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小企業成本控制的現狀及對策

時間:2022-10-25 08:45:10

導語:我國中小企業成本控制的現狀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中小企業成本控制的現狀及對策

1我國中小企業成本控制概述

1.1關于中小企業的界定及特點

1.1.1中小企業的界定

中小企業是一個企業規模形態的概念,是指相對于大型企業而言,一些規模較小或處于創業階段和成長階段的企業。《中小企業標準暫行規定》根據企業職工數、銷售額和資產總額的指標,結合行業特點,對中小企業進行界定。

1.1.2中小企業的特點

從改革開放至今,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世界地位日益提高,中小企業是取得這些成果的有力引擎。我國中小企業有其自身的優勢,當然也有許多固有的不足。具體特點表現如下:①結構簡明,組織靈活,反應敏捷。②數量眾多,發展迅猛,對經濟增長作用重大。③融資困難,在新時期充滿挑戰。④生命周期普遍較短。

1.2中小企業對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性

我國在改革開放之前優先發展的是重工業,然而多數重工業是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使得中小企業的發展受到壓制和排擠。到了改革開放后,我國工業化的進程不斷推進,中小企業也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壯大起來。進入21世紀,世界經濟步入全球化趨勢,中小企業以其生產的靈活性和市場反應的敏捷性,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力量,對國民經濟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2中小企業成本控制的現狀及主要問題

既然中小企業對國民經濟如此重要,而成本控制又在中小企業的發展前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么探討如何提高其成本管理水平之前,勢必之先要明白現在中小企業在成本控制的現狀,以及主要存有的問題。經過研究發現,中小企業成本控制的現狀及主要問題有控制范圍狹窄,缺乏全面性;行為短期,沒有長遠戰略;核算方法落后,成本信息質量不高;未形成全員參與等等。

2.1立足于生產環節的“生產性導向”觀念忽視成本控制的全面性

全面的成本控制不僅僅是控制產品在制造過程中發生的成本,而是將成本控制從產品生產向前延伸到開發設計階段,向后擴展到消費者使用階段,所以企業的成本控制必須覆蓋產品的研發設計、試制、采購、生產、存儲、銷售以及售后等整個環節,形成滴水不漏、渾然一體的全面成本控制系統。而我國中小企業的成本控制大多只是局限于生產過程。只注重產品投產后的生產成本控制,忽略投產之前的開發設計和之后其它環節的成本控制。在原材料價格、人工成本不斷上漲的經濟環境下,單純靠降低生產成本的控制效果十分有限,因此缺乏全面性的成本控制無法成為企業市場競爭中的優勢牌。當前,我國中小企業在研發成本、采購成本、無形成本等除生產外的其他環節投入不足,是不利于優化成本控制的。相關調查顯示,我國只有約四分之一的中小企業開展產品的研發活動,試想如果產品設計存在過剩功能或者投入要素組織本身就不合理,那么這種天生的成本缺陷勢必造成資源的浪費。例如:坤武精密模具(昆山)有限公司,是一家開發模具并進行注塑的塑料零件獨資經營公司(港澳臺商),公司成立于2001年11月,注冊資本4000萬元。該公司近年來在模具制作時,由于忽視了熱流道澆注系的設計,不但影響模具壽命、產品質量不穩定,還產生大量水口料無法消化。其中包含累積無法消化的水口料3,145,039.53元,產成品中包含產品質量不穩定而累積產生的不良產品2,025,373.77元,由于處置報價過低,企業惜售,一直掛在產品和產成品中,形成了一筆隱形的虧損。截止2014年底期末存貨高達21,041,331.78元。

2.2片面追求“規模經濟”,成本控制行為短期,缺乏長遠戰略性

由于衡量成本管理是否有效的重要標準就是成本的降低,許多中小企業又步入盲目壓縮成本的誤區。近年來流行的“規模經濟”理論讓一些企業大幅度提高產量,以分攤單位產品的固定成本,在銷售量一定的情況下就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可是這樣容易導致企業的成本控制不考慮長遠的戰略性,忽視產品的市場需求,片面利用提高產量來降低成本,使成本轉移到存貨中,短期內提高了利潤,而中小企業的特點決定了其很難像大企業那樣獲得規模效益。在知識經濟的時代,顧客對產品的多樣化和個性化需求增加,企業的生產應該逐步從生產導向型發展為消費導向型,而不是盲目擴產。

