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現狀試析論文
時間:2022-10-25 03:48:00
導語: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現狀試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構造市場經濟主體,促進社會穩定的一支基礎力量。我們要想大力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首先就得弄清當前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基本狀況和主要特征,然后才能找出問題并予以解決。
一、我國中小型企業發展基本情況
1、根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提供的估計數據,中國中小企業總數約在1000萬家左右,在工商注冊登記的中小企業占全部注冊企業總數的99%以上。中小工業企業總產值、銷售收入、實現利稅和出口總額分別占全部工業總量的60%、57%、40%、60%。中小流通企業占全國零售網點的90%以上。中小企業大約提供了75%的城鎮就業機會。近年來的出口總額中,有60%以上是中小企業提供的。
2、中小企業已成為拉動經濟的新增長點。在九十年代以來的經濟快速增長中,工業新增產值的76.7%來自中小企業。1998年全國工業企業中,小型企業銷售額增長率和工商稅收增長率分別為10.27%和11.64%,均高于大中型企業。同年,私營中小企業戶數同比上升25.10%,注冊資本同比增長40.04%;總產值同比增長49.22%;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1.29%;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64.95%。
3、中小企業是緩解就業壓力,保持社會穩定的基礎力量。中小企業創業及管理成本低,市場的應變能力強,就業彈性高,具有大企業無可比擬的優勢。1978~1996年,從農村轉移出的2.3億勞動力絕大多數在中小企業特別是鄉鎮中就業。全國工業就業職工1.5億中,有1.1億人分布在中小企業,約占總數的73%。特別是近年來中小企業尤其是非公有制中小企業吸納就業再就業的“蓄水池”作用更加明顯。據統計,1998年國有企業下崗職工610萬人,有418萬在非國有企業中再就業,占國企下崗職工總數的68.5%。
4、科技型中小企業蓬勃發展,是經濟增長與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近年來,科技型中小企業悄然興起并迅速發展,成為技術進步中最活躍的創新主體。截至1998年底,全國科技型中小企業已逾7萬戶,占全國中小企業總數的15.22%;全年技工貿總收入超過6000億元,占同口徑銷售收入總數的16.57%,1998年與1992年相比,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技工貿總收入、利潤總額、上繳稅金、出口創匯等分別增長了20倍、15倍、23倍和50倍。
目前我國中小型企業的主要特點是:投資主體和所有制結構多元,非國有企業為主體,決定了當前中小企業工作要以發展為重點;勞動密集度高,兩極分化突出,決定了當前中小企業發展重在“二次創業”;中小企業生存并發展于勞動密集型企業,就業容量和就業投資彈性均明顯高于大企業;發展不平衡,優勢地區集中,決定了當前中小企業推進要區別特點,先易后難,以點帶面。由此可見,中小企業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總體上表現出規模小、經營不穩定、財務制度不健全、信用意識薄弱等特征。
二、我國中小型企業面臨的問題
1、體制不順,“六龍治水”。目前,中小企業依然按照所有制、部門及區域分屬于不同部門。由于政出多門、職能交叉、多頭管理,致使口徑不一、管理分散,使地方和企業無所適從。
2、政策不公,市場無序。近年出臺的政策多是按照企業規模和所有制設計操作的,對大企業優待多,中小企業考慮少;對公有制企業優待多,對非公有制企業考慮少;政策適用不夠公平。
3、融資困難,告貸無門。這是目前我國中小型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一是供應不足。我國尚無專門為中小企業貸款的金融機構。加之以中小企業為放貸對象的基層銀行有責無權;實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后,逐級下達“存貸比例”,使本來就少的貸款數量更為可憐,貸款供應缺口加大。二是保證缺乏。眾所周知,利潤最大化是商業銀行經營活動的主導思想,而中小企業與生俱來的一些弱點恰恰決定了他們很難從大銀行獲得貸款。據中國人民銀行2003年8月的調查顯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供應的98.7%來自銀行貸款,風險集中于銀行。銀行只認可土地房產等不動產作抵押,中小企業擔保機構少,擔保品種單一,尋保難。三是輔導薄弱。中小企業貸款難、尋保難與其資信等級不夠有關。建立以企業資信檔案為基礎的信用制度已迫在眉睫。此外,中小企業借貸成本高,影響了其融資能力。
