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腎上腺的CT檢查方法
時間:2022-04-22 04:19:00
導語:小議腎上腺的CT檢查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腎上腺的生理功能
腎上腺雖是一個腺體,但其皮質和髓質從胚胎發生、細胞成分、分泌的激素以及調節機制上卻是兩個獨立的內分泌腺,其生理功能主要通過其分泌的激素或介質發揮作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隸屬于類固醇激素,均以環戊烷多氫菲為基礎,以四個環相連。這類激素包括球狀帶分泌的以11-去氧皮質酮為代表的鹽皮質激素;由束狀帶分泌的以氫化可的松和可的松為代表的糖皮質激素;由網狀帶分泌的雄激素和雌激素為代表的性激素。鹽皮質激素的主要作用是調節水電解質平衡,具有強烈的儲鈉排鉀作用;糖皮質激素的主要作用是調節糖、蛋白質、脂肪的代謝,動員脂肪,促進蛋白質分解,糖原異生等。腎上腺分泌的性激素量很少,但卻具有顯著的生理效應。雄激素促進性器官發育與男性第二特征的發育,參與物質代謝中的蛋白質合成、脂肪分解代謝;雌激素不僅具有促進和維持女性生殖器官和副性征的生理作用,對于機體代謝、內分泌網狀內皮系統、心血管系統、骨骼的生長和成熟、皮膚等各方面也有顯著的影響。腎上腺髓質分泌腎上腺素,兒童期以去甲腎上腺素為主,成人則以腎上腺素為主,其分泌受交感神經和ActH及糖皮質激素的調節,主要作用是維持血管的緊張度和血壓。
與上腹部其他器官CT檢查方法相似。檢查前20~30min口服1%~2%的泛影葡胺500~800ml,以充盈空腔器官,其中200~300ml如能在臨檢前口服效果更好。由于腎上腺器官受呼吸運動的影響較大,應在檢查前和檢查當中指導患者平靜呼吸和屏氣,以減少呼吸運動的影響。
檢查前一般不需要使用其他藥物,但對于需做增強檢查的患者,應給予地塞米松5mg口服,并應做碘過敏試驗。應當提出的是在懷疑有嗜鉻細胞瘤的患者,應避免使用可誘發高血壓危象的藥物。
CT掃描方法:患者取仰臥位,以劍突為解剖標志,先掃定位像,在定位像上確定掃描范圍。通常掃描上界定在第11胸錐下緣,下界定在第1~2腰錐之間,應包括雙側腎上極,最好至腎門。掃描層厚和間距一般在3~5mm,在懷疑有醛固酮增多癥時,掃描層厚可為2~3mm無間隔或重疊掃描,掃描窗寬為300—500,窗位為10~50,當發現病變較大時,可調整掃描層厚和間隔達8~10mm。當懷疑有異位嗜鉻細胞瘤時,除可增加掃描厚度及間隔外,同時需加大掃描范圍,甚至全腹部掃描。
腎上腺常規CT掃描一般無需增強,但如發現病變,為了鑒別診斷的需要,可行增強掃描。增強掃描可顯示腎上腺及其周圍血管,尤其時脾血管和其側支血管,有利于條狀血管影與腎上腺肢體的區分。當有嗜鉻細胞瘤時,注射速度應減緩,以免發生高血壓危象。由于腎上腺的病變有時很小,必要時可放大或矢狀位重建觀察,也可采用螺旋CT做腎上腺CT掃描,根據掃描范圍選擇螺距,一般螺距可選擇1~1.5,掃描層厚5~10mm。螺旋CT的使用可縮短掃描時間,消除呼吸運動對腎上腺的影響,并可根據需要在掃描的體積內重建任意斷面不同層厚的圖像。
三、正常腎上腺CT表現
腎上腺位于腹膜后腎周筋膜內,因其周圍有脂肪組織在CT多能清晰顯示。分為內側緣與外側緣。右側腎上腺通常位于右腎上方1~2cm高度,并向下延伸3~4cm,位于下腔靜脈后方,右側膈肌腳和肝右葉內緣之間。右腎上腺外側緣常與肝右葉內緣重疊,有時難以顯示。左腎上腺略高于右側腎上腺,位于主動脈左側,胰腺和脾靜脈后方,其頭端部常位于左腎上極的前內側。雙側腎上腺形態略有不同,可為條形、三角形、Y形等,同一側腎上腺在不同切面也可有不同的形態。腎上腺的上下徑為2~4cm,垂直厚度一般為5~7mm,大于10mm或增粗達到或超過膈肌腳應考慮為異常,但多數人認為測定腎上腺的徑線臨床意義不大。正常內側緣或外側緣具有直線或略凹陷的邊緣.外凸結節和增粗才有意義。
參考文獻:
[1]孟悛非,梁碧玲.臨床MRI診斷學[M].廣東:廣東科技出版社,2005.236.
[2]白人駒.醫學影像診斷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599.
[3]周康榮.腹部CT[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8.225.
- 上一篇:納稅人救濟權的完善詮釋
- 下一篇:網絡管制中心工作計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