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肺炎認知與行為研究

時間:2022-04-08 08:04:15

導語:病毒肺炎認知與行為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病毒肺炎認知與行為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醫學生對肺炎的認知、態度與行為,并分析影響因素,為后期疫情宣教提供依據。方法采用便利抽樣法對濟寧醫學院醫學類專業學生進行調查分析,采用自設問卷通過微信+問卷星進行調查。結果共回收有效問卷1533份(有效率98.1%)。被調查對象肺炎相關知識得分為(72.89±13.22)分,答題正確率為72.93%。不同性別(!2=24.780,P<0.001)、不同年級(!2=15.830,P=0.001)、不同專業(!2=23.236,P<0.001)、不同學歷層次(!2=7.462,P=0.024)的醫學生肺炎相關知識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58.8%的醫學生出現焦慮/抑郁情緒,不同專業(!2=11.767,P=0.038)、不同年級(!2=15.147,P=0.002)、不同性別(!2=45.679,P<0.001)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73.4%的醫學生愿意加入疫情防控志愿者隊伍,不同專業間(!2=25.813,P<0.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95%醫學生對我國防控肺炎有信心。72.9%的人沒有外出參加聚會,不同專業(!2=11.176,P=0.048)、不同學歷層次(!2=6.261,P=0.044)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91.3%的醫學生購買過防護用品;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高認知(OR:1.377,95%CI:1.092~1.737)、對我國防控肺炎疫情有信心(OR:0.253,95%CI:0.081~0.769)、購買過防護用品(OR:1.709,95%CI:1.171~2.494)的學生更愿意加入疫情防控志愿者隊伍。結論醫學生對肺炎的認知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學校應繼續加強肺炎知識的宣教,監督醫學生防控措施的實施,提高他們的認知水平,消除恐慌心理,助力我國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

關鍵詞:肺炎;病毒;認知;態度;行為

2019年12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陸續發現了多例病毒感染肺炎病例,隨后我國其他地區及境外也相繼發現了此類病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將該疾病命名為“病毒肺炎”(中文簡稱肺炎)[1]。WHO已將該疾病命名為2019冠狀病毒病(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2]。該疾病以發熱、乏力、干咳為主要表現,少數病例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瀉等癥狀,外周血白細胞總數正常或減少,淋巴細胞計數減少,胸部影像學表現為雙肺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嚴重者可出現肺實變[3]。病毒屬于β冠狀病毒[4]。目前認為肺炎的主要傳染源是病毒感染的患者,隱性感染者(即無癥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潛伏期患者和恢復期患者傳染性還有待研究明確;人群沒有免疫力,普遍易感[5]。醫學生作為祖國醫學的未來,對肺炎防控知識的掌握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調查醫學生對肺炎的認知、態度及行為情況,為下一步疫情防控提供指導和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為濟寧醫學院醫學類專業學生。采用便利抽樣法,基于微信+問卷星平臺邀請學生在線填寫調查問卷。共發放問卷1563份,刪除基本信息不全、作答時長<100秒的無效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533份(有效率98.1%)。1.2調查內容及方法。本研究在咨詢專家及閱讀大量肺炎權威資料基礎上,自行設計問卷,內容包括三部分:①一般資料:包含性別、專業、年級、學歷層次、家庭所在地等。②肺炎相關知識:包括病毒基本知識及肺炎的防控措施,共20題,單選題選對得5分,選錯得0分;多選題全部選對得5分,少選或多選得0分;總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肺炎認知水平越高(<75分為低認知,≥75分為高認知)。③個人對肺炎的態度及行為:包括疫情發生后的心理反應、對疫情防控的信心、是否愿意加入志愿者隊伍及個人采取的防控行為。問卷提交后統一顯示答案及解析,以便對研究對象進行健康宣教。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計量數據采用(珚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例數或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一般資料情況。1533名醫學生中,男生396名(25.8%),女生1137名(74.2%);大一596名(38.9%),大二321名(20.9%),大三334名(21.8%),大四及大五282名(18.4%);臨床醫學195名(12.7%),護理學649名(42.3%),藥學245名(16.0%),康復治療學155名(10.1%),中西醫結合200名(13.1%),醫學檢驗技術89名(5.8%);專科173名(11.3%),專升本174名(11.4%),本科1186名(77.3%)。2.2肺炎核心知識認知情況。被調查對象防控知識得分為(72.89±13.22)分,答題正確率為72.93%,各題目正答率見表1。2.3不同分組學生防控核心知識比較。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性別、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學歷層次的醫學生防控知識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2.4醫學生對肺炎的態度及行為分析。1533名醫學生中,58.8%的人因為肺炎疫情出現焦慮/抑郁情緒,不同專業(!2=11.767,P=0.038)、不同年級(!2=15.147,P=0.002)、不同性別(!2=45.679,P<0.001)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73.4%的醫學生愿意加入疫情防控志愿者隊伍,不同專業間(!2=25.813,P<0.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95%的醫學生對我國防控肺炎有信心,不同分組學生無統計學差異。2020年1月14號至今,72.9%的人沒有外出參加聚會,不同專業(!2=11.176,P=0.048)、不同學歷層次(!2=6.261,P=0.044)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91.3%的醫學生購買過口罩、消毒液等防護用品,不同分組學生無統計學差異。2.5醫學生是否愿意加入疫情防控志愿者隊伍的影響因素分析。以是否愿意加入疫情防控志愿者隊伍為因變量(愿意為0,不愿意為1),以專業、認知分級、對我國防控肺炎是否有信心、是否購買過防護用品等因素為自變量,進行二元Logistic分析,自變量賦值見表3。結果表明:高認知、對我國防控肺炎疫情有信心的、購買過防護用品的學生更愿意加入疫情防控志愿者隊伍,見表4。

