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英語教育改革研究
時間:2022-10-11 05:04:49
導語: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英語教育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全球化的發展使得各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英語作為世界語言以其獨有的優勢呈現出全球化發展的趨勢,作為一種交流工具,英語在促進人類交流上發揮著重要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迎來了學習英語的熱潮,英語教育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普及,而少數民族地區,由于地緣和經濟等因素的影響,英語教育教學還存在諸多問題,成為制約民族地區高校英語教學的障礙。論文在此立足新時代民族地區高校的英語教育現狀,找出阻礙民族地區英語教育發展的癥結所在,并針對這些問題探索優化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英語教育教學改革的方案。
改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水平和國際地位都得到了巨大提升,與國際上的其他國家在經濟、政治、文化上的交流也日益頻繁,在國際化的交往中,英語承擔著溝通的橋梁作用。英語作為重要的國際交流語言,成為很多國際組織的官方語言,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推廣,很多非英語的國家和地區紛紛將英語納入國民教育,以順應全球化發展的趨勢,在全球化浪潮中能抓住機遇來發展經濟,獲得更多的國際話語權。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與其他國家的交往日益增多,在幾十年的發展中,國民的英語水平和學習英語的思想意識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英語教育在學校的教育中地位突出。但是,在我國東西部經濟水平存在巨大差距的同時,東部地區和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英語教育教學也存在差距,我國少數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的英語教育存在諸多問題。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和英語教育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一方面,經濟發展的滯后,使民族地區的英語教育資源短缺,英語教育水平偏低;另一方面,低水平的英語教育,又阻礙了民族地區與外界的交流,失去引入國外資本發展本地經濟的機會,在全球化浪潮的沖擊下,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極易因此而錯失發展機遇。
一、地方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英語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英語教育資源的欠缺和教學方法的落后
英語教育資源的不合理配置,使我國各地區的教育發展水平也存在巨大差異。我國地方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英語教育資源的短缺主要體現在優秀英語教師在數量上的有限性和英語教育教材在時間上的滯后性。教師是教育的靈魂所在,是打開學生知識視野的鑰匙,我國民族地區的英語教師數量嚴重不足,特別是優秀的英語教師更是難得。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物質生活條件,使很多英語教師留不下來,他們更愿意在環境好一些的城市生活。英語教育的教材是教學的工具,而目前的情況是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的英語教材更新換代非常慢,很多教材沿用了十幾年,內容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這就使民族地區的英語教育不能與時俱進。此外,地方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英語教育教學方法落后,民族地區大學生通過高中階段的學習,對英語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如果大學的英語課堂仍然延續讀寫、翻譯等傳統的用以打基礎的教學方式,難免會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使英語課堂對學生缺乏吸引力,從而使他們失去繼續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地方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英語基礎差,學習動機弱少數民族地區的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水平
