,藝術指導則無需面對教學中遇到的比較低級的問題,而是完全從審美角度出發,通過自己對樂譜的分析解讀,完美再現音樂作品。藝術指導要全面了解歌唱者的演唱習慣,最大限度地與之保持一致的審美觀點,及對作品理解的認同。二者需要在練習中找到共鳴,選擇雙方都認可的處理方式。舞臺表演中,二者更要同歌唱、同呼吸,從音響效果到肢體表現,甚至服飾妝容,合二為一,相得益彰,給觀眾帶來極高的審美感受。能夠做到真正的陪伴和伴隨,是鋼琴伴奏的最高境界[3]。

二、全國聲樂鋼琴藝術指導課程相關調查

“藝術指導”這一稱謂可追溯到1998年,當時的文化部教科司在山東聊城師范學院召開了第一屆“全國鋼琴藝術指導學術研討會”,會上確定了該專業的名稱為鋼琴藝術指導專業,并分成聲樂鋼琴藝術指導和管弦樂鋼琴藝術指導兩個分支。1999年,由教育部主辦的全國高校音樂教育基本功大賽,首次把鋼琴伴奏(即興伴奏和原譜伴奏)納入比賽,這一舉措引起了我國音樂界及音樂教育界人士對鋼琴藝術指導人才培養的廣泛關注。2000年,由文化部主辦、在廣州舉行的中國國際音樂比賽中,設立了評委會“最佳鋼琴伴奏獎”,這是國內聲樂賽事首次為鋼琴伴奏設立獎項。隨后,2001年,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批準設立、中國音樂家協會和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共同主辦的中國音樂界綜合性專業大獎“中國音樂金鐘獎”,同樣設立了“優秀鋼琴伴奏獎”,這是國內鋼琴伴奏的最高獎項,也是對這一職業的高度肯定,能獲得如此殊榮是從業者的驕傲。鋼琴藝術指導在我國逐漸占有了一席之地。全國11所專業音樂學院中,目前有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武漢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和沈陽音樂學院開設了該專業并設立了碩士學位。去年,中央音樂學院招收了全國第一位鋼琴藝術指導專業博士。不同高校的專業名稱設置不盡相同,中央音樂學院稱之為“聲樂伴奏藝術”,中國音樂學院和沈陽音樂學院稱之為“鋼琴伴奏藝術”,武漢音樂學院稱之為“聲樂藝術指導”。課程設置的不同可以體現這一學科在不同院校的培養方向、專業定位和培養目標。中央音樂學院及武漢音樂學院是精英教育,培養的是從事聲樂鋼琴伴奏的高級人才。中國音樂學院以培養復合型人才為目標,其可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武漢音樂學院把重點放在培養藝術指導綜合性能力,既要有較好演奏水平,又要具備承擔教學和科研的能力[4]。國內其他綜合類高校開設的藝術指導相關課程,僅是作為鋼琴表演專業學生的必修課或選修課之一,上課模式單一、教學內容不夠全面,主要以彈伴奏為目的,并沒有形成一門技術、專業與藝術相統一的學科。

