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的脈象分析論文
時間:2022-10-12 04:50:00
導語:正常人的脈象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觀察常見脈象在正常人中出現的比率。方法將醫師診脈與ZM-ⅢC型智能化脈象儀檢測相結合,對1062例在校健康大學生進行脈象測定。結果受檢者中,浮脈、沉脈、遲脈、數脈、弦脈、細脈、滑脈、緩脈、實脈出現的比率分別為13.75%,10.26%,5.46%,4.33%,11.11%,12.90%,15.35%,9.23%,8.85%。洪脈則未出現。結論浮脈、沉脈、遲脈、數脈、弦脈、細脈、滑脈、緩脈、實脈皆可在正常人中出現,因此在臨床上遇到這些脈象時,必須注意辨別是生理性因素還是病理性因素引起。
【關鍵詞】常見脈象正常人比率
正常人在生理條件下,除了出現平脈外,還可出現28脈中的多種脈象,可反映不同的機體狀況,對防治疾病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脈診研究的關鍵之一是要能準確客觀地定脈,以往對脈象的研究中,定脈或是單以醫師診脈結果為依據,或是單以脈象儀檢測結果為依據,而這兩種方法各有所長,因此,筆者試將這兩種方法相結合以準確測定脈象,對常見脈象在正常人中出現的比率作了研究,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觀察對象共1062例,為2003-04~2007-01廣西中醫學院進行脈診實驗課程學習的中醫、中西醫結合、針灸推拿、醫療美容、公共衛生管理等專業的大學本、專科學生,均身體健康,無全身器質性病變病史,無任何自覺癥狀,無陽性體征;年齡19~23歲;男524例,女538例。
1.2研究方法
1.2.1醫師診脈以全國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中醫診斷學》所列的常見脈象表現為標準[1],由具有國家執業醫師資格并有3年以上臨床經驗的廣西中醫學院中醫診斷專業教師用寸口診脈法進行診脈。
1.2.2脈象儀檢測采用上海中醫大科技發展公司2003年出產的ZM-ⅢC型智能化脈象儀,受檢者取自然坐位,于左手寸口脈關部安置脈象換能器,調節換能器壓力調節螺旋紐,對50、100、125、150、175、225g6個取脈壓力段的脈圖進行連續采樣、儲存,并從6段系列脈圖中由儀器自動選擇最佳脈圖、調整參數后,調整到屏幕所提示的最佳取脈壓力再次采樣,并由脈象儀進行分析、辨脈。
1.2.3脈象確定醫師診脈與脈象儀檢測結果一致者即確定脈名。對于醫師診脈與脈象儀檢測結果不一致者,則讓受檢者休息15min后,再次用ZM-ⅢC型智能化脈象儀按同樣的方法進行脈象檢測,兩次檢測結果相同者確定為該脈,兩次檢測結果不一致者以與醫師診脈結果相同者為準。
2結果
1062例受檢者中,浮脈為146例,占受檢者總數的13.75%;沉脈為109例,占受檢者總數的10.26﹪;遲脈為58例,占受檢者總數的5.46﹪;數脈為46例,占受檢者總數的4.33﹪;弦脈為118例,占受檢者總數的11.11﹪;細脈為137例,占受檢者總數的12.90﹪;滑脈為163例,占受檢者總數的15.35﹪;緩脈為98例,占受檢者總數的9.23﹪;實脈為94例,占受檢者總數的8.85﹪;洪脈則未出現(注:相兼脈者分開計算,如浮細脈分別計為浮脈和細脈)。
3討論
浮脈脈位表淺,見于表證,也可見于虛證。但浮脈亦可見于正常人,此即生理性浮脈。本研究中,13.75﹪的健康青年人會出現生理性浮脈。生理性浮脈的出現多與體型消瘦有關,各代醫家對此早有認識。《傷寒雜病論》曰:“瘦人當浮。”《脈說》曰:“瘦人得浮脈,三部相得曰肌薄,肥人得之未有不病者。”《醫碥》曰:“瘦人多浮,有變于時令者,春夏氣升而脈浮。”瘦人肌肉薄,脈位表淺,故出現浮脈
沉脈脈位深沉,主里證。但沉脈亦可見于正常人,此即生理性沉脈。《三指禪》即曰:“沉而無病世人多。”本研究中,10.26%的健康青年人會出現生理性沉脈。生理性沉脈的出現與冬季及體型肥胖有關。《難經·十五難》曰:“冬脈石,反者為病。”《診家樞要》曰:“凡診脈須要先識時脈……冬三月,俱帶沉。”冬季氣候寒冷,萬物潛藏,為潛斂收伏季節。人應閉藏之氣,所以腠理致密,陽氣內潛,氣血收斂,血管緊束,故脈來較深,此為冬季的正常脈象。此外,《傷寒雜病論》中說:“肥人當沉。”《醫級》曰:“肥者肌肉豐,其脈重按可見,當為沉類。”肥胖的人,皮下脂厚,脈位較深,故多沉脈。