相對較低,英語教育更是薄弱環節,而少數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大部分來自于經濟落后的農村地區,他們能夠接受的英語教育資源十分有限,對英語的學習起步比較晚,基礎不牢固,英語的水平自然與經濟發達地區的大學生有較大差距,加上傳統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思想觀念都使民族地區大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理解和接受能力比較弱。與此同時,很多少數民族大學生使用民族語言,漢語水平還不高,而英語是通過漢語進行翻譯的,這就增加了他們學習英語的難度。在學習英語的動機上,少數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體現出對英語學習的弱動機傾向,少數民族大學生除了本民族語言外,還要學習漢語,這會占據他們的一些學習時間,且對他們來說,學習漢語比英語更加實用,隨著東西部地區的交流,很多少數民族學生有機會到東中部一些經濟發達城市學習、工作,漢語成為他們主要的交流工具,而少數民族大學生接觸到外國人的機會還比較少,會覺得學習英語對自身的發展意義不大,從而不愿意花費過多的時間在英語的學習上。
(三)地方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英語學習環境有待改善
少數民族大學生的英語學習環境主要體現在:高校的英語學習氛圍,高校英語教師以及英語外教的數量和質量,高校英語學習所需設施、多媒體、教材等條件,家長、學校、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重視程度等。首先,很多地方高校缺乏英語學習氛圍,少數民族大學生進入大學被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吸引,學習的時間被生活娛樂擠占,再加上要學習專業課,英語學習時間非常有限,而高校對英語的要求一般就是通過大學英語四級,專科院校甚至不做要求,這就使少數民族大學生很少愿意花費除了英語課以外的時間來學習英語。其次,民族地區高校英語教師的數量和質量不能滿足實際需求,就數量來說,民族地區高校的英語教師資源短缺,使民族地區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師教學壓力大,一個人要承擔幾個班的英語教學,英語外教的數量更是屈指可數。再次,英語教學所需要的教材、網絡等資源不能滿足需求,教育資源的投入有限,很難留出足夠的資金來購買英語圖書、教材,且少數民族大學生大部分家庭經濟較為困難,很難為他們購買電腦,使他們無法利用網絡接觸到豐富多彩的英語教育資源。最后,在思想意識上,民族地區的家長、學校、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重視程度不夠高,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的家長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他們不了解英語學習的重要性,而高校更多看重的是學生的就業率,不會利用有限的資源發展對大學生的就業幫助不大的專業,這就使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對英語的學習也提不起興趣,導致他們的英語學習出現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的現象。
二、地方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英語教育教學改革路徑
(一)改革傳統的英語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
在我國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是教學過程的主導者、控制者,教師引導學生的學習,控制學習的進度,而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因此,英語教學的質量直接取決于英語老師的英語水平和教學能力。他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讀寫、背誦、英漢翻譯上,在初高中階段,這樣的教學方式是有效的,可以盡快地建立起英語語感、打好英語學習的基礎,但是,大學的英語教育如果還是采用這樣的方法,會使學生喪失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因此應當改變這種傳統的教學思路和方式。教師應當成為大學英語課堂的引導者、參與者,積極引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通過引導,使大學生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給予大學生更多自由表達的機會。此外還應當利用教學多媒體,通過播放短片的方式向大學生呈現原汁原味的英語,將課堂打造成英語交流平臺,使學生在全英語的氛圍中體會到英語的交流魅力。此外,要改革傳統的英語學習評價機制。英語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鼓勵,面對完全不同的交流模式,很多少數民族大學生由于基礎差、發音不準等原因,對英語學習產生了自卑和排斥的心理,這就需要教師和同學不斷對他們進行鼓勵,讓他們在更多的口語練習中提高發音的準確性,教師在看到學生成績的同時,更應該關注他們的進步和努力。同時,大學英語教師還應當做到因材施教,每個學生的基礎是不一樣的,不能用完全一致的標準來衡量所有學生。
(二)實現少數民族文化與英語教學內容銜接
對于少數民族大學生來說,很多人除了本民族語言外,還要學習漢語、英語,這是三種完全不同的語言體系,本民族語言是他們首先掌握并且長年使用的語言,民族語言背后是一個民族的思維方式、傳統習慣、價值觀念的體現,這些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使他們在學習另外一種語言時而因為不同文化價值觀念的碰撞產生諸多困惑,成為他們理解、掌握英語的巨大障礙。因此,要想使他們的英語學習能力提升就必須鍛煉他們的跨文化理解溝通能力。應當將本民族文化以及中華民族文化的內容,通過英語進行表達,使他們能更好地理解英語作為一種交流工具的用途。此外,在進行英語教學時,教師應當充分體現出對民族語言的尊重,讓學生對英語的認識和看法更加平等、客觀,對于他們來說,英語只是作為一種交流的工具,各少數民族的語言同樣的有價值。民族地區高校以及大學英語教師,應當注重對英語教學資源的開發,充分利用更多的符合民族文化的英語教材。
(三)加強民族地區高校英語教師隊伍建設,加大英語教學培訓力度
