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幼兒靜脈留置針臨床運用措施
時間:2022-02-25 04:09:00
導語:探索幼兒靜脈留置針臨床運用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介紹我科在臨床中使用小兒靜脈留置針的經驗體會。主要內容:對小兒留置針的留置部位,穿刺方法,固定方法,留置針封管,置管期間的護理作了詳細闡述。體會:靜脈留置針可提高療效,減少患兒的痛苦,緩解護患關系,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小兒靜脈留置針;臨床應用;體會
靜脈留置針又稱套管針,作為頭皮針的換代產品以其操作簡單、套管柔軟、套管在靜脈內留置時間長且不易穿破血管的特點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中。在搶救危重患兒時使用留置針保持靜脈通道暢通非常重要。靜脈留置針可減輕患兒多次穿刺的痛苦,保護血管,又可降低護士反復穿刺的心理壓力,緩解護患關系,提高工作效率,給患兒及護理人員帶來了很多的益處,易被患者及家長接受。我院兒科自2007年臨床應用BD公司生產的四代Y型Intima-Ⅱ24G靜脈留置針,收到良好的效果。現將該技術在臨床應用中的體會介紹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對2007年12月~2009年12月我院采用靜脈留置針輸液的住院患兒1321例進行護理觀察,小兒年齡1h~12歲,其中新生兒30例、1歲以內的患兒685例、1~3歲的患兒420例、3~5歲的患兒106例、5歲以上的患兒80例。輸液期間,液體點滴通暢,其中留置時間最短1d,最長5d,平均以3-5d為多。
1.2方法
1.2.1靜脈留置部位的選擇:小兒靜脈留置針可選擇留置的部位較多,有頭皮靜脈、四肢淺靜脈、頸外靜脈、腹股溝靜脈等,不同的留置部位,不同年齡,留置效果有明顯的差異。經臨床觀察,發現新生兒頭皮靜脈和上肢靜脈留置時間無差異,比下肢靜脈留置時間長;嬰兒頭皮靜脈留置時間最長,下肢靜脈留置時間最短;幼兒因為活潑好走動,一般選用頭皮靜脈和上肢靜脈;學齡兒童,主張選用上肢靜脈。所以新生兒、嬰幼兒靜脈穿刺首選頭皮靜脈,其次為上肢靜脈。但有顱內出血、新生兒缺血性腦病的患兒,為了減少搬動,防止出血加重,應盡量避免頭皮穿刺。對于相對配合的患兒可采用頸外靜脈留置。新生兒可選頸外靜脈置管,頸外靜脈留置時間比四肢淺靜脈或頭皮靜脈留置時間長,并且易于固定及護理。另外,臨床工作中,有些小兒頭部出汗較多,油脂分泌旺盛,也會影響頭部靜脈的留置。
1.2.2穿刺
1.2.2.1穿刺前準備:做好患兒及家屬的有效溝通,取得患兒、家屬積極配合;選擇BD公司生產的四代Y型Intima-Ⅱ24G留置針。根據年齡、病情選用相對粗直、有彈性、血流豐富、無靜脈瓣、避開關節且易于固定的血管。
1.2.2.2當患兒配合,操作者有助手協助時,可用雙手操作。方法:將輸液管上的針頭取下,和抽好5ml生理鹽水的注射器連接,取出留置針與針頭連接,排盡空氣。轉動針芯,松動外套管。選擇血管,將穿刺點周圍的毛發刮干凈,嚴格無菌操作,消毒直徑為穿刺點周圍5~6cm。助手固定患兒并繃緊血管下方的皮膚,操作者右手持留置針針柄,以15°~30°的角度直刺靜脈,緩慢進針,見回血后,再進針少許,確定套管針在血管內后,操作者將原握在右手手心的注射器活塞柄頂于右手大魚際肌上,右手無名指和小指固定注射器的空筒,持續緩慢注射生理鹽水,可使穿刺部位的血管充盈,左手拇指、食指持Y型接口慢慢將套管送進血管,同時右手拇指和食指持針翼緩慢退出針芯,待套管全部送入血管、血管未見腫脹,抽注射器有回血,再拔出針芯。用無菌輸液貼一根固定套管,針尾墊以無菌藥棉,再用3m透明敷貼固定留置針,注明置管時間及患兒姓名,并在肝素帽附近用紙膠布稍作固定,避免小兒頭部擺動,間接牽拉留置針,最后連接輸液器,調節輸液速度。
1.2.2.3護士單獨值班時,若患兒哭鬧,不配合,雙手操作法進行靜脈留置針穿刺時,常會因無法固定穿刺部位,導致穿刺失敗,此時,我們可用單手操作。方法:將輸液管上的針頭取下,和抽好5ml生理鹽水的注射器連接,取出留置針,連接輸液器頭皮針,排凈空氣;轉動針芯,左右松動外套管,避免上下拉動,以免損傷導管,取下針尖保護套,左手固定穿刺部位,拇指繃緊皮膚,右手拇指在上食指在下捏住導管座和針翼部分,以15~30°角進針直刺靜脈。見回血后,降低角度再將穿刺針推進少許,左手不動,右手拇指指腹頂住外套管針座,食指協助,向血管內送軟管。這時軟管將順著針芯進入血管內,軟管進入血管后中指用力退出針芯,將軟管送入后,中指指腹頂住針芯的針翼向后用力,最后拔出針芯,用無菌輸液貼一根固定套管,針尾墊以無菌藥棉,再用3m透明敷貼固定留置針,在敷貼上寫明患者姓名、留置日期和時間,最后連接輸液器,調節輸液速度。
二、固定方法
2.1頭部固定法:患兒好動不配合,固定留置針的膠布容易松脫或被患兒抓落,影響了留置效果。
經臨床實踐,覺得外科用5號彈力網套的彈性及透氣性能好,使用方便,材料簡單易取,套進患兒頭部,能有效的延長留置時間,不會給患兒帶來不適。方法是將彈力網帽的帽頂剪一半棄去,余下的用兩手撐開,戴到小兒頭部,注意力量均勻,固定在3m透明敷貼外面,將網帽理平,肝素帽及延長管可插入網眼固定,注意避免局部受壓。