2.3成本核算方法落后,削弱成本信息的質量

在成本計算方法的選用上,超過一半的中小企業使用的是適用于單步驟或大批大量的多步驟生產的品種法,而中小企業的生產特點往往是小批量、多品種,具有很大靈活性,單一地采用品種法顯然是不合理的,會使企業成本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失真。有些企業甚至在核算成本的過程中非常隨意,僅憑主觀性盲目地選擇成本計算方式,簡單粗暴地按照材料、人工、費用分攤產品成本。在間接費用的分配上,大部分企業是按人工工時的,而現如今自動化程度日益提高,這樣的分配方式容易高估一些直接人工含量比較高的產品成本,低估另一些自動化生產的產品成本,弱化了成本信息的真實性。據《2013中小企業市場形勢調研報告》顯示,我國仍有43.6%的中小企業依然處于手工記賬階段,而大部分企業運用的專用會計電算化軟件也只是停留在“仿真手工”的核算階段,僅限在會計憑證錄入、賬簿登記和會計報表編制這些簡單的會計操作上,部分企業核算成本時還采用毛估加倒推法,無法滿足現代化成本管理對于成本精確分配和綜合分析的要求。

2.4員工缺乏積極性,應付上級,對成本控制未真正引起重視

在許多中小企業中,員工覺得成本管理離自己很遙遠,只是與企業老板的利益掛鉤,所以對參與成本控制的積極性不高。還有一種認識上的偏差,即認為企業進行成本控制只是財會人員的職責,成本和效益都是財務和管理者才關注的事情,而車間、班組僅僅是負責生產產品,執行上級下達的任務,所以對于成本控制的意識非常淡薄。在企業的日常生產活動中,員工在工作時也可以開動腦筋為成本控制作出貢獻,例如沖壓件企業的排圖、印刷企業的排版,不同的排法對材料的利用率是全完不一樣的。

3中小企業成本控制現存不足的成因分析

3.1成本控制理論固化,未與時俱進

我國中小企業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層次單一和短期行為反映出成本管理思想的滯后,簡單地把成本控制與節約、減少成本劃等號,陷入“就成本論成本”的片面觀念。許多中小企業只是想方設法減低原材料價格、減少各種顯性支出,以此節約開支。另一方面,只在短期內達到的減少支出的目的并沒有給企業帶來戰略性的幫助,不能讓企業獲得良好的競爭優勢,所以中小企業的成本控制必須實現思想上的突破。

3.2管理者水平不高,未扮演好“指揮官”角色

毋庸置疑的是,英明的管理層能夠為成本控制工作錦上添花,管理者自身的素質和管理水平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運營發展。根據相關調查,大部分中小企業管理者的文化水平并不高,沒有受過專業的管理培訓,對企業的管理經驗相對缺乏,沒有形成先進的成本管理意識和理念,在日常的指導生產和安排工作時也未把成本控制很好地貫徹其中,甚至許多中小企業管理者連比較基礎的財會知識都很匱乏。所以,在企業成本控制上,很多管理者扮演的“指揮官”是不合格的,無法滿足現代企業的成本控制要求,更有甚者一心只惦記著謀取私利,轉變成本管理模式和健全成本控制體系也無從談起。

3.3人員流動性強,素質普遍低下

企業員工的高流動性必然會成為進行科學有效的成本控制的絆腳石。首先,企業需要在員工培訓時投入資金。如果一個企業的員工更換過于頻繁,流動性太強,將導致企業在此方面的投資加大,成本增加。再者,新上崗的員工有一定的適應期,其技術熟練度、生產效率等方面需要一定時間才能與原本的熟練工相同,這就會導致生產的產品質量情況起伏不定,工作效率下降,內部團結程度受影響,成本管理措施難以很好地實施,不利于成本控制的效果。人員流動性強,員工的歸屬感就下降,參與到企業的成本控制中的積極性自然也不高。