3討論

病毒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和致病性[6],加上春節人口流動較大,目前疫情已波及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我國政府高度重視肺炎的防控工作,及時采取了包括限制重點地區人員出行和全社會動員在內的系列措施[7]。在中國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蔓延勢頭已初步遏制,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在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廣大醫務工作者積極響應黨的號召,義無反顧沖上疫情防控第一線。在校醫學生作為臨床一線的儲備軍,對肺炎的認知、態度及行為尤為重要。本研究顯示,被調查對象防控知識得分為(72.89±13.22)分,答題正確率為72.93%,處于中等水平。其中正答率最低的條目是已知的病毒的傳播途徑。經呼吸道飛沫傳播和密切接觸傳播是病毒主要的傳播途徑,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于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糞-口傳播,母嬰傳播等途徑有待證實[3]。網絡不實信息的渲染,使部分學生知識混淆,可能是本題正答率較低原因。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網絡既帶給我們快速便捷的信息和服務,也給我們傳遞了一些虛假信息,大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尚不成熟,容易被不實信息誤導。學校應重視網絡謠言對醫學生的影響,教育他們時刻保持嚴謹、科學的態度,對于網絡信息的來源和內容應予區分和鑒別,以防因不實信息產生錯誤認知和負面影響。研究結果還顯示,1533名醫學生中女性認知水平高于男性,高年級認知水平高于低年級,專升本學生認知水平高于專科和本科學生,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認知水平高于其他專業。推測原因可能是認知功能的性別差異、專業知識掌握情況和專業背景的不同,導致了學生對肺炎相關知識的認知差異。提示學校應在疫情宣教工作中,要有針對性地制定宣教方案,同時監督和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不斷提高醫學生對肺炎相關知識的了解和掌握。調查結果顯示,58.8%的醫學生因為肺炎疫情出現焦慮/抑郁情緒,原因可能是肺炎傳染性強、蔓延速度快,學生擔心自己和家人被感染而出現恐慌。提示學校應嚴格依法實施防控措施,及時準確地疫情動態,消除學生恐慌心理,緩解焦慮/抑郁情緒。96.6%的醫學生對我國防控肺炎有信心,提示大學生的政府信任程度平均水平較高[8]。73.4%的醫學生愿意加入疫情防控志愿者隊伍,愿意不計報酬地為公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實現自我價值。大學生本身就是志愿者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且醫學生在疫情防控中更為專業。72.9%的醫學生沒有外出參加聚會,91.3%的醫學生積極購買過口罩、消毒液等防護用品,說明醫學生防護意識較強,并能自覺實施各項疫情防控措施。Logistic回歸分析表明高認知、對我國防控肺炎疫情有信心的、購買過口罩及消毒液等防護用品的學生更愿意加入疫情防控志愿者隊伍。究其原因可能是:①認知水平越高說明對疫情的關注度越高,越了解目前疫情防控的艱巨性,受到一線醫務工作者的鼓舞也越大;②對疫情防控信心較大的學生,更信任政府的決策,更愿意為疫情防控工作出一份力;③公眾對傳染病認知水平越高,其采取健康行為的正確性與及時性越高[9],安全的防護是成為疫情防控志愿者的前提。

綜上所述,醫學生對肺炎的認知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半數以上學生因為疫情產生不良心理反應,建議學校繼續加強肺炎知識的宣教,監督學生防控措施的實施,消除學生恐慌心理,以提高學生認知水平,助力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病毒肺炎暫命名事宜的通知[EB/OL].(2020-02-08)

[2020-02-12].[2]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Director-General’sre-marksatthemediabriefingon2019-nCoVon11February2020[EB/OL].(2020-02-11)[2020-02-12].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病毒肺炎診療指南(試行第六版)[S].(2020-02-19).

[4]LuR,ZhaoX,LiJ,etal.Genomiccharacterisationandep-idemiologyof2019novelcoronavirus:implicationsforvirusoriginsandreceptorbinding[J].Lancet,2020,DOI:10.1016/s0140-6736(20)30251-8.

[5]中華預防醫學會病毒肺炎防控專家組.病毒肺炎流行病學特征的最新認識[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20,41(2):139-144.

[6]XiaoSY,WuY,LiuH.Evolvingstatusofthe2019novelcoronavirusInfection:proposalofconventionalserologicas-saysfordiseasediagnosisandinfectionmonitoring[Com-mentary/Review][J].JournalofMedicalVirology,2020.

[7]ChengVCC,WongSC,ToKKW,etal.PreparednessandproactiveinfectioncontrolmeasuresagainsttheemergingWuhancoronaviruspneumoniainChina[J].JHospInfect.2020Jan18.pii:S0195-6701(20)30034-7.

[8]秦浩.大學生政府信任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山東大學(山東),2019.

[9]封小林,譚曉東.武漢市商業服務人員甲型H1N1流感認知與相關健康行為調查[J].中國健康教育,2010,26(9):694-696.

作者:劉冰 孫海婭 王文軍 單位:濟寧醫學院護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