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與和諧社會
時間:2022-08-25 02:16:00
導語:宗教與和諧社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審議并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同時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任務。宗教工作如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增磚添瓦,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各級宗教工作干部需要認真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做好宗教工作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系
宗教工作是黨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能否做好宗教工作,保持宗教領域的和諧與穩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實現。我國有五大宗教,信教群眾超過1億,在我國人口中占據相當大的比例。同志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概括宗教問題的三性,明確提出了宗教問題的關鍵是群眾性。做好宗教工作,最根本的是做好信教群眾的工作。做好宗教工作,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最終目的是使廣大信教群眾和不信教群眾團結起來,共同致力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這是宗教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即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全面進步,富裕安全,穩定有序,充滿活力,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內涵十分豐富,包括了科學、經濟、文化、社會等諸多方面,但核心是人。社會的和諧,核心是人的和諧,也即人和人之間,不同團體、不同階層之間的和諧。以人為本,使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也即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更加良好的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全面做好宗教工作,努力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其目的就是要通過我們的工作,把信教群眾團結在黨和政府周圍,保持宗教領域的和諧與穩定,共同致力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目標。因此,做好宗教工作與構建和諧社會都離不開人和人的全面發展;離不開社會和諧與穩定。
同時應該看到,做好宗教工作,有利于促進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社會進步和祖國統一,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同時,由于宗教工作的群眾性特點,決定了它本身就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之一。即,構建和諧社會本身包含了宗教自身的和諧,以及宗教與社會各有關方面的和諧。由此可見,做好宗教工作,是構建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方面。
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在當前無論是在宗教自身方面,還是在宗教工作方面,都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其中,有的是過去問題的積累;有的則是新形勢下出現的新情況。這些問題的存在,妨礙著黨的宗教政策的全面貫徹落實,妨礙著宗教領域的和諧與穩定,需要引起我們各級黨政領導特別是宗教工作部門的足夠重視。
二、努力做好宗教工作,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積極貢獻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目標的提出,對做好新時期的宗教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要充分認識做好宗教工作對于構建和諧社會的積極作用,提高做好新時期宗教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宗教工作是黨和政府的重要工作,在全黨全國工作大局中占據重要地位。宗教是群眾性的社會現象,由此決定了宗教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做群眾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同時,必須認識到,沒有宗教領域的和諧與穩定,也就不可能有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因此,能否保持宗教領域的和諧與穩定,成為衡量新時期宗教工作好壞的一個重要標準。
第二,宗教工作部門要找準自己在構建和諧社會工作中的位置。宗教工作要主動服從、服務于全黨全國工作的大局,為改革發展穩定多做貢獻。各級宗教工作部門要通過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保持宗教領域的和諧與穩定。當前,要針對我國各宗教存在的主要問題,加強對策意見的研究工作,特別是要結合《宗教事務條例》的出臺,把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落到實處,幫助宗教團體在黨的政策指引下,在法律法規的范疇內管好自己的事情。
第三,要學會做宗教工作,還要善于做宗教工作。科學認識宗教,把握宗教自身發展的規律,按宗教規律辦事,是做好宗教工作的必然要求。多年實踐經驗表明,做好宗教工作的一條重要經驗,是做宗教界上層人士的工作,通過他們來做廣大信教群眾的工作。、鄧小平、、等中央主要領導十分重視宗教工作,率先垂范,親自做宗教界人士的工作。各級宗教工作部門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學習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到宗教界人士中間去,到信教群眾中間去,廣交朋友,宣傳政策,聽取意見,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通過我們有效的工作,使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落到實處,落到宗教界人士的心上,春風化雨,溫暖人心,凝聚人心,鞏固和擴大黨在宗教界的愛國統一戰線,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增磚添瓦。
第四,和諧不是沒有原則的一團和氣,而是建立在共同奮斗目標上的真誠合作。政治上團結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是我們黨處理與宗教界關系的基本原則,需要長期堅持而不能有絲毫動搖。構建和諧社會對于政府和宗教界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政府要全面做好宗教工作,長時期努力貫徹“四句話”的基本工作方針;另一方面,宗教界也要主動服從、服務于國家中心工作,即堅持“四維護”(維護法律尊嚴,維護人民利益,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基本行為準則,自覺維護宗教和睦和社會穩定。兩方面相互結合,共同努力,積極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
總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嶄新課題。這一概念的提出,凸顯了做好宗教工作的重要意義,同時,對于做好新時期的宗教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級宗教工作部門要主動服從、服務于全黨全國工作的大局,充分認識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找準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位置,結合本地區宗教工作的實際,積極探索,加強引導,化解矛盾,促進適應,努力保持宗教領域的和諧與穩定,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