三、吉林省聲樂鋼琴藝術指導現狀

筆者任教于吉林省某師范類大學,從業近20年,工作對象是聲樂非師范專業學生,每年招生人數為3至6人。同年招收的聲樂師范專業學生在30人左右,這部分學生是沒有藝術指導教師的。筆者從平時的聲樂考試、各種聲樂比賽中發現,學生的伴奏水平良莠不齊,很多不盡人意。有些人對速度把握得不準確,導致演唱者氣息混亂;有些人完全沒有合作意識,自顧自地彈奏,導致與演唱者的音量、音色不協調;還有些人不能恰當地表現歌曲風格,與演唱者格格不入。諸如此類的問題,不僅會使演唱者的表現大打折扣,同時也會給觀眾帶來并不愉悅的審美感受。對吉林省各地高校音樂院系的考察,目的是了解鋼琴藝術指導相關課程在各高校音樂院系的開設狀況、課程設置狀況、面向哪些類別的學生、評價標準如何、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是否有鋼琴藝術指導專業教師等。調查表明,聲樂鋼琴藝術指導學科是吉林省所有高校的空白,具備鋼琴藝術指導專任教師的院校僅4所,不超過5人。此前,筆者就吉林省高校藝術指導課程相關問題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由三部分組成,共25個問題,1至6題是共選題,內容是答卷人的自然情況,7至19題建議由鋼琴專業同學回答,20至25題建議由聲樂專業同學回答。共有249人有效填寫了問卷,其中聲樂專業學生占80.32%,鋼琴專業學生占19.68%??上驳氖?,有72.29%的學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鋼琴藝術指導,它的工作特點及職責是什么,這說明大家對這一學科還是有一定關注度的。有44.98%的學生有彈伴奏的經歷,并表示喜歡彈伴奏,更有46.59%的學生表示愿意將來從事專職聲樂鋼琴藝術指導或鋼琴伴奏。在他們的伴奏經歷中,多數人采用成譜伴奏,但在練習時,會出現例如識譜困難、與演唱者合作缺乏默契、對不熟悉的作品風格難以把握、音樂表現不準確等問題。問卷的11至17題是關于鋼琴藝術指導相關課程的內容,從答題情況看,這一學科方向在吉林省各高校的課程設置上比較不受重視,僅有30.92%的學生回答上過類似課程,從授課模式到授課內容,再到回課方式及評價方式,大部分學生認為并不能有效地、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提高自身能力。在200名聲樂學生的回答中,只有24.5%的學生擁有固定的藝術指導教師及藝術指導課,而絕大部分人或是同窗幫忙彈伴奏,或是沒有固定的鋼琴伴奏,更沒有固定的合伴奏時間,都是臨近考試練習幾遍,這說明大部分學生對于合伴奏并不重視,對其意義也并不是很清楚,同時也說明藝術指導教師的供需很不平衡。不過,有49.8%的學生被要求自己的鋼琴伴奏協助聲樂課堂,也就是俗稱的“進課堂”,這說明很多聲樂教師開始認識到鋼琴伴奏對聲樂教學的價值和重要性。在平時的合伴奏過程中,有77.11%的鋼琴伴奏只負責合準速度、節拍、音準及前奏和間奏,可以做到糾正字音、分析樂句起伏、二度創作的鋼琴伴奏只有26.91%,這說明要想提高學生的鋼琴伴奏水平,多領域知識的構建最為重要。吉林省是教育大省,共有高校60所,除一所省屬專業藝術院校外,其他的均為綜合類或師范類大學,其中設有音樂專業的院校有12所。近幾年,全國各高校都在強調辦學特色,筆者認為,吉林省高??梢韵蚺囵B鋼琴藝術指導人才方面傾斜。客觀地講,我國的聲樂表演及教學相對落后于歐美發達國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鋼琴藝術指導專業的滯后。綜合類大學的招生人數更多、范圍更大,學生的畢業去向更加廣泛,與專業音樂院校相比,可能日后真正從事鋼琴獨奏和教學的人員比例并不會很高,因此,選擇鋼琴藝術指導專業也許是一部分學生更好的選擇,高校也是培養鋼琴藝術指導人才的最好的基地。其既沒有脫離鋼琴演奏,又不會與鋼琴獨奏構成激烈的競爭,讓他們有專業知識支撐、名正言順地成為合格的鋼琴藝術指導。筆者希望,參考國外和國內專業音樂院校的鋼琴藝術指導專業,考察其課程設置、專業歸屬等,結合綜合類大學音樂院系的自身特點進行研究,展望該專業在綜合類大學的發展,以培養更多的鋼琴藝術指導人才。

參考文獻:

[1][4]李佳雯.管窺中國鋼琴藝術指導[J].大眾文藝,2017(6).

[2]劉念.優化高校鋼琴藝術指導與聲樂教學協同配合的策略[J].黃河之聲,2018(6).

[3]湯聲聲.鋼琴藝術指導就是鋼琴伴奏嗎?[J].音樂愛好者,2018(11).

作者:余曉青 單位:東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