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患者的組織學分級與臨床分期

時間:2022-02-19 04:21:00

導語:慢性肝炎患者的組織學分級與臨床分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慢性肝炎患者的組織學分級與臨床分期

日本學者報道,在對慢性炎性肝病患者進行評估

日本神戶大學醫學院的MiyukiNakaji博士指出,雖然慢性肝病各種病因的組織學特點已得到良好闡述,但明確病因后的疾病炎癥活性仍具有重要意義。尤其當患者具有協同感染或并發肝臟疾病時,治療方案更為難以確定。

“公務員之家有”版權所

為探討其組織學差異,研究人員采用修正的組織學活性指數(HAI)的標準化方法,調查了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發膽汁性肝硬化(PBC)、慢性丙肝(CHC)和慢性乙肝的炎癥活性。

研究人員通過修正的HAI將炎癥活性分為四類:A/D類包括門脈/門周炎癥,B/C類包括小葉活性。結果發現,出現早期纖維化后,AIH患者的全部炎癥評分均較高,而除門脈炎癥外的PBC患者的評分較低。

研究人員指出,慢性丙肝患者具有門脈或門周炎癥,其炎癥評分與纖維化進展有關。慢性乙肝患者易出現重度小葉損傷,但其炎癥評分與病情分期無關。

Nakaji博士認為,在評價慢性炎性肝病患者時,修正的HAI評分系統為了解炎癥分類提供了一種簡便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