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中風遺癥病患家庭康復護理

時間:2022-02-11 03:36:00

導語:探討中風遺癥病患家庭康復護理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討中風遺癥病患家庭康復護理

摘要:中風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其再發(fā)率、致殘率、死亡率均高。偏癱、失語是中風的最常見的表現(xiàn),恢復極為緩慢,使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不但給患者帶來痛苦、也給家庭及社會帶來極大的經(jīng)濟負擔。因此95%以上的患者在中風癥狀平穩(wěn)后均轉(zhuǎn)入家庭療養(yǎng)。家屬如能進行恰當?shù)?a href="http://www.uv63h8.cn/lunwen/jiaoyue/yixue/201102/418349.html" target="_blank">康復護理,則可以有效地消除或減輕患者的功能缺陷,有助于最大限度恢復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護理人員指導家屬對患者實施家庭護理勢在必行。

關鍵詞:中風后遺癥家庭護理健康指導

一、家庭環(huán)境指導

由于患者行動不便,保持一個干凈、舒適的室內(nèi)環(huán)境很重要。室內(nèi)溫度20~24℃,濕度50%~60%。注意室內(nèi)的空氣新鮮,定時開窗通風,但應避免直接風吹患者。寒冷季節(jié)要注意保暖,預防感冒。可播放患者喜愛的音樂,讓患者保持樂觀輕松的心情。

二、指導功能鍛煉

這是偏癱患者家庭護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為患者長期臥床不能活動,肢體肌肉逐漸萎縮,心、肺功能減退,影響呼吸和血液循環(huán),全身器官生理功能減退,因此,功能鍛煉有利病體康復,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2.1完全性偏癱階段:幫助患者功能鍛煉,防止肌肉萎縮,可采用按摩、推拿和被動活動。先按摩患肢,由指(趾)開始,向上向心按摩,揉、捏、拍打及屈伸關節(jié),動作應該由輕到重,循序漸進。被動活動不要用力過度,以不使患者感到不適為塬則,切忌強力牽拉,每次全身鍛煉約15-30分鐘。癱瘓肢體位置要適當,肘彎曲、腕和手指伸直、踝關節(jié)保持90℃。由護理人員先向家屬作示范,然后由家屬每天3~4次實施。也可用紅花、當歸、等中藥泡酒給予按摩。

2.2部分功能恢復階段:這一階段要繼續(xù)前一階段的各項鍛煉。同時幫助患者翻身、起坐。站立鍛煉,先扶床架、椅背站立,然后徒手站立。行走、下蹲,并配合拉繩、肢體簡單運動鍛煉,如上肢的上瘵、外展、外旋、肘關節(jié)的伸屈活動、下肢的伸屈和足的伸屈活動,逐步提高肌力和關節(jié)功能。

2.3基本恢復階段:在站立和上肢簡單活動的基礎上開始練習走路,手的精細動作和語言功能恢復。步行鍛煉先在扶持下左右擺動身體,兩腿輪流負重,繼之踏步,逐步過渡到手扶拐杖獨自行走。在出現(xiàn)劃圈步態(tài)時,應練習屈膝和提腿動作。上肢鍛煉可練習拿碗、抓握、捻動、穿脫衣服,扣鈕扣、用匙筷、翻書報、打算盤、提物等精細活動,以提高生活技能,并進一步訓練手的精細動作。

三、言語訓練

失語者要幫助語言功能恢復鍛煉。中風患者語言和運動功能康復訓腰大肌肌間溝阻滯聯(lián)合臭氧注射治療腰椎間盤練效果的快、優(yōu)、劣主要取決于家庭成員的關心程度。語言訓練貫徹總個過程,從日常用語開始,由簡到煩練習時先從一個字開始,逐漸到一個詞組,一條短語,循序漸進。

還可通過寫字、手勢等身態(tài)語言以彌補和完成講話內(nèi)容。對講話時出現(xiàn)單音、音調(diào)不正確不連貫者,應加猜測并予以澄清,使病人知道他的講話已被聽懂,使他樂于接受反復矯正,重建語言功能。

四、飲食護理指導

飲食原則:飲食應營養(yǎng)豐富品種多樣,并盡量作到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纖維素,低膽固醇、低脂肪、低糖、低鹽。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豆制品以及海帶、海蜇、蝦皮和蝦米,適當進食魚肉、雞肉、蛋和奶及奶制品,以保證足夠蛋白質(zhì)的攝入。有高血壓者要控制食鹽,一般每天2~4克為宜。不能自己進食的患者要協(xié)助其進食。讓患者采取坐位或半臥位,臥位時將患者的頭和身體偏向健側(cè),防止食物嗆入氣管。喂食時,速度不宜過快,每口量不能過大,不要催促患者。糊狀飲食以1茶匙為宜,流食用匙喂,飲水不要用吸管。進食后,令患者咳嗽或拍其背數(shù)下。進食有困難者要喂食或鼻飼。鼻飼前應先抽到胃液后再灌注食物,以防食物誤入氣管,每次鼻飼量不超過200ml,間隔時間不少于2小時。每次食物灌注完畢,要灌注少量溫開水清洗管道,然后夾緊鼻飼管。長期鼻飼者應每周換胃管一次。及時清潔鼻和口腔。

五、心理護理指導

中風后遺癥患者在經(jīng)搶救治療后,大部分神志是清楚的,由于突然的疾病造成殘疾心理受到嚴重的打擊和挫傷,最令病人難以接受的是半身不聽使喚,講話發(fā)音不清,以及大小便失禁等問題,使病人有驚恐、煩躁、悲觀、抑郁的情緒,對康復失去信心,甚至憤世,故恢復期家屬的心里關懷更為重要。因此,正確指導家屬從語言、行為上做到和藹可親、耐心、細致周到,并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在患者能力范圍內(nèi),鼓勵其作適當?shù)募覄眨敾颊哂幸稽c成績時,要隨時給予表揚,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減輕患者的自卑心理。鼓勵患者以堅強的信念、愉快的心情接受康復治療。

六、指導大小便護理

因患者行動不便,大小便后要及時幫助其用溫水清洗會陰,保持衣物及床單的清潔干燥。長期臥床患者,腸蠕動減弱,為防止便秘,除飲食中應含有纖維素外,每次飯后可順時針按摩腹部數(shù)分鐘。如有便秘,應早期給予緩瀉劑。

七、指導皮膚護理

保持皮膚的清潔干燥,床鋪整潔,無渣滓,每天定時翻身,2~4h/次,翻身時避免拖拉患者,以防損傷皮膚,檢查受壓一側(cè)的骨骼隆突處,防止褥瘡的發(fā)生;受壓出可用氣圈墊起,充血時可用紅花油按摩,用紅外線燈照射。冬季注意保暖,防止燙傷、凍傷。定期用溫水給病人擦澡、擦背,保持會陰部清潔。

八、指導口腔護理

為保持口腔清潔,祛除口臭、口垢、促進食欲,預防口腔感染,應協(xié)助患者刷牙、飯后漱口,如患者不能配合刷牙,應每日用生理鹽水棉球幫助患者擦試口腔。

此外還要防止泌尿系感染。留置導尿管的患者應用無菌引流袋,每日更換1次,密切觀察尿的顏色、氣味,如有混濁、臭味則為泌尿系感染,應及時使患者用上抗生素。要鼓勵患者多飲水,以沖淡尿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