遲脈脈來遲慢,一息不足四至,多主寒證。遲脈亦可見于正常人,此即生理性遲脈。本研究中,5.46﹪的健康青年人會出現生理性遲脈。生理性遲脈多見于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者或體力勞動者。古代醫家對此較少論及,從現代醫學的觀點來看,體育鍛煉可使心肌纖維增粗,心臟肌肉收縮力增強,心臟收縮貯備增加,心每搏輸出量增加,同時心率減慢,心跳愈慢則脈愈慢,故形成了正常的遲脈。
數脈脈來急促,一息五至以上不滿七至,脈搏約在90~130次/min之間[1]。數脈主熱證,亦主里虛證。但數脈亦可見于少數正常人。《脈義簡摩》曰:“人之稟賦各有不同,而脈應之……血氣熱則脈數。”《醫碥》曰:“遲數得于稟賦則性急躁者脈多數,性寬緩者脈多遲。”本研究中,4.33﹪的健康青年人會出現生理性數脈。這些出現數脈的人中,脈率大多數在90~100次/min之間,如按現代醫學正常成人脈搏次數60~100次/min的標準,脈搏的快慢仍在正常范圍內。
弦脈端直而長,如按琴弦,多見于肝膽病、疼痛、痰飲。但弦脈亦可見于正常人。《素問·平人氣象論》云:“平肝脈來,軟弱招招,如揭長竿末梢,曰肝平。”本研究中,11.11﹪的健康青年人會出現生理性弦脈。生理性弦脈的出現和春季有關。《診家樞要》曰:“春三月,六部中俱帶弦。”在春季之外的其它季節,亦可見到少數生理性弦脈,這是平人肝臟功能活動正常,氣血調和,氣機調暢的表現。
細脈脈細如線、應指明顯,多見于氣血兩虛、諸虛勞損、濕病。但細脈亦可見于正常人,此即生理性細脈。本研究中,12.90﹪的健康青年人會出現生理性細脈,這可能與少數人先天稟賦脈道細小有關,不屬病態。《脈義簡摩》曰:“人之稟賦各有不同,而脈應之……六脈細小相同,謂之六陰。”《醫學傳心錄》曰:“命門相火只宜靜,雖然沉細未為病”。
滑脈往來流利,應指圓滑,主痰飲、食滯、實熱。但滑脈亦可見于正常人,此即生理性滑脈。本研究中,滑而和緩之脈為平人之常脈,是營衛充實、氣血充盈之象,多見于青壯年。《景岳全書》曰:“若平人脈滑而和緩,此自榮衛充實之佳兆。”《脈理求真》曰:“滑而和則為無病。”另外,體型肥胖者也可出現滑脈。肥人多痰濕,這是古人的經驗之談。《石門秘錄》曰:“肥人多痰。”《萬氏婦人科》曰:“惟彼肥碩者,膏脂充滿,脂痰凝塞。”按中醫體質學說,肥胖者多見于痰濕體質的人,痰濕壅盛,氣實血涌,故多滑脈。
緩脈有兩種情況:一是脈來緩怠無力,馳縱不鼓的病脈,多見于濕病、脾胃虛弱;二是脈來和緩,一息四至,應指均勻,稱為平緩脈,即生理性緩脈,多見于正常人[1]。本研究中,9.23﹪的健康青年人會出現生理性緩脈。《脈理求真》曰:“緩為平人正脈,無事醫治。”《診家正眼》曰:“緩為胃氣,不主于病,取其兼見,方可斷證。”由于機體氣血充盈,百脈通調,故脈來一息四至,和緩有力,是脈有胃氣的一種表現。
實脈的脈象特點是脈充實有力,見于實證。但實脈亦可見于正常人[1],此即生理性實脈。本研究中,8.85﹪的健康青年人會出現生理性實脈。《醫碥》曰:“虛實亦有得于生成者,肉堅實者脈多實。”身體健壯的青壯年在生理情況下,因氣血盈盛,正氣充足,脈氣鼓搏有力,故脈來充實有力而且和緩。
洪脈寬大而有力,來盛去衰,狀若波濤洶涌,多見于熱盛。對于洪脈與夏季的關系,歷代醫家有諸多論述。《診家樞要》曰:“凡診脈須要先識時脈……夏三月,俱帶洪。”《瀕湖脈學》曰:“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緩,是謂平脈。”但本研究中,在夏季及其它季節的觀察對象中,均未出現洪脈。這說明夏季氣候盡管對脈象可能有影響,但這種影響并未顯著到引起典型洪脈出現的程度。
從本研究可以看出,浮脈、沉脈、遲脈、數脈、弦脈、細脈、滑脈、緩脈、實脈皆可在正常人中出現,因此在臨床上遇到這些脈象時,必須注意辨別是生理性因素還是病理性因素引起。
【參考文獻】
[1]朱文鋒,莊澤澄,吳承玉,等.中醫診斷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112.
- 上一篇:厥陰病病證特點分析論文
- 下一篇:鎮森林防火工作會議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