匙羹藤栽培技術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18 08:05:00
導語:匙羹藤栽培技術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通過對匙羹藤實施規范化栽培(GAP)研究,探索優質豐產栽培技術。方法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布的《中藥材生產管理規范》為指導原則,開展匙羹藤GAP的栽培。結果開展匙羹藤GAP種植,通過嚴格選地栽培管理可有效地控制藥材中有害重金屬與農藥含量,提高匙羹藤的質量和產量。結論實施GAP種植可保證匙羹藤藥材的優質、安全、可控、無公害、無污染,進而得到高質量穩定可控的中藥原料。
【關鍵詞】匙羹藤;規范化種植;中藥材生產管理規范
匙羹藤Gymnemasylvestre(Retz.)Schult.系蘿藦科匙羹藤屬木質藤本植物,別名武靴藤、金剛藤、蛇天角、飯杓藤,其味苦、性平,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痛的功效[1]。科研人員在長期的研究中發現匙羹藤含有多種三萜皂苷和甾體皂苷,其活性成分是三萜皂苷類為主的化合物,具有獨特的降血糖作用,能抑制甜味反應治療糖尿病[2]。目前我國糖尿病發病率已居世界第二位,死亡率僅次于腫瘤、冠心病和高血壓病[3]。因此,匙羹藤作為一種具有防治糖尿病作用的天然藥物,其開發前景將是十分廣闊的。但由于過度地開發和人為地破壞使匙羹藤野生資源正在逐年減少,原料短缺。同時,生產上的操作不規范使藥材農藥殘留量和重金屬量超標,因此如何開發利用與保護匙羹藤資源,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大問題。為了使藥材原料達到優質、安全、穩定、可控、無公害和無污染,以滿足國內外制藥企業對中藥材原料的需求,我們成立了專業的科研小組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為指導原則,積極探索中藥材的生產管理規范,建立規范化種植基地。系統研究對匙羹藤藥材質量有影響的各項因素,從源頭抓起,這對實現藥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產品質量的提升具有重大意義。經過3年的實施和基地建設,本課題組已完成匙羹藤藥材規范化種植項目。為推動匙羹藤生產管理規范化和現代化,特制定本規程,以達到匙羹藤優質,穩定,可控之目的。
1主要內容和適用范圍
我國《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制定了匙羹藤規范化生產操作規程,明確規定了匙羹藤的種質特性、產地環境、種子標準、育苗技術、栽培措施、采收加工、成分含量、農藥殘留及包裝、儲備等方面內容。本規程適用于我國廣西匙羹藤的主要產區。它包含了從產地、生長環境、采收加工、質量管理、包裝及貯存管理等內容。
2質量及檢測引用標準
①空氣質量標準引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②農田灌溉水質量標準引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2005;③土壤環境GB15618-1995土壤環境質量二級標準;④《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AP》;⑤《中國藥典》(2005年版);⑥農藥安全使用標準GB4285-1989;WM/T2-2004藥用植物及制劑外經貿綠色行業標準;GB9687-1988國家食品包裝衛生標準。
3具體要求
3.1匙羹藤種植基地生態環境
3.1.1基地自然條件研究試驗地位于崇左市龍州縣水口鎮的山上,北緯22°20′,東經106°47′,海拔125m。西面與越南接壤,山頂有中越分界的界碑。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春旱災害較為頻繁,八九月份常受熱帶風暴影響雨水偏多。土壤為紅壤,土壤疏松肥沃,團粒結構明顯,pH中性或偏酸性。年平均氣溫在20.4~22.6℃,最熱月7月份平均氣溫為28℃左右,最冷月1月份平均氣溫在10.2~14.5℃,極端最高氣溫40.5℃和極端最低溫-1.8℃之間相差懸殊。無霜期長達302d以上。