大學英語教師對民族地區大學生的英語教學至關重要,因此應當加強民族地區高校英語教師隊伍建設。針對民族地區高校英語教師數量不足的問題,應當一方面注重培養本土的教師力量,本民族的英語教師更能理解民族大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另一方面也要引入其他地區的優秀英語教師,特別是經濟相對發達地區的優秀英語教師,這些地區的教師英語水平較高,加上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可以提高整個民族地區的英語整體水平。為了使本地英語教師的隊伍不斷壯大,同時讓外來的英語教師留得下,就需要在政策、待遇上給予照顧,可以通過提高高校英語教師的待遇水平;幫助外來教師在民族地區安家落戶;幫助外來教師家屬安排工作,幫助外來教師孩子就近入學等措施,增加民族地區高校大學英語教師這一職業的吸引力。針對民族地區高校英語教師教學能力問題,要通過培訓、交流、學習等措施來提高他們的英語教學水平。高校要定期組織英語教師的專業培訓,在培訓中不斷學習,以提高其能力。此外,高校還應當適當組織英語教師到英語教學水平較高的地區進修學習,特別是民族地區高校英語教師應當到東部沿海一些發達城市,參觀旁聽他們的教學過程,學習他們的教學方法,以期在交流中得到促進自身教學能力提高的幫助和啟示。
(四)提高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重視程度
在思想上予以重視,才能在行為上予以加強,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普遍對英語的學習不夠重視,歸根到底是由教育的功利性決定的,包括學校、家長和學生自己對教育的理解大多限于畢業后找到好工作。而英語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就業來說,意義不大,少數民族大學生很少有出國留學的機會,對他們來說畢業后能在中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就業就已經很不錯了,畢業后他們使用英語的機會很少,所以產生這樣的結果也是情理之中。但是,從長遠來看,在全球化不斷推進的今天,英語有了很多的用武之地,目前很多跨國公司、外資企業在中國落戶安家,雖然現在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區域,但是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推進,西部民族地區引進外資的潛力巨大,民族地區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和自然資源,能夠吸引更多的外來資本進入,因此英語的學習對民族地區大學生同樣很重要,這就需要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意識。
(五)民族地區高校要加大對英語教學的投入力度,營造英語學習的良好氛圍
地方高校要為少數民族大學生的英語學習營造一個良好的大環境,這就需要在物質條件和重視程度上給予傾斜。要加大對英語教學的資金投入,建設完備的英語教學多媒體教室,讓大學生有條件充分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通過利用這些外部資源,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積極性;加大對英語學習教材、圖書、期刊的購入,建立專門的英語期刊閱覽室,同時加快高校圖書館中英語讀物的更新速度;為了提高大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還應當建設英語語音實驗室,讓學生有條件練習口語,并多聽標準的英語發音;利用校園的廣播站播放英語小短文、歌曲等,在整個高校校園營造學習英語的良好氛圍。除了物質、資金上的支持外,在課程的設置上也要體現出對英語學習的重視程度,在不增加學生學習壓力的同時,提供更多可以自由學習的機會,比如,可以由外籍教師組織英語課外活動,在游戲活動中增加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還可以在學校里組織英語競賽、英文辯論賽等,以體現高校對英語學習的重視。
地方高校大學生的英語教育教學改革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不可能短時間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大學生、各少數民族高校的共同努力。在全球化發展的今天,民族地區不能成為國家對外經濟、政治、文化交流的短板,政府相關部門應當承擔起促進我國教育發展的職能,努力促成民族地區高校英語教學的跨越式發展,通過行政職能的發揮,在政策上給予優惠,加大對民族地區大學英語教育的資金投入,制定能吸引更多教育資源流入到民族地區的政策;高校也要充分利用既有資源,揚長避短,讓有限的資源發揮出最大的價值;通過英語教育教學的改革,改變民族地方高校英語教學落后的現狀,使民族地區高校的大學生能夠從容應對日益頻繁的國際交流,實現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烏日勒.少數民族地區高校英語教學現狀分析及改革初探[J].科技創新導報,2013,(14).
[2]彭韃茹罕.關于少數民族大學生英語教學定位的思考[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3,(3).
[3]唐興萍.關于提高貴州少數民族地區農村英語教學水平的思考[J].貴州民族研究,2013,(3).
[4]余靜.民族地區大學英語教學現狀與對策思考[J].阿壩師專學報,2012,(4).
[5]楊正翠.少數民族地區高校英語教學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
作者:張輝 王勇 單位:海南大學
- 上一篇:住建局掃黑除惡工作總結
- 下一篇:英語專業綜合課程與英美文學融合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