2.2四肢固定:新生兒皮膚嬌嫩,四肢活動度較嬰幼兒小,采用海綿固定四肢靜脈留置針,使肢體活動時順應性好誤傷肢體,。對于煩躁好動的小兒需加強看護,尤其是在藍光箱中未穿衣服的新生兒,為了防止針梗處和肝素帽持續壓迫局部,引起局部壓傷,在固定留置針時在這些部位墊少量棉花,如果是手部可用紗布將手包裹成拳頭并略加固定,將患兒小手放入棉質手套內,如果是腳部,可穿松緊適度的襪子,或用全棉軟毛巾包裹。對于年齡較大,皮膚抵抗力較強的患兒選用自粘繃帶包裹一周半,注意松緊適宜,以免影響血液循環。
三、封管
3.1封管液的選擇:封管是使留置針管腔內充滿液體,增加管腔內壓力,防止血液反流,避免堵管。封管液可選用肝素和生理鹽水,經臨床比較:用肝素液封管比生理鹽水封管保留時間相對延長。生理鹽水雖然在一定條件下防止凝血堵管,但當病情危重或某些病理情況下血液呈高凝狀態,體內抗凝血功能減弱微循環改變時生理鹽水不足以抗凝,所以應根據病情,適當選用肝素鹽水封管,提高留置效果。,肝素封管液用量一般為3~5ml,濃度為1~10U/ml;對于新生兒及某些凝血機制異常者,則采用生理鹽水封管,以免加重病情。
3.2封管方法:輸液完畢,關閉調節夾,用5ml注射器抽取封管液3~5ml,與頭皮針連接,將頭皮針針頭輕輕向外拔,只將針尖斜面留在肝素帽內均勻推注封管。做到正壓封管。使封管液充滿整個管腔及肝素帽腔,再將留置針延長管上的小夾子靠近Y接口端夾上,拔掉針頭。
四、置管期間的護理
4.1患兒易動﹑不配合﹑血管細,留置針留置期間,除了一些合理的固定﹑正壓封管等專業因素外,患兒家長的正確看護也是確保留置針成功留置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要反復向家長交代注意對患兒的看護,特別是對于頭部的留置針,防止患兒將留置針有意或無意拔出。使用留置針的手不能提重物防回血,盡量減少肢體活動;留置針部位不能浸濕,以防感染,如需洗澡應用塑料袋將有留置針的一側包好;下肢的留置針盡量讓患兒保持水平位或斜坡位減少重力回血;盡量讓患兒保持安靜,少哭鬧。
4.2留置針使用期間,應制定留置針使用記錄登記表一張,主要反映穿刺時間、部位、局部皮膚情況、留置針的完整性、操作者簽名以及拔針時間、皮膚情況、留置針的完整性及操作者簽名。其主要目的是加強管理、嚴格交接班制度、杜絕安全隱患。
4.3輸液期間護理人員必須經常觀察穿刺部位的情況,注意有無脫落、有無液體滲出及局部皮膚的情況,輸入有刺激性藥物前必須確保留置針在血管內,一旦發現輸液部位有異常必須更換輸液部位并采取相應的對癥措施,并在記錄上反映皮膚情況。
4.4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減少微生物污染及微粒污染。穿刺部位周圍皮膚應每日用0.5%碘伏或75%酒精消毒1次,2~3天更換敷貼一次,更換敷貼時應掌握方法,將敷貼朝近心端輕輕撕扯,防止軟管脫出,當軟管部分脫出時,禁止再次送入血管。留置針留置時間為3-5天,到第5天必須拔除,以防靜脈炎的發生。停止輸液拔除留置針后,應用碘伏消毒針眼周圍,以免局部發生感染。
4.5防止栓塞的發生,每次經留置針重新輸液或給藥時,要檢查確認留置針內無血凝塊堵塞后再連接液體,不能用注射器用力將血凝塊推入血管內,以防引起栓塞。
五、體會
小兒靜脈留置針的操作簡單,套管柔軟、套管在靜脈內留置時間長且不易穿破血管。一方面保護了患兒的血管、保證輸液時的安全、減少患兒對輸液的心理壓力、便于肢體活動、易被患兒及家長接受;另一方面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量、減輕護理人員心理壓力,配合臨床合理用藥、提高療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護理質量。使護士有更多的時間同患兒及家屬交流。靜脈留置針以其眾多優點得到患者和護理人員的肯定。嚴格執行護理操作常規,做好周密預防措施,改進和創新護理技能,小兒靜脈留置針這項技術將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舒湘蘭,海新霞.小兒靜脈留置針中止留置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2B):39
[2]艾芳.不同年齡小兒靜脈留置針部位選擇與留置時間的護理[J].醫學信息,2008,21(8):13741375
[3]胡小薇,岳簽.小兒靜脈留置針穿刺改進方法及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07,13(15):13
[4]黃麗云,林妙嫻,幸連春,等.小兒靜脈留置針封管藥物與時間的研究[J].實用護理雜志,1997,13(6):287-288
[5]陳杏瑛.短管型靜脈留置針單手送管方法介紹[J]護理學雜志,2007.01
[6]陳吉莉,朱麗琴.外周靜脈留置針穿剌方法的改進[J].護理學雜志,2007,22(1):40
- 上一篇:課堂學生話語權缺失及原因探索
- 下一篇:探究網絡的倫理和道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