3.1.2生態環境檢測根據《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試行)和《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在龍州縣范圍內選擇遠離市區、公路鐵路干線、避開工業區等污染源的匙羹藤栽培適應地作為匙羹藤GAP研究示范基地,除大氣(符合《關于確定廣西種植業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環境檢測免檢參數的通知》空氣參數)外,對灌溉水質和土壤環境質量進行檢測,經廣西分析測試研究中心檢測結果,分別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2005(旱作)(見表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旱作),見表2。
3.2品種特性材料來源于廣西龍州,經廣西植物研究所的分類專家鑒定為蘿藦科匙羹藤屬匙羹藤。為木質藤本植物,試驗材料為種子繁育而成的實生苗。匙羹藤葉為倒卵形或橢圓形,長3~8.5cm,寬1.5~4cm;葉柄長0.3~1.2cm;果實卵狀披針形,長5~9cm,直徑2cm;種子長約8mm。采用便攜式LI-6400光合測定系統,對匙羹藤光合特性進行測定,結果表明匙羹藤葉片光飽和點(LSP)200~400μmol·m-2·s-1,光補償點(LCP)12.1880~12.5593μmol·m-2·s-1,表觀量子利用效率(α)0.0472~0.0508mol·mol-1,為陽生植物,但具有較強的弱光利用能力。葉片CO2補償點為70.97~73.75μmol·mol-1,CO2飽和點在1115.51~1687.99μmol·mol-1,羧化效率7.35×10-3~8.64×10-3μmol·m-2·s-1,表明匙羹藤為C3型植物[4]。
3.3藥材性狀本品微皺縮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邊全緣,微反卷,先端急尖,基部寬楔形,僅葉脈被柔毛,上表面灰綠至黃綠色,下表面顏色稍淺,側脈每邊4~6條,葉柄被柔毛,頂端有叢生腺體,質脆,氣微,味微苦微辛[5]。
4栽培生產技術
4.1選地與整地匙羹藤側根豐富主要分布于0~30cm的土壤層。栽培時應選擇土層深厚、土質較疏松肥沃,團粒結構明顯,排水良好,重金屬含量不超標,無污染及嚴重土傳染病害發病史的熟土。日照時間過長、光照強烈、氣溫偏高、土壤瘠薄、酸性過重等環境條件對匙羹藤的生長不利,不適合種植;也不宜在山頂或洼地種植。
匙羹藤種植地點規劃后,須全墾深翻30cm,自然風化,加速土壤熟化。翻地時應將樹木、雜草、石塊等雜物清除干凈,坡地依地形沿等高線做成梯地,梯級宜外高內低,內側開設排水溝。移栽前種植地的土壤應先按一定的用量撒上石灰,然后再翻耕1次,將土塊打碎耙平,做成1.2~1.5m寬的畦備用。
表1匙羹藤研究基地灌溉水質分析檢驗結果(略)
表2匙羹藤研究基地土壤重金屬分析檢驗結果(略)
4.2繁殖方法
4.2.1育苗匙羹藤主要采用種子繁殖,也可采用根莖扦插繁殖,但由于根莖繁殖生長緩慢,繁殖系數較低,經濟效益差等原因,在生產中難以推廣。種子繁殖可采用直播,也可育苗移栽。播種前應將種子的種毛去除。將種子∶沙子=1∶4的比例拌均勻,放入24h恒溫的培養箱內,并保證其濕度(30%),在25~30℃溫度條件下,經1周種子基本發芽結束,種子發芽率可達90%以上。該方法實惠、方便、可靠。也可直接播種育苗:在大棚內開淺溝進行條播,將匙羹藤種子直接撒播于已整好的苗床上,蓋土1cm,淋水。
4.2.2移栽定植苗高10~12cm時移栽到大田種植。選擇陰天、陰雨天或晴天下午定植,定植時開溝起龜背狀畦為1.2m×10m,挖深50㎝,寬30㎝的溝,然后以每米溝長施基肥5kg的標準施入豬糞與火土的混合肥料,加土拌勻。栽培時株行距為50cm×60cm。起苗時應小心將幼苗挖起,盡量帶少許根泥,勿傷根部,隨起隨栽,將幼苗種植在挖好的穴中,扶正,蓋土3~4cm,輕壓,種植后及時淋定根水。匙羹藤是木質藤本植物,以攀緣生長為主,搭架更利于它的生長(用長2.5cm直徑1~2cm細竹作人字支架間距為0.5m×0.6m,入土深0.5m。)
4.3田間管理與質量控制
4.3.1補苗移栽后15~30d內,應及時進行間苗和補苗。宜選擇陰雨天氣補苗,以確保全苗。
4.3.2中耕除草匙羹藤在整個生長期要進行多次中耕除草,特別是春季剛定植的苗小需特別注意,以保持種植地疏松無雜草,保證正常生長所需的營養。
