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對發展新農村的貢獻

時間:2022-03-14 02:31:00

導語:林業對發展新農村的貢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業對發展新農村的貢獻

林業是國民經濟特別是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離不開林業。林業根據其行業屬性和特點,結合所在區域的具體特征。可以在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四個方面的積極作用。

第一.通過加快林業生態建設,發揮夯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生態基礎的作用。一是抓好林業重點工程建設,逐步實現農村生態良好。以促進農村生產發展、生態良好、生活富裕為目標.繼續實施好國家退耕還林、農田防護林改造、城鄉綠化美化等林業重點工程,提升工程質量,發展后續產業,充分發揮在治理水土流失,、涵養水源、防治荒漠化、減輕水旱災害、促進農民增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綜合功能。二是加快農田防護林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把農田防護林作為農田基本建設的重要內容,按照山水田林路統一規劃、綜合治理的思路.緊密結合農田水利工程、中低產田改造、農業綜合開發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建設農田防護林體系。充分發揮其有效抵御風沙危害、改善農口小氣候、保障農業高產穩產的生態屏障作用。三是開展村屯綠化,促進村容整潔、人居環境優化。將村屯綠化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積極鼓勵和引導各地結合林業重點工程,結合村莊整治規劃。積極開展綠色文明村建設。四是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管理。鞏固發展農村生態建設成果。抓好森林防火.確保不發生重大森林火災。開展階段性嚴打整治行動,嚴厲打擊毀林犯罪行為。在依法嚴格保護的同時。發揮鄉規民約的作用,切實保護好森林資源。建立健全森林經營管護體系和管理機制。加強病蟲鼠害等森林災害的監測力度,不斷提高預防、除治和撲救能力。

第二.通過大力發展林業產業。發揮促進農民增收的作用。一是加快發展傳統產業。直接增加農民收入。鼓勵農民直接參與林業產業開發,從向林業產業發展投資投勞中獲益。指導農民大力發展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場前景的名特優新經濟林產業。二是大力發展新興林業產業,優化農村經濟結構。加快森林公園建設,大力開展生態旅游,帶動周邊農民發展森林旅游服務業,擴大農村人口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大力發展山野菜、菌類等森林食品和非木質林產品生產加工業,為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開辟新財源。三是積極發展特色林業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采取多種措施,鼓勵、引導和扶持農民發展野生動物養殖利用產業,推廣一批市場前景好、養殖技術過關、種源有保障的野生動物資源培育利用產業項目。推動農村野生動物養殖、野生植物種植業迅速發展。四是加強林業合作社服務體系建設.建立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機制.為林農發展林業產業提供服務。鼓勵和支持農村發展各種林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的專業合作組織,推廣龍頭帶基地、公司連農戶、產加銷一條龍等模式,完善企業與農戶利益聯結機制。積極協調有關部門。積極爭取信貸和財政貼息資金對農村林業產業項目的扶持。

第三.通過加強林業基礎建設,發揮為新農村建設增強服務功能的作用。一是突出營造林基礎能力建設,為農村林業發展提供基礎保障。引導和扶持農民開展優良種子和苗木的培育,提高良種壯苗的供給能力。加強林木種苗市場信息服務。推行訂單育苗。二是加快森林火災、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農村重大森林災害應急反應和撲救能力。配備必要的森林火災撲救設施和儲備物資,加強實戰演練.切實提高農村滅火救災能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加強縣級林業有害生物中心測報點的建設并強化管理,增強農村應對突發林業有害生物事件的能力。三是注重林業培訓和科技推廣。提高林農科技素質。發揮林業科技推廣站、鄉鎮林業工作站的作用。圍繞農民急需和適合農民特點的實用技術開展培訓。培養造就一批懂政策、會經營、有技術的新型林農和林業科技“明白人”“示范戶”。結合林業重點工程科技支撐項目經費,大力開展林業實用技術推廣。積極組織林業科技人員深入農村.開展科技下鄉、科技講座、技術咨詢、現場指導等科技培訓活動。完善縣級林業科技推廣站和鄉鎮林業工作站基礎設施,采取行政與市場相結合的措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廣一批投資少、見效快、市場前景好、帶動能力強、適宜農村發展的新成果和新技術,提高農民依靠科技興林致富的能力。

第四,通過深化林業改革,發揮增強農村發展動力的作用。一是深化和完善農村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充分調動廣大林農發展林業的積極性。通過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逐步建立起“產權歸屬清晰、經營主體落實、責權劃分明確、利益保障嚴格、流轉順暢規范、監管服務到位”的現代林業產權制度.充分挖掘林業生產潛力,全面提升林地的綜合效益,為農民創造新的增收途徑。二是拓展林業所有制形式,大力扶持農村發展非公有制林業。積極爭取扶持農民群眾參與非公有制林業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鼓勵和扶持農民開展多種形式的造林經營活動。加快培育林權流轉和活立木交易市場,建立健全活立木資產評估機構,切實為農民評估林木資產、開展林權流轉搞好政策和技術服務。三是改革林業管理方式,提高農民群眾參與度。積極改革現有林業管理方式,不斷擴大農民對涉及自身利益有關林業問題的知情權和參與權,對各種觸及農民根本利益的林業建設項目.采取政務公告、林務公開等形式,廣泛征求農民意見。對國家和地方林業重點工程建設.傾聽和采納群眾對作業設計、樹種選擇、施工作業、檢查驗收和管護經營等方面的意見。開展村屯綠化要尊重農民的意愿,提倡農民自己動手綠化家園。積極組織農民群眾參與以綠化家園為主要內容的全民義務植樹活動。不斷提高盡責率。