三、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策略
面對越來越多的機遇和挑戰,中小企業是否能發展的越來越好,就要看今后中小企業自身和政府對于發展中小企業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得當,是否有利于中小企業的發展,政府應該通過宏觀調控做到以下以點。
1、完善政策法律環境,建立專門的服務部門。切實制定針對中小企業發展的產業指導,規章制度,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避免地方不顧國家政策法規,自行制定措施,保護地方企業;同時,應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綜合運用財政、稅收等經濟手段,扶持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設立專門的服務部門,為中小企業服務,減少對中小企業的稅收。
2、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切實解決融資難。廣泛吸納民間資金的進入,盡快擴大信用擔保資金的規模,建立國有和非國有單位共同出資的民營化、商業化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提高信用擔保資金的使用效率;在全國范圍內組建信用擔保機構,并制定出一套完善的信用等級評價體制,做好信用信息的征集工作;應盡量避免部分地方政府因怕擔信貸風險,減少中小企業信貸機構等不正當行為;當然也要避免信用等級評價體制過分繁瑣,縮短評價所需的時間和程序。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政府運用政策等手段,引導外資企業對中小企業進行投資;企業也可以利用自身的產品特色吸引外資企業進行投資;充分利用中小企業板塊,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融資。
3、加快信息網絡建設,建立信息化服務市場。對于中小型企業,要認識到在經營過程中合作的重要性,通過聯合構建網絡優勢,互通信息,以降低交易成本,擴大市場份額并通過網絡成員之間較為固定的關系減少環境的不確定性來降低國際化經營的風險。簡單的來說,就是中小企業為謀求自身的發展,聯合起來,進行信息的資源共享。
4、培養中小企業企業家及其需要的人才。(1)培養優秀的企業家。企業家是企業寶貴的財富,也是非常稀缺的資源。由于中小企業采用比較多的是家族式管理,因此,在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創業者和管理者是不是優秀的企業家至關重要。中小企業想要發展,當務之急就是培養優秀的企業家。(2)一個有發展前途的中小企業,還需要培養各方面的人才。加大對培養人才的投入,實施人才本土化戰略,就近使用人才。加入世貿后,大公司把吸引爭奪人才作為競爭戰略的主要部分,因此,處于劣勢的中小企業要抓緊制訂人才戰略作為根本大計,加大投入,培養所需人才。從另一方面來說,加大對人才培養的投入,也能方便中小企業就近使用人才,減少引進人才所需的成本;從工作環境和待遇方面創造條件來引進和留住人才。既要抓住當前海外留學人員趨向回國創業的有利時機,鼓勵、吸引海外學子回來創業,又要創造條件,吸引流失的人才回流,要努力創造拴心留人的環境,要建立人才公平競爭的機制,實現規范的勞動用工制度;同時,也要注意避免企業的戰略資源如核心技術、客戶關系等重要信息集中到少數人手中,以防止人員流動帶來戰略資源的流失。
5、打造中小企業品牌,并適當進行投保和相應的專利申請。中小企業應當利用中國這一良好的區位優勢,抓住時機,注重產品質量,產品差異性,產品技術含量,并適當進行相應的投保,積極申請專利。中小企業要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須實施品牌戰略,而實施品牌戰略必須從產品質量抓起,積極爭取獲得各種國際認證。為了確保產品的質量,中小企業還要盡快更新老化的設備;為了企業的聲譽,中小企業在加強產品質量管理的同時,應投保產品責任險;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中小企業也應及時為自己的產品申請專利。中小企業要進一步開拓發達國家跨國公司不屑一顧的市場縫隙,使其產品具有較高的專業性和獨特性,盡量避免產品結構雷同,重復建設,應突出其主營行業優勢,以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
總之,中小企業想要在未來的幾年中迅速發展,既要與我國的宏觀環境相協調,也要不斷謀求自身極限的突破;既要克服加入世貿帶來的挑戰及壓力,也要及時、果斷地抓住加入世貿帶來的機遇;既要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模式,科學技術等,也要保持原有中小企業的傳統優勢;既要大膽創新,也要注意風險防范
- 上一篇:我國中小企業集群發展對策研究論文
- 下一篇:我國中小企業對外發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