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英語教育向行業英語教育轉變的必然性
時間:2022-02-21 03:55:00
導語:高校公共英語教育向行業英語教育轉變的必然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高職高專英語教學背景和現狀
教育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高職教育培養的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是中國當今社會發展所急需的。隨著近年來國家對高職教育的重視,各類高職院校均開展了以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服務社會為理念的課程改革。工學融合,校企合作均促進了各類專業課的改革和完善。而作為基礎課程的大學英語課程改革進度緩慢,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體系中的地位逐漸下降,其發展出現了邊緣化現象,課時驟減,學院和學生對課程的重視程度也隨之下降。然而隨著中國各類政治經濟文化活動與世界的全面接軌,社會發展對學生英語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高等職業教育的英語課程目標定位應從需求分析入手,關注社會職業需要和學生職業生涯發展需要[1]。因此,高職院校的大學英語課程急需改革。
2當今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背景和現狀
由于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差,學習能力較差,公共英語這門課程主要是在學生進校第一學年開設。它以掌握使用英語語言的聽、說、讀、寫、譯五項技能為主要內容,遵循的是“實用為主,夠用為度”及“聽說為主,交際領先”的原則。以專業培養目標為中心,以能力培養為根本,旨在為學生后續的專業英語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公共英語授課教師的教學內容也主要圍繞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展開,教學內容往往脫離行業發展方向,因此,公共英語并沒有明確的職業導向。它只能滿足社會對于英語語言的一般需求,而不能滿足特定行業對于學生英語水平的特殊需求。而且許多公共英語學習者,在經過多年的普通英語學習之后,簡單的日常交流很容易完成,但是真正將英語作為一種工具運用到工作中很難,而且尷尬地發現自身缺乏實際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工作能力[2]。例如聽不懂與外商的商務談判,不能流暢地說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讀不懂英文說明書,不能規范地寫出相關的英文文件等。公共英語的課程特點導致了學生行業英語能力的欠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覺得枯燥乏味,且很難發掘該門課程的實際意義及對以后工作的輔助作用,因此,學生對英語學習熱情和興趣普遍較低,教師教學成果不顯著。
3行業英語的職業導向
高職教育本著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理念,正逐步實現工學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成效頗為顯著。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傳授科學技術文化知識,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環節肩負著這重要的歷史使命。為了更好的發揮其作用,更好地與社會融合,各高職院校都積極進行校企合作,旨在將企業的先進設備和管理理念引入校園,以工促教,以工促學。通過校企合作,各行業對大學生的期望和要求更加具體和鮮明。這對高職院校課程改革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教育部高教司2001年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改革要求(試行)文件中提出:不僅要打好語言基礎,更要注重培養實際使用語言的技能,特別是使用英語處理日常和涉外業務活動的能力。行業英語正是在這樣背景下得以壯大發展。它與傳統的公共英語相比,不僅包括英語語言基礎知識,滿足社會對于英語語言的一般需求,還為學生提供相關行業的發展現狀和行業規范及對專業人才的具體要求。它更注重語言交流能力和運用能力,更強調一個人在現代工作環境的綜合語言能力。這不僅能促進高校的公共英語課程建設和構建符合崗位需求的高職英語課程體系,還對學生的自身完善和提高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行業英語的職業導向使該課程更具實用性,更早讓學生接觸了解其行業發展方向,更加緊密地與其專業課程聯系在一起,從而更能為后續的專業英語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也對學生的職業規劃起著重要的輔助作用。它依據職業崗位群涉外交流的需求,革新課程內容,改革教學方法,突出語言教學的實用性和與學習者未來職業發展的相關性[1]。而這一切正是傳統的公共英語所欠缺而急需改進的。
教育的成果最終要由社會進行檢驗,因此,社會的發展要求對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鑒于公共英語與學生專業課程和技能培養的脫節,它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和學生職業發展的需求。而行業英語更能緊貼市場和學生實際,更能緊密圍繞行業和企業對學生英語能力的期望和要求,進而更能引導學生進行合理地職業規劃和發展,及時把握行業最新發展動態,行業的標準,行業技術前沿信息,最終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因此,公共英語向行業英語的轉變將成為必然。
- 上一篇:旅游局干部個人述職報告
- 下一篇:養殖基地發展狀況調查匯報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