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外傷性氣胸的療效體會

時間:2022-04-08 09:20:00

導語:淺議外傷性氣胸的療效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議外傷性氣胸的療效體會

【摘要】目的探討外傷性氣胸患者胸腔閉式引流安放的位置,提高治療效果。方法對我院收治的72例外傷性氣胸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72例患者經治療后均痊愈出院。結論腋中線第六或七肋間放置胸腔閉式引流治療外傷性氣胸,能減少患者肺部感染、肺不張等并發癥的發生,無需再次行胸腔閉式引流或胸腔穿刺,而且不會造成氣體的引流不暢。

【關鍵詞】外傷性氣胸;遲發性血胸;胸腔閉式引流

氣胸患者常規在前胸壁鎖骨中線第二肋間隙放置胸腔閉式引流[1],但因為遲發性血胸的發生,使放置于第二肋間的閉式引流管無法徹底將血胸引流干凈。而外傷性氣胸的患者發生遲發性血胸的比例很高,我們嘗試將外傷性氣胸患者按外傷性血氣胸處理,比較其治療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我院從2003年8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外傷性氣胸患者共計72例。外傷性氣胸的診斷以入院當時的CR檢查或CT檢查為準,排除當時發現有胸腔積液及需開胸手術的病例。其中,男性47人,女性25人,年齡從14~73歲,平均年齡48歲,其中伴有肋骨骨折的53例。

1.2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胸腔閉式引流術,其中早期18例(2003年8月至2005年11月)全部采用鎖骨中線第二肋間引流,54例(2005年11月至2010年3月)全部采用腋中線第六或七肋間引流。

2結果

早期18例中出現遲發性血胸17例,發生率約94.4%,其中有6例改行腋中線第六或七肋間引流,有9例給予胸穿抽液,有2例因出血量少未給予處理,發生肺不張合并肺部感染1例,發生率5.6%;后期54例中出現遲發性血胸52例(胸腔閉式引流有血引出),發生肺不張1例,發生率1.9%;所有伴有肋骨骨折的53例患者均出現遲發性血胸;經治療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3討論

胸腔閉式引流術能迅速排出積氣、積液,促進肺復張,是治療氣胸、液氣胸的最好方法。對于外傷性氣胸采用腋中線第六或七肋間放置胸腔閉式引流治療與傳統鎖骨中線第二肋間放置胸腔閉式引流治療比較具有以下優點:患者肺部感染及肺不張等并發癥的發生率低,無需再次引流或胸穿,減輕了患者痛苦,節省了費用,而且也不會造成氣體的引流不暢。外傷性氣胸的患者需要在腋中線第六或七肋間放置閉式引流的原因在于遲發性血胸的發生。胸部外傷發生遲發性血氣胸的患者約占所有胸部外傷患者的12.5%~26.7%[2~5],發生機制有以下幾點:(1)胸部骨折斷端因活動或咳嗽時移位刺破肺組織或血管引起血氣胸;(2)由于活動或劇烈咳嗽,使胸腔壓力變化,使血凝塊脫落,導致再次出血;(3)胸部創傷后,胸廓內血管損傷引起假性動脈瘤,或是外傷后引起肺內血腫或胸膜外血腫,隨著時間的推移或活動時,壓力增大,動脈瘤或血腫破裂出血引起血胸;(4)合并有其他臟器損傷,如肝、脾破裂導致血壓下降,受損肺組織、胸壁或肋間血管處血壓降低,出血暫時停止,待給予擴容、抗休克后,血壓回升,胸腔內組織受損處再次出現出血或滲血;(5)遲發性心臟破裂,銳器短暫刺傷后致心臟破裂,破口小,很快被血凝塊堵住,劇烈活動、突然改變體位,使血凝塊脫落,引起遲發性血胸[6]。外傷性氣胸發生遲發性血胸的比例比普通胸部外傷患者更高,本組資料顯示高達95.8%,伴有肋骨骨折的外傷性氣胸患者幾乎100%發生遲發性血胸。因此對于外傷性氣胸的患者特別是伴有肋骨骨折的氣胸患者,無論當時是否存在胸腔積液,均在腋中線第六或七肋間放置胸腔閉式引流是一種較好的處置方法。

【參考文獻】

[1]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337.

[2]李振龍,馬震,李雷,等.現代胸心外科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4:267.

[3]李省海,高保軍,王景國,等.62例創傷后遲發性血氣胸診治體會[J].醫學信息手術學分冊,2008,21(10):930.

[4]嚴希寬,溫新如,楊長仁.外傷性遲發性血氣胸例診治體會[J].現代醫藥衛生.2007,23(1):75.

[5]肖接承,華菲,陸士奇,等.外傷后遲發性血氣胸65例診治分析[J].蘇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05,25(6):1126.

[6]李忠,王瑞華,卓宜盟,等.胸部創傷后遲發性血氣胸32例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0,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