3.4稅務機關缺乏有力監督和指導

近年來,稅務征管部門的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宣傳稅法的力度也正在加強,但在規范企業成本核算方面仍然不足。這樣一來,對于有些中小企業在成本核算上的缺陷和隨意性就缺少了有效的外部監督,最終影響企業成本控制的效果。對于混亂的成本核算,征稅部門通常責令其進行自查并整改,如果企業的成本核算能力實在太差,也僅僅是改變征稅方式,運用核定征收法,并沒有有效的措施來幫助和指導企業從根本上優化成本核算,然后建立良好的成本管理模式,進行成本控制。稅務機關應當在進行稽查的同時延伸服務職能,對中小企業進行必要的財務輔導。

4中小企業成本控制若干建議

4.1將戰略性思想注入成本控制中

首先,走出單一追求成本降低的誤區,遠瞻企業長期效益,進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其次,結合自身特點,因地制宜地選擇先進成本管理方———開拓、創新意識;再次,重視縱向、橫向價值鏈分析,優化“價值網絡”系統,運用縱向價值鏈分析能夠有效降低交易成本,而橫向價值鏈分析的是競爭對手的成本,可以為企業制定競爭戰略、營銷策略提供依據。

4.2重視預算管理,增強成本控制效果

企業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制度,對于成本控制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說,通過全面預算管理,協調和優化配置企業資源,提高經營效益水平,發揮成本控制的優勢力量,這是中小企業在新形勢下應該給予重視的領域。企業應該建立“以總體戰略目標為導向,以現金收支管理為紐帶,以成本控制為手段,以約束和激勵制度為保證”的全面系統預算制度,這樣才可以有效的保證預算的有效性,充分發揮出預算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作用,讓成本控制的效果得以體現。

4.3以技術創新推動成本控制

在處處講究“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今天,中小企業必須意識到注重技術創新可以大幅拓寬利潤上升的空間。技術創新能幫助產品取得低成本優勢,讓企業以科技含量較高的優質產品占有可觀的市場份額,使中小企業改變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低效率,進而轉化為高效率和高效益。目前國家對技術研發企業、高新企業有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和企業所得稅減按15%的優惠稅率征收,對企業從事技術研發、科技創新非常有利。

4.4提升員工凝聚力,完善考核與激勵機制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中小企業應該以人為本,把員工視為最大的財富與資源,激發他們對企業的歸屬感和主人翁意識,主動投身到建設現代成本控制模式的工作里,使成本管理的思想落實到企業每一員的實際行動中。首先,企業需要改進薪酬制度,采用貢獻和薪酬掛鉤的工資分配制度,以此激勵職工發揮工作積極性。再者,可以采取一些諸如技術入股的方式來留住優秀人才,并且定期培訓職業技能,塑造良好積極的企業文化氛圍。長此以往,每個員工都愿意兢兢業業地在自己的崗位上付出勞動,產品質量提高,對成本控制也是件好事。

5結論

中小企業占我國企業總數量的九成以上,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舉足輕重,為GDP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在信息和知識經濟主宰的新時代,中小企業必須順應現代經濟發展的軌跡,緊跟時代前進的腳步,加快成本管理模式的轉型,優化成本控制水平,保持良好的市場競爭力。本文主要從分析我國中小企業成本控制的現狀以及問題的成因、提出順應經濟發展的改革建議來探究制造業的成本控制水平,得出以下研究結論:①隨著經濟全球化,市場多元化競爭日益加劇,而這些競爭歸根到底落在了成本的競爭上。由于受到外部環境和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中小企業的發展更是機遇和風險并存。為了應對不斷產生的新問題、新壓力,進行更加有效、合理的成本控制至關重要。②經過研究分析我國中小企業成本控制現存的問題,其成因有企業內部的原因、也有中小企業本身固有缺陷的束縛,但如果把握時代的脈搏,及時對陳舊的體系改革創新,成本控制情況可以大大改善。③只有根據現代經濟的發展和企業自身條件引入先進的成本管理方法,加快其升級轉型,才能改革和完善成本控制體系,讓成本的優勢變為企業提高競爭力的一把利器。

作者:顧曉良 迮馨儀 單位:江蘇理工學院財務處 昆山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世茂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