4.3.3肥水管理播種前施底肥,種植后每月施肥1次,盡量使用農家肥,同時可配合使用有機肥。施肥以施水肥為主:0.1%麩水500g+3%復合肥250g+20kg水。小苗每株施水肥125g,隨苗的長大逐步增加至500g。匙羹藤雖然較耐干旱,但播種后要保持畦土濕潤,如遇久晴無雨,應適當淋水,防止干旱,以利種子發芽和幼苗生長。淋水應在上午8~10時或下午16h以后進行,淋水次數根據情況而定。雨季要加強排水,防止種植地濕度過大或積水,引起根部腐爛,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
4.4試驗觀察在研究基地的隨機區組上隨機選擇正常生長植株20株作為樣本,掛牌登記,隨后定期定株進行觀測。生長盛期和花果期每天觀察1次,其它時期每10天觀察1次,記錄物候期、根系與莖葉生長、開花與結實情況。收獲后分別測定其產品質量。
4.5病蟲害防治與農殘控制
4.5.1匙羹藤最常見的病害匙羹藤在幼苗時期常見的主要病害有根腐病、莖枯病、立枯病。根腐病的防治措施是:①每平方米苗床用40%百菌清800倍噴淋;②用土壤菌毒凈(50%敵克松的替產品800倍噴灑苗床)1次/周,連噴3次;③苗期噴72.2%普力克水劑400倍液。也可改用69%安克錳鋅可濕粉劑1000倍液噴淋。莖枯病的防治措施是:發現病株即將有病的幼苗全部拔除,再用土壤菌毒凈(50%敵克松的替產品800倍噴灑苗床),每周噴1次,藥水噴淋,連噴3次。立枯病的防治措施是:①選擇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種植。避免用舊土。施有機肥要充分腐熟。加強植株間通風;②發現病株即將有病的幼苗全部拔除,再用土壤菌毒凈(50%敵克松的替產品800倍噴灑苗床)每周噴1次,藥水噴淋,連噴3次。
4.5.2匙羹藤最常見蟲害匙羹藤常見的蟲害有蚜蟲、豆芫菁。蚜蟲為最常見的蟲害,它的防治措施是:①蚜蟲防治方法:利用天敵如草蛉、食蚜蠅、瓢蟲等。②在休眠期可以結合葉螨的防治在發芽以前噴布含油量5%的礦物油乳劑,這樣可殺死越冬蚜卵。③在生長期的防治常用藥劑有40%氧化樂星乳劑2000倍;50%馬拉硫磷乳油1000倍;50%滅蚜松可濕性粉1500倍;21%滅殺斃乳油3000倍,或用銳高(3%啶蟲脒可濕性粉劑)800倍。豆芫菁又稱斑蝥也為常見的蟲害之一,它的防治措施是:人工捕捉芫菁成蟲,其成蟲可用于抗癌藥。在成蟲發生時施下列藥劑防治害蟲發生期噴西維因粉22.5kg·ha-1,可迅速殺死芫菁,控制為害;2.5%敵百蟲粉劑,225~450kg/ha;90%敵百蟲3000~4000倍液;20%殺滅菊酯2000~3000倍液。
4.6施用農藥GAP栽培的選用中藥材規范化生產允許和限量使用的百菌清、土壤菌毒凈、敵百蟲等農藥。
5采收與加工
匙羹藤的藥用部位是干燥的葉,全年可采收。采收時應選擇晴天,用枝剪將葉蔓帶一起剪下(注意植株應保留部分主蔓,以便再次抽稍長葉),除去雜質,置于陽光下曬干或置于通風處吹干后取其葉。有條件的可用通風干燥機干燥采收回來的葉片,這樣不受天氣的影響,并提高效率。
6包裝、貯藏及運輸
6.1包裝干燥后匙羹藤葉應先去除劣質葉和異物,包裝必須使用國家規定的包裝物,包裝材料應清潔、干燥、無異味、無污染、無破損。嚴禁使用裝過農藥、化肥和有毒物的包裝袋。包裝后標明藥名、產地、時間、重量等。
6.2貯藏本品易吸潮后發霉,蟲蛀。在貯藏期應定期檢查、消毒,經常通風,必要時可以密封貯藏。
6.3運輸匙羹藤批量運輸工具必須清潔、干燥、無異味、無污染,運輸中應防雨、防潮、防污染,嚴禁與其它有毒、有害、揮發性物質混在一起。
【參考文獻】
[1]《全國中草藥匯編》編寫組.全國中草藥匯編,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2:573.
[2]張有才,陳有根,李慧,等.匙羹藤藥材質量標準的研究[J].江西中醫學院學報,1996,8(1):31.
[3]王英,葉文才,劉欣,等.匙羹藤中三萜皂苷類成分及其藥理活性[J].國外醫藥(植物藥分冊),2003,4:146.
[4]張桂清,李鋒,蔣水元,等.兩種土壤含水率下匙羹藤的光合及水分利用率的初步研究[J].廣西植物,2007,27(3):508.
[5]廣西壯族自治區.廣西中藥材標準[S].南寧: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10.
- 上一篇:農村改革開放30年調查與思考
- 下一篇:脂肪肝中西醫治效果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